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8岁的阿姐参加了最后一次单位体检,体检单上,有一个阿姐看不懂的指标,叫CA125,它写着56,旁边还标了一个向上的箭头,医生还让自己两周后复查。
可两周后的复查,除了CA125升高,依旧没查出任何毛病。再加上没有任何不适,阿姐就逐渐淡忘了这件事情。
谁知短短四个月后的复查中,CA125不知不觉竟已涨至400多,右侧卵巢也有了2.8cm大的瘤子,腹腔镜探查发现,阿姐已经大网膜转移,确诊卵巢癌3c期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
CA125升高的第五个月,阿姐被推进了手术室,经历过六个折磨人的化疗,进行了当时还很昂贵的靶向治疗,才终于暂时脱离了癌症的魔爪。
从阿姐的抗癌历程中,我们可以看见,CA125不止是已患癌患者的晴雨表,对还未确诊的病人来说,其实也是癌症的警钟。
1、不特殊的症状阿姐哪怕发现了CA125的升高,依然延后了四个月才确诊,可见卵巢疾病的隐蔽性,直到当下,卵巢癌的早期发现仍是这个癌种的“痛”。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卵巢癌新发病例5.2万,有70%以上的患者确诊时均为晚期:据北京协和医院统计,2000~2005年,就诊时有65.9%的卵巢癌患者为三期,8.8%为四期。
为什么?
因为卵巢癌的症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太常见了,人们经常不把这些症状当回事。
这些年采访的卵巢癌病友中,有病友14年开始感觉到休息都无法缓解的累和疲惫,却直到15年11月才确诊;也有病友腹胀后自行购买消化药,拖到5个月后查出肿物;还有医生职业的病友并发腹水,误以为自己变胖,最后在游泳时才发现异常去医院检查。
疲乏、胃胀腹胀、腰围突增、尿频……都是卵巢癌轻敲的警钟。
有研究显示,发现卵巢癌的患者中,有高达74%是因为胀气、恶心、消化不良、尿频/尿急、性交痛和乏力才就医的[1],但其中只有12%,能够靠常规检查仪器发现卵巢癌。而另一部分患者,更是经过了长达5-7个月的不适才确诊,以致耽误了治疗。
毕竟没了解过卵巢癌的病友们哪里能知道,一个生殖系统的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居然是腹部症状呢?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因此,有很多卵巢癌患者都是在消化科发现苗头后转至妇科确诊的。连知名卵巢癌治疗专家林仲秋也提到过:“遇到腹胀、腹痛、腹水的病人,消化科医生也会做B超或者做CT,发现卵巢有肿块,常常请妇科肿瘤医生会诊,最后才发现是因为卵巢的问题,正是因为卵巢癌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容易被忽略,从而造成诊断的延迟。”
那该怎么办,才能让普通人,特别是存在BRCA1/2突变等高危因素的普通人,能够有准备的去打这场战役呢?
2、缺少的筛查手段很遗憾,目前的卵巢癌筛查手段仍然缺乏,现有的卵巢癌筛查手段用到普通女性身上并不有益。
在2016年,有一项涉及多达20多万名女性、时间跨度长达20年的“卵巢癌筛查”研究结果出炉,从这个结果中,他们发现,尽管每年都进行了多模式筛查(CA125检测联合阴道超声),可以提前发现卵巢癌,但并没有降低卵巢癌整体死亡率。
因此,对普通人来说,是不建议通过CA125和阴道超声进行卵巢癌筛查的,更多的是从改变生活方式的角度去进行干预,比如维持正常体重、适当运动等等[2]。
对于高风险人群则相反,高风险人群一般指卵巢癌终生发病风险高于10%的人群,包括有相关疾病家族史和基因突变的人群。
我们都知道,对于卵巢癌高风险人群,《NCCN遗传性/家族性卵巢癌风险评估与临床管理指南(第1版)》最推荐的预防方案是预防性附件切除术,但对普通女性来说,很难在无疾病状态下做出切除卵巢的决定。
不做预防性切除,就需要及时进行筛查,目前推荐的筛查项目是CA125检测+阴道超声。
这两种筛查手段其实并不算特别合适,虽然有研究显示对这类人群,CA125检测和阴道超声有助于患者尽早诊断并改善预后,但也有研究表示“获益不明确”,郎景和院士曾说过:“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一些信息,但它们还不能成为理想的筛查和早诊方法。”[4]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但由于没有更好的筛查方式,卵巢癌的筛查手段只能从仅有的手段中选择更有效的,也可以结合医生建议来选筛查手段。
另外筛查的开始时间也有讲究,高风险人群可以从30~35岁开始卵巢癌筛查,或者如果有癌症家族史,可以从确诊年龄最小那位家属确诊的前5~10年开始筛查(比如家里最小的癌症患者35岁,可以从25~30岁开始筛查卵巢)。
3、手术是最好的预防不过,能手术的最好还是要手术,因为对BRCA1/2突变的人来说,手术能降低80%的卵巢癌、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的风险。
另外BRCA1/2有发病年龄高峰期,所以一般推荐在发病高峰前做完手术,性价比最高。
指南建议突变患者在35-40岁且完成生育后进行预防性切除,其中BRCA2突变携带者因为发病高峰年龄比较晚,手术时间可以推迟到40-45岁。
因为有研究显示,这样的预防性切除手术,有4.6%的BRCA1突变者和3.5%的BRCA2突变者检查出了卵巢癌,因此术后需要进行石蜡切片检查,万一确诊卵巢癌可及时规划后续治疗。
最后,口服避孕药也能降低一定的卵巢癌患病风险,但口服避孕药会不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还没有定论,建议谨慎考虑利弊后再决定是否用这种方式预防。
今天的卵巢癌知识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觉得有用,就在文末点个“在看”吧!
责任编辑:妇科肿瘤互助君
图片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