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的美,那么惊艳!

华良好旅行 2024-11-26 07:54:40

到了网师园,我的脚步变得轻松了。

我知道,网师园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文化积錠。南宋淳熙初年(公元1174-1189年)侍郎史正志因反对张浚北伐而被劾罢官,退居姑苏时筑园,因府中列书42厨,藏书万卷,名“万卷堂”,对门造花圃,名为渔隐,植牡丹五百株。后宅售与常州丁姓,成百万仓籴场。清乾隆时(公元1765年前后)曾官光禄寺少卿的长洲宋宗元在万卷堂故址重治别业,作奉母养亲之所,初名“网师小筑”,后名“网师园”,内有十二景,有沈德潜作《网师园图记》为证,网师园被正式定名后网师园几经转手,但接任者都为网师园叠石栽树修景不断,至使公园得以保持。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暨南大学附中部迁苏,部主任曹聚仁居此园。同年,张善孖张大千兄弟因与锡銮子师黄友善,也借寓于此,与叶恭绰同住一园近4年。1940年由文物收藏家何亚农购得此园,并费时3年寻踪从旧,对网师园进行全面整修,并充实古玩书画。复用“网师园”旧名。

我知道,网师园是何亚农的后代捐献给国家的。1946年何亚农病故,园由妻王季珊继承。1950年王卒,其子女何泽慧(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的夫人)、何怡贞、何泽明等将园献交国家。1958年在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力主修复。苏州园林管理处拨款4万元开始抢修。重修月到风来亭,新建梯云室及该处庭院,以墙分隔西部内院,增辟涵碧泉、冷泉亭等,精心配置家具陈设。东邻圆通寺法乳堂也归该园使用,使网师园得到重生,并于1959年国庆前对外开放。

我知道,网师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网师园面积不大仅10亩而已,但园林就占8亩,被陈从周誉为“在全国园林中亦属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1979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殿春簃为原形建造了中国式庭院“明轩”,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落户,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首例蓝本,从而使中国园林闻名于世。1983年,苏州园林局制作网师园宅园模型参加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展出。为中国园林走向世界,传播中华园林文化走出了第一步。

我知道,网师园是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布局之美,江南园林的亭台楼阁、水榭回廊、假山池塘错落有致,交相辉映,尤其是各处所见的叠石假山和矗立的太湖石,更是营造出一种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意境。建筑之美,园内的各色尽显江南建筑风格,门窗雕刻精美,飞檐翘角,展现出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文化之美,网师园不仅是园林而且由宅园合一演变而来,那厅堂所悬匾额、楹联、书画等,无不彰显着文人雅士的情趣和追求,放下脚步细细研读,顿觉江南园林与其说是园林还不如说是江南文化的物化,你会从一额一联一画一砖一窗一柱一梁上读出江南文化的诗意和画情。

我在网师园行走、欣赏,体悟,网师园是苏州经济文化风情的代表,一座园林在不大的面积中要创作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的结合,是要有富裕财富、有文化底蕴、有能工巧匠,有社会稳定,否则,这样精致精美的园林是不可能出现的,更不可能流传至今的。今天,我能够安逸的在网师园行走欣赏,要感谢那些造园者的付出、要感谢那些施工者的智慧和辛劳、更要感谢为那些为保护开放的智者,是他们,让我们得以触摸中华民族的硕果。今天的我们要去做传承者,让中华文明代代相传,和日月同辉。

网师园和苏州的其他江南名园有着极其相似的一面,就是宅园大门简朴,几无徽派建筑大门处那精美繁复的砖雕,这大概是不愿炫耀,自甘清淡的文风所至吧!但园内却必有洞天,精美的楼台亭阁榭廊,无不显示园主的富裕,造型奇特的叠石假山珍贵乔木、无不透露出园主的文化底蕴,真是一步一景、一转身一“山水”,荡漾其间美不胜收。

门楣砖雕如此精美,却藏在内院而不对外展示,门楼的大门为薄砖而不是皇宫的金属和西北的厚重木门,那更是少见,但它却是朝外的,我想园主一定是不想炫耀。

这里上下两图就是,网师园的殿春簃大殿和书房,张大千先生曾借助于此多年,在此潜心创作,不少画作都出于此殿,可谓艺术氛围满满。

园不论大小,水是点睛之笔,是灵动之源。缺水不能成园,却成为苏州园林之铁律,不说那宏大的拙政园,就连留园、狮子林这样私家园林都有一泓清水,故网师园也是如此,我围着一泓不大此水走走看看,恍然大悟,一泓池水是为周围造景建屋所用,隔水相望,有一种水墨画面感。

在网师园的行走是轻松的,那是一种自信、那是一种自傲,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古老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今天或明天,我们将会使璀璨的中华文化更闪亮于世,为世界文化的宝库添上浓墨重彩一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