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燃油车的潮水在逐渐褪去,谁还抱着曾经的辉煌而裸泳一目了然。新能源汽车的大潮奔涌向前,成就一枝独秀的比亚迪,也成就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也看到了传统车企的些许落寞身影。
为何?只奈战略落地行动太过迟缓。
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于6月9日在四川宜宾开幕,开幕会上中国一汽董事、总经理邱现东在会上演讲中说到:“中国一汽坚定推进‘Allin’新能源战略,全面、全方位、全体系向新能源汽车奋进转型,坚决做到‘两个全部,一个停止’,即未来技术创新投入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新增产能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停止传统燃油车技术和产能的新增投入,力争‘一年见效,三年前茅,五年领先’,2025年新能源销量将达到14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占比超过50%。有战略,有目标,有实现路径,可谓空前重视。
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
2023年6月9日神龙汽车召开内部大会,宣布开启管理大变革,调整组织架构和品牌架构。根据内部消息,一是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双品牌将统一管理,内部组织架构大调整,缩短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向死而生。二是终端网络融合,统一规划产品梯次,双品牌运营,增强经销商信心;三是全面电动化,并战略调整品牌架构,推出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从2024年起全面停止推出全新的燃油车车型。神龙汽车的问题是深层次的,可谓尽显变革的决心。
雪铁龙CX
无独有偶,上海大众运行40年历史的上海安亭工厂关停。据悉,这座工厂已在2022年7月结束生产。上海大众对此发布回应,这是上海大众整体业务的战略规划,主动拥抱新能源,合理规划旗下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的生产布局。
大众ID5
而更早在2019年就停产的现代顺义二工厂,其实就已经给传统车企们敲响了警钟。
由此可见,传统车企的战略转型早已开始,只是行动的快与慢,主动与被动的问题。
6月12日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1.3万辆和71.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和60.2%;新能源汽车占有率达到30.1%。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0.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1%和46.8%;占比达到27.7%。
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达到13.4%;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占到全球销量的61.2%,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6%,比2021提升12.1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表明,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处在高速增长期。1-5月同比增速高达45%以上,5月份销售同比增速更是高达60%,据预测,2023年度新能源汽车的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33%左右。
传统车企的转型势在必行。一汽与神龙汽车在新能源的转型上,落地行动上没有跟上市场的发展速度。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处于被动地位无非有下面三个原因。
一是怀揣固有的优越感,认为在传统燃油车的优势会自然延续到新能源汽车领域,随时转身都来得及,其实特斯拉的问世就告诉传统同行们,新能源汽车在产品、营销以及客户体验上完全有别于燃油车,尤其在新能源化后,传统燃油车企在动力及传统系统的技术优势将不复存在;
二是认为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的渗透会循序渐进。但2021俄乌战争诱发的能源危机以及中国政府坚定的推进汽车的新能源化,改变了这一进程,导致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突飞猛进,2021年渗透率为13.4%,2022年达到25%,2023年预计33%,进程的加快,打了个大佬们措手不及;
三是传统车企在新能源产品战略规划上,仍然抱着燃油车的平台逻辑,导致在智能化和操控性方面明显落后。在初期大部分传统车企就是在燃油车平台上开发新能源汽车产品,产品的操控性和智能化体验与全新平台开发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可同日而语。
再看行业一哥比亚迪,在2022年3月起宣布全面停产燃油车,抓住市场机会,在2022实现186万辆的销售业绩,2023继续高歌猛进,1-5月销量已经突破100万台,5月份更是站上24万台的台阶,传统车企只能望其项背。
仰望U8
比亚迪这些成绩的背后不是一个宣言就能够完成的。靠的是长期战略执行和技术创新能力。比亚迪的刀片电池、CTB、易四方以及今年上海国际车展推出的云辇技术,都标志着比亚迪的产品具有自身的核心技术,具有了市场定价的话语权,在技术路线、产品以及品牌的战略规划上值得同行们称道。
传统车企主动求变。大众汽车今年5月28日,大众安徽宣布新增231亿元投资,用于新能源车型研发。上汽大众ID系列在近两年累计销量突破12万辆,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
宝马集团在二十周年庆典上宣布,将于2026年起在沈阳投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纯电动BMW新世代车型;同时,与之配套的BMW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全面动工,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是现有动力电池生产能力的5倍。此外,宝马沈阳研发中心二期扩建项目正式启用,新能源车本土化全流程开发和验证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全面的新能源化做好准备。
自主品牌广汽埃安2023的市场表现也很强劲。3、4、5月连续三月销售超过4万台,1-5月销售达到16.63万台,同比增长118.4%,远远领先于大盘的45%。
神龙汽车从高点的月销破7万,到现在的月销5000台,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可走。东风岚图目前月销就是2000台左右;一汽红旗新能源汽车1-5月销量累计25389辆,整体1-5月的销量还不抵广汽埃安一个月的销量。
一汽、神龙汽车以及东风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是处于落后地位。落后就要挨打,东风在今年3月掀起的降价风潮,并未挽回市场,结局是杀敌五百,自损一千。
红旗E-HS9
从国家的“双碳”战略,再到汽车产业的升级,尤其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的突破和技术领先,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这一切,值得一汽,神龙汽车以及东风深思,要痛定思痛,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一汽和神龙以及东风汽车在中国市场摸爬滚打,曾经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在技术储备、供应链及管理上是具有优势的,如何将优势转化为市场的竞争力,要向同行们学习,要具有超前的战略执行落地能力,苦练内功,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在产品上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在新能源汽车占有率超过50%之前能够在行业的前十才有机会参与下一阶段的竞争,留给大佬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但愿这一次转身不算太晚,跟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潮,否则曾经的带头大哥就会流落成行业的小弟,不知到那时会是谁的悲哀。但肯定不是时代的悲哀,因为这个时代总有王者。
愿行动正当时,重现往日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