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提到:天欲其亡,必令其狂,人民解放军随时待战。试图破坏一个中国原则,不管是内部势力,还是外部干涉势力,中国都有“随时能战,战之必胜”的决心。从言辞间不难看出,赖清德提出的“17项策略”已经触及底线,岛内75名学者联合发声抵制。那么为了统一打破当前的和平局面,值得吗?
第一:实现祖国统一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任何时期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这点都不会有任何改变。诚然当前面临的问题很多,也确实有所“掣肘”。例如以美国为首的外部干涉势力,不但具有不输中国的军事力量,甚至可以如果说欧美彻底联合,中国可能需要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以及诸如俄罗斯等第三方势力也在一旁虎视眈眈,一旦中国为统一而“身负重伤”,第三方国家势必会出手重演历史。那么这种情况下,你还觉得为统一而战值得吗?
第二:在过往的“交锋”中,中国经常谴责、严正警告但却一直忍让,不少国人不理解甚至会说“干说不练嘴把式”。对此小铁想说:和平来之不易,战争固然解气但代价谁都承受不起。抗日战争14年,累计3500多万军民伤亡,其中死亡人数在1800万到2000万。可能有人会说现在的中国“船坚炮利”,但大洋彼岸的美国何尝不是武装到牙齿呢?可能有人会说中国人有不屈的战斗意志,但我们努力建设家国,目的不就是避免战争吗?
某种程度上伤亡只是战争的一部分,严重的经济创伤有人考虑过吗?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累计损失约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超过5000亿美元。中国工业化基本瘫痪,90%的工业城市被摧毁,2亿亩耕地荒废,战后的大饥荒让多少人至今不敢回忆。一场战争过后,全国20%的人口约9500万人变成难民,过着饥不果腹朝生暮死的日子。这些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真实的历史,正因为如此我们选择“和平方式”处理问题。
第三:珍视和平直面历史苦难,但不代表中国人没了血性,当面对外敌入侵、国家统一受到威胁的时候,刺刀出鞘是我们唯一的回答!一定程度上中国从古至今都不是一个畏战的民族,从抗击番邦外族到反击列强侵略,每一次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中国人就会不惜代价奋起反击。上面提到抗日战争时期的牺牲,以及付出的巨大的经济代价,目的是让大家明白,采取外交手段是因为和平来之不易,并非畏战畏强。
最后抵制任何势力分裂国家,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一股歪风,他们以“标新立异”的方式传播一些错误的思想。例如:美国空气是香甜的,在中国“无法呼吸”,穿戴带有日本军国主义标志的服饰等等。某种程度上这些行为、言论就是在分解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感,一旦成为“多数”存在,那么等到真正列强入侵的时候,还有人会站出来捍卫祖国吗?
就像曾经匍匐在雪地里的战士一样,他们武器装备落后但内心有坚定的意志,为国家完整将生死置之不顾,如果内心动摇民心涣散,还会有冰雕连吗?为什么近些年外部力量越来越猖獗,多次在国际社会上挑衅,发表错误言论抹黑中国,肆意破坏一个中国原则?有没有一种可能,外部势力觉得我们已经不是一团火,而是一地散沙无法重现当初红军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