双塔耀苏州,游人密如织

华良好旅行 2024-11-25 08:08:36

出游期间,我喜欢游览观赏有年代的古迹,从探寻蕴含在古迹中的雅事掌故来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建于北宋年间的双塔隐于定慧寺巷的一片民居中,塔身不高(均在33米左右),加之苏州老城区的住宅密度高,街巷狭窄,我也是多次询问路人才找到这对隐藏在民居中的古迹。

苏州是个塔城,最著名的就是在苏州火车站外不远处的北寺塔(报恩寺)、在虎丘的云岩寺斜塔(虎丘塔)和盘门的瑞光塔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塔和城市的地标建筑。定慧寺巷的双塔和这些著名的古迹相比,都是上千年历史的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但不同的是定慧寺巷的双塔没有以上那些古迹的宏伟,相比较比较“瘦身)。然、它却是一对,这在苏州城内是绝无仅有的,在国内众多寺庙中也是少见,弥足珍贵!一座叫舍利塔,另一座叫功德塔。由唐代王文罕、王文华兄弟在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出资建造,双塔高低相差无几,塔身也一模一样,又为两兄弟共同建造,因此又叫“兄弟塔”。同时,苏州人也称双塔为“姑嫂塔”。

“塔”是外来物,源于印度,汉代随佛教传入中国,经过汉文化的的融合,成为寺庙建筑的一个主要标志,我在全国各地旅行游览佛教寺庙,都见或大或小的佛塔矗立在寺庙的中间。苏州双塔原先是在罗汉寺院中,1863年(同治二年),李鸿章伙同英洋枪队摔清军打败太平军后,在此寺中杀太平军战俘2万余人,同时又一把大火烧掉建于北宋(公元800年)的罗汉院正殿,现在在双塔下的废墟也是解放后重新整理再现的。

双塔,一座叫舍利塔,另一座叫功德塔。由唐代王文罕、王文华兄弟在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出资建造,双塔高低相差无几,塔身也一模一样,两塔间距20余米,又为两兄弟共同建造,因此又叫“兄弟塔”。同时,苏州人也称双塔为“姑嫂塔”。

历经千年风雨,双塔依然挺立,但都能目测到向中间倾斜,据考证在塔身20余米的高度都安放着一座重5吨重高10米的铁铸塔刹,可能是塔身挺立的定海神针。

我在双塔底座徘徊,仰望塔身,就在想中国古代先民智慧是何等聪慧、工艺是何等精湛,两座高33米的纤细的塔身在相隔20米的距离中建造,特别是高达10米重达5吨的铁刹,在没有现代仪器和设备的情况下是如何建成的,而且能保证千年不倒,真是奇迹!

我在罗汉院正殿的遗址前徘徊,望着那一根根一段段还矗立的石柱石臼,心中那股愤怒油然而起,太平天国的失败固然由太平天国领导层阶级局限和执政失误所决定的,但清王朝的强大和联合国外列强相互勾结所镇压是根本,时间过去不过160余年,李鸿章勾结英国洋枪队打败太平军苏州守军并大肆屠杀守城将士的历史不能忘记,更不能粉饰涂色。李鸿章在清末的角色就是一个中华民族的罪人。

“日出推窗喜见塔身,夜深闭户静听禅声”。苏州罗汉院不大,也没有精致的庭院和深深的绿植,游览一圈也就一个小时即可,但两座不高的双塔却如风向标,招引着南来北往旅者,他们愿意花时间和买门票(8元)来院内参观欣赏一对双塔,是对历史的怀念、是对先人的敬重、是对中华文化的重读。今天我们跨入了高速发展年代,但文化重续、文明传承一点点也不能缺少,你说是吧?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