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车市波澜不惊,非也。到月底该是销量达比拼的时候,但出乎意料,平地起惊雷。
长城汽车在4月25日发表《声明》称,在2023年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产品型号:BYD7152WT6HEVC2)、宋PLUS DM-i(产品型号BYD6470ST6HEV2)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长城官方声明
同日比亚迪官方也做出了一则《声明》(不知道是否有意为之没有加盖公章),称长城汽车购买、保管并安排送往中汽中心(天津)检测的车辆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认为其检测报告无效,不能以此作为依据。
虽然比亚迪在回应中以“不符合送检状态”“不正当竞争”“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等言论自证清白,但比亚迪没法否认检测结果,也没有直接长城汽车举报中的核心问题——是否使用了常压油箱,如果使用了常压油箱是不是也可以达标?。
比亚迪官方声明
插电混动车型该用高压油箱还是常压油箱
根据长城汽车的举报内容,装配常压油箱成为争议点。我们先了解下常压油箱和高压油箱以及各自搭配的燃油蒸发控制系统有什么区别。
一是耐压度差别较大。一般常压油箱的承压范围是负压-6Kpa、正压4Kpa-7Kpa,高压油箱负压与常压油箱相同,但是正压能达到35Kpa-40 Kpa。
二是材料不同。常压油箱一般是用塑料做的,高压油箱则是钢制或者加强塑料;加油管、加油口盖亦有区别,高压油箱需要用到更耐压的材质,这就导致结构更复杂、成本更高、维修更困难。
插电混动车型油箱油气工作图
目前最常用的是活性炭罐式油蒸汽吸附装置,由燃油系统和油箱蒸发出来的油气,经储气罐流入炭罐被活性炭所吸附。当发动机工作时,在进气管真空度作用下控制阀开启,被活性炭吸附的油气与炭罐下部进入的空气一起被吸入进气管,最后进入气缸被燃烧掉,同时活性炭得到再生。
搭配常压油箱的一般是燃油蒸发整体控制系统,这种系统仅使用一套油气线路、一套脱附线路、单独一个脱附阀和单一炭罐。
而搭配高压油箱的则是非整体控制的一种,活性炭罐仅吸附加油时产生的油气,其他非加油过程产生的油气储存在油箱或排放到发动机燃烧。
简单来说,普通的燃油车用常压油箱将油气排到炭罐,再进入发动机燃烧掉就好了。但是插电混动车型不是时时刻刻在消耗汽油的,用电时,发动机不工作,油箱里的油气就无法及时进入发动机被燃烧掉,久而久之堆积在油箱里,常压油箱承受不住只能排向大气,造成污染。
所以插电混动车型在长期用电时,为了保证油气不会排到大气中,就需要将油气憋在可以负荷高压的油箱内。有关专家认为,这一原理下,比亚迪DM-i是插电混动,当然也应该用高压油箱。
比亚迪秦PLUS DM-i
长城汽车作为汽车行业的佼佼者,也知道公开举报竞争对手带来的一些列影响,肯定是有真凭实据才公开举报的。
从比亚迪的回应看,并没有直接就油箱问题进行反驳,只是认为送检车辆不符合要求。
长城举报的动机何在,比亚迪重蹈大众覆辙?
举报直接的竞争对手,无异于杀敌1000,自损800,道理谁都明白。
有人说长城输急,直接超竞争对手的助力车型捅刀子。我看未必,所谓的市场竞争,大家要处于符合法规的竞争,尤其是排放法规。
众所周知,大众排放门事件。2015年9月18日,美国环境保护署指控大众汽车所售部分柴油车安装了专门应对尾气排放检测的软件,可以识别汽车是否处于被检测状态,继而在车检时秘密启动,从而使汽车能够在车检时以“高环保标准”过关,而在平时行驶时,这些汽车却大量排放污染物,最大可达美国法定标准的40倍。根据美国《清洁空气法》,每辆违规排放的汽车可能会被处以最高3.75万美元的罚款,总额可高达180亿美元。
2008年之后销售的捷达、甲壳虫、高尔夫、奥迪A3,以及2014款和2015款帕萨特都涉嫌排放违规。2018年6月13日,针对大众汽车引发的“尾气门”事件,德国布伦瑞克检方13日对大众公司作出了10亿欧元的罚款令,大众汽车集团当天表示认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截至2019年12月11日,大众汽车集团因“排放门”付出的经济成本高达300亿欧元。
这件事又让我想起2014年商用假国四事件。只不过事件的揭发是央视的深度访谈栏目,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所有的商用车企业都存在假国四问题,因为假国四比真国四轻卡要便宜一万元左右,你不作假,车就卖不出去,而更神奇的是二三线城市上牌验车车管所都一路绿灯。怎么办?法不责众,最后是过往不究。当然就是从假国四开始,商用车的排放开始动真格,有效推动了商用车的技术升级。
虽然奔驰排放事件不能与大众排放门事件同日而语,倒是与商用车的假国四事件有相似之处,排放作假的动机何在?
无非是可以降低成本,据说高压油箱成本要高出800元左右,这样车企以更高的性价比参与市场竞争。
长城的本次举报,可以理解为有私心。因为长城举报的两款车型都是比亚迪的主销车型。在2022年,比亚迪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分别是国产紧凑型轿车和SUV销量榜的冠军,前者销量达到1.89万辆,后者为3.88万辆。2023年1-4月,两款车型的销量分别为8.71万辆和10.3万辆。将近80万辆汽车,如果最终裁定比亚迪违规排放造假,罚款、召回恐怕一样都少不了。
宋PLUS DM-i
如果真是这样罚款、召回是小事,是可以用数字来衡量的,对比亚迪多年苦心经营的品牌和形象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引领者的形象是毁灭性的打击,这是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长城的举报也可以理解为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大家在同一法规层级上竞争才有公平。
无论怎样,事情已经发生,无可挽回,这个难题交给了监管部门,大家都在等待靴子落地。
长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不希望在未来一路孤行,行业内再无友商。
长城枭龙MAX
举报事件谁输谁赢?
从目前看举报事件,比亚迪和长城都是输家。至少资本市场的反应是真实,股票大跌。
但从市场角度看,这涉及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可能会依次为契机,推行更加严苛、透明、规范的排放法规监管
说不定与商用车假国四事件一样,成为汽车行业的里程碑事件,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既然提到大众门,还有众所周知的日系车集体尾气造假。这些网上都可查。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很多车企用的都是德国和日本的发动机及技术,他们的尾气就能达标?这是神迹吗?尾气造假,可能就是全行业的潜规则。[得瑟][得瑟][得瑟]
长城别咬蛋。
觉得这个油箱是可用的吧?毕竟这两款车都是销量第一没必要省这一千八百的就算多这一千八百消费者都能接受!再有这两款车别的车企绝对也有买回去研究的为什么别的车企没举报呢?到最后如果比亚迪没有违反规定那么长城估计难熬了!
换个角度想,长城挑了这么久毛病就找到环保方面的问题,说明这两车确实值得买[笑着哭]
几万几十的产品,1000块钱的公平竞争?[静静吃瓜]
在中国这都不是事
表明比亚迪没有质量问题,竞争对手都检查过了
无论长城是何居心,你自身没问题还怕别人举报?归根结底:到底减配没?有没有国内国外双标?
关键是除中国以外的都召回!你细品!当年捷达德国在中国卖10多万,硬生生被中国人抬到了20多!你又细品!!
分分钟被水军喷死
输赢都是消费者买单[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