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分肉忘记给车夫,第二天车夫把他拉到敌营,从此诞生一成语

琴瑟和谐共白头 2024-12-18 14:30:11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用来形容在一些大事上面,反倒是一些小角色容易坏事。

那么,在一件大事中,一个小角色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有时候,一场战争的胜负,就取决于一个小角色。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与宋国爆发了一场战争,最终宋国战败。而宋国之所以会败,并非因为军队不够强大,而是因为主帅得罪了一个小角色。

此事更是诞生了一个成语,被后人所熟知。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主帅先败后胜,得以名留青史。

华元临危受命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互相征战。

正所谓“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一些实力不够强大的诸侯,原本只是想过好自己的日子,结果却被卷入了战争之中。比如这郑国和宋国就是很好的例子。

当时楚国与晋国争雄,而郑国是楚国的附庸,宋国与晋国交好。为了试探晋国,楚国派郑国去攻打宋国。

宋国和郑国都属于中等规模的诸侯国,论起实力,郑国要强上不少。得到郑军来袭的消息,宋国君臣万分焦急,开会开了无数次,但是迟迟没有一个结果。

最终,宋文公决定孤注一掷,以举国之兵应战郑军。

既然要托付举国之兵,那么这主帅的人选就是重中之重了。思来想去,宋文公选择了华元。

这华元乃是宗室子弟,他是宋戴公的五世孙,此时位列宋国六卿之一。而且宋文公就是他拥立才得以继位的。

整个宋国,就没有比华元更加可靠的大臣了。

更重要的是,华元这人能力出众,还曾经滞留楚国很长一段时间。他和楚国的不少大臣都关系匪浅。万一战败,郑国也不敢拿华元怎么样,毕竟这次出兵,大家心知肚明,是楚国的意思。

华元临危受命,也不耽搁,立刻点起大军奔赴前线去了。

用羊肉汤来鼓舞士气

春秋战国时期,文臣武将还没有分得那么清楚。因此,华元虽然是个文臣,但是军事素养并不差。

他熟读兵书,明白战场上取胜的关键有两点。除去装备精良,训练充分,更重要的还是士气。一方士气高涨,另一方士气低迷。那么即使时期低迷的一方兵力是对方的10倍,也必败无疑。

为此,这一路走来华元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来鼓舞士气。毕竟这可是举国之兵,人实在是太多了。如果大肆封赏,估计朝廷吃不消。

思来想去,还是请士卒们吃一顿好的最实惠。花钱不多,但是也可以做到士气高涨。只不过这士气也就能维持一天罢了。

于是在开战的前一天,华元特意交代下去:今天吃顿好的,一人一碗羊汤,五个馍,保准人人吃好吃饱。

羊肉汤虽然在现在算不了什么,但是在两千多年前,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可以算是美味佳肴了。士卒们闻言,还没开饭,已经垂涎三尺了。

由于这次聚集的士卒实在是太多了,羊在当时又很稀缺,以至于数量不够。于是华元交代下去:“只有出征的士卒才有羊汤,其他人啃干粮即可。”

华元没想到的是,就是这句话害了自己。让他被一个小角色给记恨上了。

小角色却能坏大事

士卒们当晚吃饱喝好,果然如同华元所料,一个个士气高涨,恨不得立刻去和郑军决一死战。华元一看军心可用,估摸着第二天能打一场大胜仗了。

到时候,宋军乘胜追击,气势如虹,郑军将无力回天。

然而,第二天事情的发展完全偏离了他的预想。

当两军一番排兵布阵后,随着一声“冲呀”,宋军开始了冲锋。但是冲着冲着,华元就发现不对劲了。他乘坐的战车一马当先,冲在了队伍的最前面。

“不对呀,我是主帅,应该在大军中间的位置,现在怎么跑到先锋的位置上了?”华元自言自语道。

等他反应过来,立刻对着车夫喊道:“慢点,慢点,太快了。”

车夫却答道:“不快,不快,平时都是这个速度,哪里快了?”

眼看着自己的战车已经将身后的大军甩开了一大截,直奔郑军而去。华元一下子吓蒙了,再次大喊道:“停下来,你要做什么?”

这时候车夫回过头来,邪魅地一笑,说道:“现在知道怕了?昨天所有人都有羊肉汤吃,凭什么我就没有?我就不算上战场了?昨天谁能吃羊肉汤,你说了算。今天到了战场上,这战车怎么开,我说了算。”

言罢,车夫不再理会华元。直接冲进了郑军阵中。同时他口中高呼:“自己人,我给你们送来了宋军主帅。”

就这样,华元成了郑军的阶下囚,而宋军因为群龙无首,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败了。

此时后来诞生了一个成语,叫作“羊斟惭羹”。指因为一点小事损害了更大的利益,好不顾全大局。

不过宋文公算对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郑军真不敢对华元下狠手。毕竟宋国与晋国交好,华元在楚国又有深厚的人脉,他们不敢为难华元,否则会同时得罪楚国和晋国两个庞然大物。

华元除了行动受到限制,饮食起居都还不错。

最后,他更是趁机从郑军营地逃了出来。郑军发现后,立刻派人追击。因为担心伤到华元,他们不敢射箭,最后还是让华元给跑掉了。

楚军来袭,华元再次临危受命

郑军的攻势只是为了试探晋国,见晋国没反应,郑国未取一城一池就退兵了。接下来轮到楚国登场了。

楚国派出的军队更胜郑国,以至于宋国即使发举国之兵,也依然没有胜算。

宋国这边只得一边据城而守,一边派人去晋国求援。然而晋国君臣只是让宋国坚守城池,等待增援。实际上晋国却是按兵不发。

原来,晋国君臣是打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楚国打下宋国,必定元气大伤,这时候晋国在出兵,可以一劳永逸地大败楚军。

晋国打得倒是一手好算盘,只可惜他们低估了宋国。或者说他们低估了华元的能量。

华元虽然上次战败,但是毕竟不是他能力有问题。因此依然得到宋文公的信任。眼看晋国的援军迟迟没有踪影,宋文公派遣华元去楚军营地议和。

华元兵分两路。一方面派人给自己在楚国的故交送去书信,请他们劝说楚庄王退兵。另一方面则亲自去劝说楚国主帅。

晋国的用意,华元自然看了出来。他将自己的推测告知了楚军主帅,并劝说对方:“这场战争再打下去,对我们双方都没有好处。最后只会便宜了晋国。”

楚军主帅深以为意,急忙写信请示楚庄王。楚庄王原本已经被大臣们说动,一看前线将领都这么说,于是同意撤军。宋国之危迎刃而解。

很多时候,人们会因为一件事情的成败而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其实,导致成败的因素很多。比如像那个车夫,他就是一个小角色,谁能想得到他能为了一碗羊肉汤就害得宋军大败?那些说能想到的都是马后炮罢了。

幸好宋文公不是那种目光短浅之人,在楚军来袭的时候,他再次重用华元,成功让楚军退兵。足以看出他的慧眼如炬,有识人之明。而这才是做领导最需要具备的能力。

参考资料:

《史记》

《左传》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