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是对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于成龙最好的评价。他出生于山西永宁州,于明朝崇祯十二年参加乡试,但并未高中,只中了“副贡”。
所谓副贡是指乡试额外录取的名额,有点像今天的替补选手。虽然不算举人,但是可以参加会试。
后来,于成龙一直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高中。直到顺治十二年,他被推举到国子监读书,结业后以“监生”的身份进入仕途。可能今天的人们不太清楚“监生”的身份与通过科举考试高中的身份的区别。
清朝一直以科举为正途,通过科举考试名正言顺地成为官员。虽然当时的监生也可以从官,但是在其他官人眼中,他们并非通过正道开始仕途,十分排挤他们,甚至是轻视他们。
于成龙就带着“别样”身份开始自己的从官生涯,并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英雄不问出处”。即使是以监生的身份从官,也一样可以年年高升,被三代皇帝赞赏。
三次考核“卓异”,十九年连升十一级大家对开始从官的通道都很了解,即科举考试,但对于官员的考核机制了解甚少。清朝时期的官员考试制度是比较完善的,在京官员的考核被称为“京察”,地方官员的考核被称为“大计”。
这种考核不仅仅考察官员的政绩,对官员的操守、才能、年龄等方面都要允以考察。考核的结果为“卓异”、“平等”、“劾”,“卓异”是对官员最高的评价,也是最难获得的。不仅要求高,还有名额的限制——“道府州县官十五选一”。
而于成龙在三次考核中获得“卓异”的结果,这是清朝历史上的奇迹,几乎无人超越。他第一次获得“卓异”的评价是他担任罗城县令的时候,这是他第一次当官。
于成龙接到命令,骑着毛驴来到没人敢来的罗城县,在临出发前,还有人劝他别为了当官失去了生命。罗城县是一座山城,刚刚纳入清朝版图,那里瘴疠盛行,并且还有少数民族叛乱。
情况十分不乐观,前两任知县更是一死一逃。于成龙却不在乎这些外部条件,只想一心为百姓效力,只留下一句“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便告别妻儿,来到罗城县。
而这里的情况比他想象得更加糟糕,整个县只有六户人家,就连县衙也只是不能遮蔽风雨的草屋。于成龙来不及顾忌恶劣环境,亲自写告示安抚百姓,并带兵征讨山贼流寇。
在他的治理下,罗城的环境安稳下来,不少百姓回到自己的家中。接下来生计便是大问题,于成龙带领百姓开荒种地,为他们减免税赋,还兴办学堂和养老院,解决百姓的温暖问题。
在他在职的七年里,罗城从一个“荒城”变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百姓之家。他也因此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卓异”的考绩,并被提拔为合州知州。在合州为官两年,便被提拔为湖广黄州府同知。
黄州的情况比罗城和合州都好得多,但也有自己的问题所在。黄州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盗贼太多。那时候的文献记载,别的地方只是夜晚盗贼横行,而黄州的盗贼在白天便光明正大地打劫。
于成龙到任之后,亲自带兵活捉了盗贼彭百灵,并让他戴罪立功,帮助官府打击盗贼。不得不说,于成龙是非常聪明的,他的这个办法类似于我们今天刑法中的“立功”——通过帮助抓捕其他罪犯来减轻自己的罪行。
于成龙使用这一办法抓获了小众盗贼,但大的山贼团伙,仍在危害百姓。他不顾危险,乔装打扮,与盗贼混迹在一起,暗中掌握了他们的人员结构和地理位置,最终将其一网打尽。康熙十二年,他第二次获得“卓异”的考绩。
于成龙的第三次“卓异”与前两次不同,他的前两次“卓异”是因为治理能力,而第三次“卓异”是因为带兵能力。那时正值吴三桂叛乱,清廷几乎把各地的官兵都征调到了前线,他所在的黄州也不例外。
因为后方空虚,不少反贼起兵造反,因为后方没有充足的兵力,无法与这些反贼无法抗衡。那时,有人劝于成龙放弃黄州,暂时退到安全地带,但他不愿放弃一寸土地。
于成龙迅速招募勇士,亲自带兵出征,仅用24天,就平定了诸多贼寇,为前方的大军解除了后顾之忧。
这也是他第三次获得“卓异”的成绩,连康熙皇帝都听过他的名字,并为此震惊。于成龙从罗城县令做起,从官十九年,连升十一级,最终成为正一品官。
清廉从政让三位帝王动容于成龙能有这样的成绩一方面因为他的治理能力,另一方面是他有一颗真正爱民的心。
他从不因为自己是官员就有比普通百姓优越的思想,不论是下地干活,还是带兵打仗,于成龙永远在第一线,干最多的活,吃最多的苦,他真正做到了体恤百姓。
尽管他最后成为了正一品官,但他也没有因此多获得一两银子。在于成龙从官的十九年里,他没有吃过一口肉,每顿饭都是粗粮青菜。他也没有穿过华丽的服饰,总是以布衣示人。
很多人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意思是即使是表面清正廉洁的知府,实际上也有很多的银两。在于成龙去世之后,很多官员等着看他的笑话,他们认为在于成龙家里一定藏着很多银两。
但让他们震惊的是,在他家中除了发现一套官服外,只剩下几件破衣服,还有厨房里没吃完的烂菜叶子。这件事传到康熙皇帝的耳朵里,不禁让康熙帝动容,亲自撰写碑文,称他为“天下第一廉吏”。
尽管于成龙在康熙年间便去世,但他的事迹影响了好几代皇帝。雍正帝在建立贤良祠时,特地下旨,将于成龙和那些王公、大学士们一起,第一批入祀贤良祠。乾隆帝也多次派遣礼部官员到于成龙家族祠堂祭拜,并御赐“清风是式”匾。
于成龙的一生清廉正直,一心为民。在后方任知府时,百姓安居乐业,地方海晏河清。在前线带兵打仗时,坚毅勇敢,绝不退让一步,守护边疆领土。
汉奸而已…
于成龙最高官职是从一品,哪来的正一品,正一品是内阁大学士了
近代史可以看看,掘墓换粮度日!!!
他的饷银都捐了吗?十九年吃不起一口肉。看来清朝很抠门啊,发的工资让官员肉都吃不起一口。
此君也是满清时期唯一做到兵部尚书的汉人!没有第二人!
不过是满清树立一个汉人的廉政典型,汉人是可以不吃肉的
清官多的是,为何他能青云直上?
于成龙投奴时,李定国,李来亨,郑成功还在为华夏浴血奋战,所以于成龙不是汉奸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