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韩国企业在美国申请“饺子外形专利”一事引发大量关注,而根据相关消息该申请已经得到“批准”,也就是说以后再美国,中国饺子变成了“韩国饺子”。而这一批准具有法律效力,因此不少在美国的海外华人可能会有牢狱之灾。据悉,在4月8日美国专利商标局官网已经公开批准韩国CJ第一制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CJ公司”)在美国注册的饺子外观专利,也就是说在4月8日之后,海外中餐馆出售饺子是“违法行为”可能被追责。
关于韩国申请饺子外形专利一事有两个核心问题,第一:该专利申请只适用于美国,并不会影响中国境内,对其他国家也没有“约束力”。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过年包饺子会侵权,但与此同时这样是一个坏的开始。韩国企业完全可以照葫芦画瓢,在更多地区更多国家进行类似的专利申请,从而进一步将中国传统文化转变成“韩国文化”。可能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韩国人要抢夺“饺子专利”呢?
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利益掠夺,随着中国国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海外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中国美食、中国文化,对于外国人而言更有吸引力。所以韩国企业打算利用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复制、仿造”的方式让韩国产品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简单来说:中餐馆不能出售饺子,但韩国人却可以,那想要尝试东方美食的人就只能选择韩国人开设的餐馆。
这一操作相当于中国人努力半生,结果给韩国人做了嫁衣。而且更为可怕的是韩国企业完全可以不断复刻这一操作,今天是“饺子”明天就是可能是其他中国特色文化、食品等。如此恶性发展下去,最后在海外中国文化将被韩国彻底“代替”,甚至数十年之后外国人会默认类似于饺子的食物原本就来自于韩国,而中国反而变成了“抄袭者”。专利申请本身就是为了防止此类情况,结果现在却变成了帮凶。
第二:中国企业就只能“忍让宰割”,针对此类恶性专利申请的行为该怎么办?一定程度上该事件的背后有美国的“干扰”,其对于韩国企业不法行为的支持是根源。所以想要反击就必须拿出实质性证据,例如出口企业可以保存产品设计底稿、使用记录等证据,针对韩国企业专利申请发起抵制。同时也可以积极收集证据,如历史文献、考古发现或商业记录等,通过法律途径证实韩国的“饺子外形”专利是无效专利。
根据美国专利网站消息,饺子外观专利韩国在2023年2月发起申请,2025年4月得到批准,而保护期直到20240年8月。所以在此期间国内的出口企业、海外的中国企业都需要注意,如果产品外形符合“14-16道顺时针螺旋褶皱、底部平坦、顶部隆起的半圆形面皮”特征,可能面临韩国企业的追责,从美国的相关法律来看,韩国企业胜诉的几率很大。虽然对中国国内没有影响,但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不及时扼杀不正之风,迟早会殃及所有中国人。
最后该事件也反应出当下全球经济环境中各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手段”更加多样化,尤其是出口贸易等领域,需要加强国际法律意识的建立,积极保护自身权益,以及国家权益。说的直白一些:大家一直默认饺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却忽视了需要通过法律手段去“确认”,去保证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天下人熙熙嚷嚷,你是人别人可不见得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