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国知名杂志《新科学家》网站发布了一篇文章,题目:中国空气污染指数大幅削减,推动全球变暖不断加速。从逻辑上来讲,这一标题本身就存在问题,但是“它”出自“全球权威的科学周刊”、“世界第一流的科学科技类新闻杂志”。那么在所谓的权威机构认证的情况下,中国环境污染指数的大幅度“削减”,真的会导致全球变暖不断加剧吗?
在这篇报道中有这样一句话:从2010年以来,地球变暖速度加快,研究人员表明“中国治理空气污染的努力无意中导致了额外变暖”。作为一篇科普文章,却无视事实用明显存在错误的“结论”遇到民众,还能被称为权威机构吗?第一:结论的推导过程明显不合理,按照英国杂志上的文章描述,中国改善本国空气质量只利好于中国,对于全球气候而言是一种“变相伤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可能会更好理解。
假设一个人常年在野外生存,虽然饥寒交迫衣不蔽体,但是已经适应了野外环境可以正常生存。但是中国的环境治理相当于给这个人提供了“一顿热饭”,虽然看起来是在帮助他摆脱困境,但是长此以往却让这个人的野外适应能力下降,在面对野外恶劣的生存环境时,无法像以前一样正常生存。乍一看好像有点道理,但是仔细一想这套逻辑是漏洞百出。因为错的不是“热饭”,而是本身野外环境不适合生存。
第二:该论调还提到了一篇来自挪威的专业团队的调查报告,挪威国际气候研究中心研究员比约恩·萨姆塞特对外表示:由于中国气溶胶污染物的持续减少,全球变暖的加速率可能提升了80%,相当于每十年额外升高了0.05°C。这里提到的气溶胶污染物是多种污染物的集合体,是导致空气质量差的污染物主要成分,生活中经常提到的“PM2.5含量”就是气溶胶污染物中的一种。那么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根据资料数据显示从2000年代中期起,大约中国每年都会减少2000年代中期起,加上各种治理环境的手段齐出,所以中国的空气污染物大幅度减少。但正是因为中国的努力,所以中国需要为此前170多年全球总升温的5%负责。举一个例子:现在一个月能挣100块,但之前的二十年一个月只能挣10块 ,那么你就需要为“收入减少90块”负责。这套论调中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此前的空气污染不是中国一个国家造成的,同时也不能拿现在的治理效率和二十年前比。
最后为什么如此“漏洞百出”的论调,却能在全球知名的杂志上刊登,并获得不少相关领域专家的认可呢?用西方专家的话来说:此前大家并没有意识到全球升温这一问题,但是因为中国的出色治理,升温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变成了全球性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大家都犯错可以,但其中一个人突然“醒悟”,那么错的就是这个想要追求正确结果的人。
个人认为:这就是典型的伪科学,用错误的逻辑误导民众,将自身的错误转嫁到别人身上。当西方意识到无法用“环境污染”指控中国时,开始尝试用这种错误的引导,让西方民众认为中国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错误。在这种“伪科学”话题中,我们应当加强对不合逻辑的事物的思考和审视,避免被居心不良的人利用,同时这件事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西方宁愿全世界跟着他们一起“野外生存”,甚至不允许中国或者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比他们更“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