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和休学,根本原因出在父母身上

爱读书的百合 2024-12-05 08:55:27

给父母们一个忠告:孩子有问题,先反思自己哪里有问题。

孩子问题的确是孩子没做好,但根源是父母引导不对,做法不对,或者用了相反的方法为孩子好。

我见过不少父母要么把责任全甩锅孩子,要么把责任全甩锅给自己。

但父母和孩子都有问题,所以更需要课题分离,各自承担。

父母既不要太卑微,也不要太强势,温柔有底线。坚定有力量去接纳和溶解孩子。

但更多时候是父母先孩子一步崩溃和焦虑过度,这时父母不仅不能帮助孩子,还会拖垮孩子的情绪。

父母解决不了的问题,一方面学习和改变,一方面借力以最短时间解决,一方面保持批判性思维。

没有绝对的好方法,只有因人而异的适配。

每次看到学霸娃休学,厌学,都很难过。爱的错误,终究还是坑了孩子。

有一次听我姐说,有个20多岁的大学生和爸爸一起看找他看抑郁,想用中药调一调。说着说着父亲就老泪纵横,孩子也跟着哭。

心酸!

我就很纳闷,心理疾病不是应该看心理科?后来才知道孩子高一开始抑郁,心理看了几年,吃药没停,西医也看了遍,直到上了大学抑郁也没好,无法正常生活。

作为家庭教育角度来看,其实孩子父亲更应该去疏导和改变,家长先一步崩溃,对孩子来说是雪上加霜。

孩子身上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问题的投射。

这句话,父母很反感,觉得为啥都是自己有问题。学习是孩子自己不学,作业也是孩子不写,跟自己有啥关系?

父母说的对,的确跟父母没直接关系,但间接有很大关系。

为啥孩子不学习?不写作业?无能狂怒,张口就来,满口谎话?

反思几个问题:是不是对孩子要求过高?管的太严格?指责太多?横挑鼻子竖挑眼?总是找事和翻旧账,唠叨,呵斥,发脾气?

孩子自我否认了,没劲了,觉得自己咋努力也不行了!可不就内耗和摆烂了。

父母别总是评价,讲道理,试图让孩子改变。倒不如先改变自己的思维,行为,对孩子不越界,哪些要管,哪些不该管,权责分明,边界清晰。

让父母做回父母,让孩子做回孩子。

父母情绪稳定,对孩子是一种最有力的托举。

遗憾的是,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发脾气,崩溃,焦虑,先孩子一步崩溃或者和孩子一起崩。

我之前也这样情绪化,容易冲动,容易发脾气,娃说我翻脸比翻书还快。

不出意外得到了反噬,娃在中考前崩了,错的是我,买单的是孩子。

为啥我现在这么重视情绪修复,为啥我会持续学习心理学,践行正念。

就是因为我爱孩子,我希望为他赋能,希望自己不犯错或者少犯错,或者犯错后有迅速纠错的能力。

可是还有很多犯了错也无意识的家长,妥妥坑了孩子。

很多粉丝问我,你儿子是真实存在的吗?你写的儿子改变是真的吗?

我要么不解释,要么说信则有不信则无。

我不需要证明我儿子和我自己,我更愿意把过程做好,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当我变得足够好时,就够了。

情绪稳定,臣服当下,活在此时此刻

优秀的父母可以在工作上强势一点也没问题,但如果把强势代入家庭教育,必定是大型翻车现场。

孩子首先不是设定好的程序,也不是为了碎银几两忍气吞声的小职员。父母拿捏不了孩子,威胁也没半点用,只会带来更多反抗。

对孩子要换种方式,要以柔克刚。即便是孩子的衣食父母,也不是把孩子想捏成啥样是啥样,这是越界,是强势之下的“我不要你以为,我只要我以为”。

孩子才不搭理你!要么向内攻击自己,要么向外攻击父母,反正都不会如父母的愿。

父母一波自以为很应该的神操作,可怜可笑,可悲可叹!

劝父母多反思一下自己,别总过度去爱孩子,也别总把所有问题甩锅。

所有父母对孩子的强势和掌控,早就在暗中标好了筹码。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在答疑父母问题和了解孩子内耗或者厌学的过程中,很难过和遗憾。

父母没有接住孩子情绪,孩子也在无助中一点点内耗,痛苦,煎熬,直到去不了学校。

很多时候父母很优秀,也很懂学科教育,但唯独忽略了关注孩子感受,重视孩子情绪,于是一步没注意,步步失控。

刚开始只是一个小情绪卡点,无意识或者忽略或者没当回事,变成了内耗,纠结和越拧越紧的心结。

不是父母的学科教育理念和道理错了,不是父母理解和对学习方向把控错了。

而是孩子一些在父母看来微不足道的小情绪没被看见,日积月累之下凝结成内耗,躯体化反应以及无处告白,无法释放的压力。

别试图强硬的改变孩子,没用。只会两败俱伤,孩子没改变,也搭进去了亲子关系。

不去如父母去改变自己,孩子真的会被影响着改变。千真万确的家庭教育底层逻辑。

0 阅读:136

爱读书的百合

简介:专注于家庭教育父母心理陪跑,孩子厌学休学,沉迷游戏情绪内耗,缺乏自驱力,情绪疏导和疗愈以及女性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