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写漂亮,关键在结构。
好的笔法也只有依附在好结构上才好看。
写行书,什么样的结构好看?
险峻!
由于行书的连笔比较多,这容易偏软。结构险峻,骨架硬朗,行书就会透出秀挺劲。
很多同学的行书为什么不好看?
就是因为行书连笔多,结构又写得平平稳稳,结果整体就会软塌塌,写不出行书那股秀挺劲。
如果把结构调整成险峻结构,透出骨架的硬朗来,行书那股秀挺劲就出来了。
再加上铁画银钩的笔法,那就相当漂亮了。
多临他的作品,学会外拓笔法,这个关键难题就解决了!
这个人就是米芾!
米芾的结构险峻,很多人看不透。
喜欢单纯从结构上去分析米芾的结构,结果一头雾水。
因为无章可循。你觉得好像找到了一点规律,下一个字可能又不适用了。
米芾是学王献之的。
而王献之的笔法是外拓的。
这应该是米芾结构险峻的突破口。
上图就是米芾写的“珊”字,用的就是外拓笔法,结构立马险峻起来。
外拓笔法是什么样的?
外拓就是向外拓展的意思。详细可以看看我上一篇文章。
比如上图米芾写的这个“珊”字,如果正常写应该在蓝色区域内。
但米芾用外拓笔法,直接拓展到红色区域。打破了横平竖直的常规结构。
斜度增加,结构的险峻也就出来了。
如果用内擫笔法,也能写出险峻的结构,但是视觉冲击力没有用外拓笔法那么大。
内擫笔法,是一种中宫收得比较紧的笔法。
上图是王羲之写的行书“岁”字。王羲之用的是内擫笔法,结构内敛。
虽有险势,但视觉冲击感没有外拓笔法那么明显。
这就是风格问题。两种笔法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风格。
我们其实可以取其中,外拓幅度没米芾那么大,内擫程度比王羲之稍微宽松一点。
这种险峻的结构就会好很多。
目的就是,外拓幅度太大,中宫容易散。内擫程度太大,结构就会太拘谨。
取其中,不走极端,结构险势效果最好。
结束语:
结构制造险势,一定不要忘记最终要求稳。
只有这样的险势才是有意义的。
比如上图米芾写的那个“珊”字,一味追求外拓,加大外框斜度。
如果中宫散掉了,这个字失去了稳态,那么这个险势结构是没有意义的。
外拓笔法和内擫笔法是结合着用的,只是哪一种程度大一点的问题。
不能走极端。
有稳才有险。内擫笔法能结构出现稳态(中宫收紧),在这个基础上,用外拓笔法,加大外框斜度,增加结构险势。
这个险势结构才是有意义的。稳中有险才是我们追求的险势结构。
原创内容来自作者的公众号:毛笔书法
不管外拓与内厭,只有一个目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