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美国 “关心亚洲问题学者委员会”访华,其中有三名成员访问了当时的天津。
他们走遍天津的大街小巷,与那个特殊时期的工人、农民、学生、官员和士兵会面,并用相机记录下了他们的生活。尤其是画面中充满了时代特征的元素,更让人印象深刻。

如今,这些老照片被披露出来。充满胶片颗粒感的影像,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自置身其中。
50多年前天津的城市和人文风貌,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遥远。每一张照片,都饱含着几代老天津人的回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些珍贵的历史影像。

1972年,天津火车站上的景象。一列绿皮火车停靠在站台边。站台上有不少乘客正准备上车。
一名铁路警察正在站台上维持秩序。他身穿56式军服的,胳膊上戴着的红袖章十分醒目。当时的人们,大部分穿的都是深蓝色的衣服,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色。

在天津一条大街上,一辆蓝白相间的电车缓缓驶来。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车顶上伸出的两根“大辫子”。那其实是两根搭在电线上滑行的集电杆。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很多城市的街道上,都有这种电车在行驶。街边巨大的红色标语牌子,很有年代感。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位于天津海河之上的一座大桥。桥面宽阔,桥两侧矗立着十几根灯杆。
桥头处,立柱上两面鲜艳的红旗格外醒目,下面是具有时代特色的标语。几辆马车从桥上驶过,后面有骑自行的。当时的大桥上,人并不是很多。

在70年代的天津街头,路边有一座蓝色的岗亭。一名交通警察坐在岗亭里执勤。
街道两侧,高楼林立。路上不时有大卡车和吉普车驶过。当时的街面上人好像并不多。

这是1972年天津拖拉机制造厂门前景象。拱形的大门上方,有一轮红日。大门两侧巨大的红色标语墙,很有年代感。天津拖拉机制造厂,实力雄厚。
1958年,中国的第一辆中马力轮式拖拉机“铁牛”,在天津拖拉机制造厂问世。如今,天津地铁有一个站名为“天拖”站,那里曾经就是天津拖拉机制造厂的原址。

摄影师站在天津一座公园围墙外面,拍下了这张照片。公园里,一些人坐在路边的台阶上休息。
在他们身后,有一面巨大的红色标语墙。仔细看,在公园里的道路旁,设置有不少休息长椅。一名骑车的男子,被公园里的美景吸引,停车驻足观看。

1972年,天津城内一个十字路口,有警察在指挥交通。他身穿威武的65式军服,胳膊上有白色的袖套。每当人们看到这身橄榄绿,心中就充满了安全感。

1972年,天津地毯厂厂区景象。高大的厂房一座挨着一座,有穿着工作服的工人,正在进入生产车间。厂区环境干净整洁。
天津地毯工业源远流长。早在清朝初年,天津就开办了地毯厂,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天津地毯厂车间里,一名工人师傅正在认真工作。天津地毯花色瑰丽,工艺先进,质地坚韧。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优势。
史料记载,1893年.天津地毯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即获得金质奖章;1903年,又在美国圣路易斯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天津地毯成为中国近现代出口地毯的发祥地。名扬海内外。

这张照片,拍摄于天津红旗刺绣厂。照片中,一名女工正在认真工作。令人惊讶的是,她同时操作三台刺绣机,几幅刺绣一丝不差,真是太厉害了。

1972年,天津郊区一条街道上的景象。街道笔直,一眼望不到尽头。路右侧就是铁路线。
上班的人们骑着自行车,赶往工作单位。一名男子拉着板车,带着一家人进城。近处,房子门口停着一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

1972年,天津市和平区五七干部学校大院景象。照片中,三名女生抬着盆子,从学校的锅炉房里出来。五七干校是时代的产物。
据统计,上世纪70年代末,全国共有1600多所这样的学校。主要是让干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将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到农村,进行劳动的场所。

这名年轻男子,是五七干校的一名干部。他正坐在玉米皮蒲团上,与学员们交流沟通学习心得。他身穿朴素的衣服,裤子上有巨大的补丁,鞋子也是破的。这名年轻的干部,眼神里透露着坚毅和干练。

这就是五七干校的学员们居住的宿舍。一张单人床,床铺干净整洁,桌子上摆着放着暖水壶和搪瓷茶缸。这样的宿舍,现在看来是那么的寒酸。却又让我们对其肃然起敬。

1972年,位于天津的尖山小区景象。小区内一条笔直大大路两侧,是一栋栋斜顶双层别墅。
过去的尖山村四周,到处是洼地和水坑,而前后两村的村台显得较高,其状如山故得名“尖山”。经过不断的发展,照片里的尖山村,已经变身成为了现代化的小区。

在天津尖山村附近,也有一些老旧的小胡同。照片里这户人家,居住环境拥挤,房前摆放着各种家具和炉灶等。一辆自行车停在院里,三只咸菜缸很有年代感。

1972年,天津郊区街道上的景象。路边种着是泡桐树,街上有不少人骑着自行进城。那时候的人们,虽然不是很富裕,但看上去都很满足。
路边一块标语牌上,巨大的字体十分醒目。远处的房屋的墙壁上,也有巨大的标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标语,很有时代特色。

郊区一条大路上,一位老人正在走路。路边一名小姐姐,拉着自己的妹妹玩耍。道路的尽头,应该是一家工厂,巨大的门楼清晰可见。上班的工人们,都骑着自行车。

1972年,天津海河边上,有一条新修的柏油马路。路旁人行横道上,新栽的行道树,还没有发芽。海河畔风光旖旎。远处,一座铁桥横跨在河道上。照片中,两名女青年骑着自行车,从路上驶过。

这也是位于天津郊区的一条大马路。马路上有不少马车,装满了货物。还有不少骑自行车的。道路尽头,是一家工厂,高大的烟囱清晰可见。
写在最后:回顾1972年天津老照片,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故事。这些带着时代特征的老照片,饱含着几代老天津人的回忆。看到这些老照片,再对比如今的天津,你才会真切感受到祖国变得日益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