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阅读今天【天下平说】节目。
最近特朗普向全球加关税这件事,所引发的连锁效应还没有结束。很多人问,他根本的目的是什么,他这样做能对他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他对国内局势和国际局势到底是怎么判断,今天咱们来做一期解读。

首先第一个,从内政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是一个制造业,或者实体经济,和金融虚拟经济的博弈过程。要知道,自1996年克林顿的第二个任期以来,以金融资本为代表的虚拟产业,在美国国会、美国精英阶层夺得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美国越来越发现,如果不通过制造就能够获得利润,那么谁会回去干?
为什么我们说批判封建地主阶层,封建地主阶层的本质逻辑是什么?就是经过头几代人,比方说头两三代人的耕耘,付出了辛苦和劳动之后,后几代人就可以坐吃山空了,利用土地换取超额的地租收益,在天灾人祸的时代,利用自己的抵抗能力比较强的优势,再去收买一些平民家的土地,完成土地兼并。由地主阶级在头两三代人的原始资本,资本积累完成之后,后代人就可以坐享其成了。
金融资本大概也是这样。金融资本完成金融资本全球化之后,坐着印钱,每年还一些利息,就可以过得很好了,这就是不用再去干制造业这样的东西。国内的资本产业,大概也是这样,以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阶层,不愿意去干制造业,为什么?利润太低。互联网,包括平台的收益的利润率,高达百分之十几,甚至20%多,那么谁又会去干制造业?连5%都不到,甚至3%都不到。那么在个别产业,甚至只有1%的这样的利润。
特朗普此举,首先从国内政策的角度来讲,是一个实体经济、金融经济再平衡的结果。就是金融,所谓要给实体让利的这样一个结果。前几年咱们也提出来,就像18、19年银行要给实体让利,就这么个意思,这是国内的力量平衡。
那么加关税能够引发制造业的回流吗?可以,但是要付出美元贬值的代价。美国加关税也不是第一次进行了,美国在历史上也多次增加过关税。增加了关税,确实可以迫使制造业回流,尤其是这次。不像拜登政府,拜登政府只对中国大陆进行了限制,对中国的企业去越南、去印尼、去墨西哥办工厂、去印度办工厂,然后再转口出销,出口给美国,并没有太多的限制。用拜登政府的话来说,就是说我们不谋求制造业回流,我们让制造业离开中国即可,中国的公司纷纷去墨西哥,印度东南亚开设工厂,解决了问题。

那么特朗普的政策,跟拜登显然完全不同,他就是除了10%的基础关税之外,针对每个国家加的特别关税,就是比较明显的为中国量身定制的意思了。你看巴西为什么10%?中资企业不多。越南、柬埔寨、印尼为什么高?中资企业多。所以说特朗普此举,是想彻底的切断中资企业通过第三国向美国销售商品的这条路。当然如果你在美国本土建立工厂,像曹德旺老爷子,有先行一步的头脑,不愧能把生意做的这么大,老早就在美国本土去进行玻璃的生产。目前未来中国也有一部分中资企业,会去美国建厂,这也是比较板上钉钉的事情。
美国此举,会引发制造业的一部分回流,解决一部分白人蓝领中下层的就业问题,适当的强化美国的就业率,增强其制造业的影响能力,这是肯定的。然后他付出的代价是美元贬值,随着美元贬值,美国金融霸权的强势地位会受到削弱,美国印美元这套套路,可能不像以前那么灵了。当然,美元依然会是世界第一的货币影响力,但是可能会跟欧元等其他的货币体系不再有质的差距。要知道,美元现在是独一档的,完全领先于欧元,更领先于什么英镑、人民币、日元之类,未来的美元的强势地位,可能会有所下降。中国和日本,可能会通过跟欧元强化贸易的方式,帮欧元提升其国际影响力,未来的美元和欧元的影响力,可能会在一个档次上,这是美国国内政策的各种博弈所带来的影响。
那么就国内政治来说,不能解释其全部的面貌,如果说我们把视野推向全球,你发现美国这次确实是铁了心,跟中国进行全面竞争了,尤其是在印太区。首先美国跟俄罗斯完成了单独的媾和,它这个媾和,是以放弃对欧洲安全保障为代价的,他会让欧洲负责自我的安全体系,自己在欧洲不再出太多的力,跟俄国人完成和解,代价是什么?代价就是,要求俄国人解除对华的准联盟伙伴关系,迫使俄罗斯在中美之间两边下注等等。俄罗斯副总理说了,我们要重新平衡美国和中国的关系。美国会把所有的焦点集中于印太区,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跟中国进行竞争,目前出台关税政策,体现从经贸方面准备跟中国大面积脱钩,此举不会完全中断中美贸易,但是会让中美的联系大面积脱钩。

再加上美国政府推出了一个政策,禁止美国在华的公务人员同中国的公民谈恋爱,这连私务都管上了,这个政策是什么?这个政策跟当年美国对苏联的政策完全一致,当时的美国政府的冷战时期要求,驻莫斯科及驻圣彼得堡的大使馆,包括公使馆等所有的人员,禁止跟苏联的公民发展恋情关系。那么这个东西,如今搬到了中国身上。还有一个,从今年夏天开始,美国将截断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留学的这条路,具体力度到底有多大,我们再看一看。那么通过这些举措,实际上要切断中美之间的人文交流。
人文交流大幅度限制,全面强化战略竞争,这条路已经出来了,这条路,可以说是全面竞争策略,但跟苏联的全面遏制战略,还尚有一些距离。比方说,战略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军备竞赛,意识形态阵营的组队对抗,特朗普并没有拉着欧洲一群的盟友对华进行对抗,而是放弃了对欧洲支持。特朗普也说了,在第六代战斗机、核武器等方面的发展上,不寻求与中国进行军备竞赛等等。
目前来看,意识形态组团竞争和军备竞赛,这块跟当年美国对苏联的政策并不一样,但是其他的领域,比方说地缘政治竞争、国际经济竞争、限制人文科技交流等等,这些方面已经跟冷战时期一样。目前来说,我们应该把它形容为全面竞争,而并非全面遏制战略。这是咱们分析的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内外政策的走向问题。
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期再见。
特郎普最憎恨什么人?肯定是巴马、拜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