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放假在家,面对孩子花样式的受伤,家长应该怎么应对

果汁妈妈 2020-03-21 21:40:13

文|双双妈妈育儿日记(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和分享)

由于疫情原因,很多中小学生还有幼儿园小朋友都没有开学。很多孩子开始在家中上网课学习,本来家长辅导孩子作业就已经够头疼了,而且,孩子在家玩耍经常有个磕磕碰碰,难免受伤,一会伤到这了,一会磕到那了。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放假在家简直就是对于父母的折磨。所以,家长要学会如何应对孩子常见伤非常重要。

我们平常会遇到哪些孩子的常见伤?

一、外力拉伤

哥哥家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两兄妹经常在一起玩,也是又经常吵架。有一次俩人在玩的过程中,本来是玩拉火车呢,哥哥扯着妹妹的衣服,在家里来回跑呀跑,没一会,传来妹妹的哭声,一看,原来是哥哥拽得使劲把妹妹的肩膀给伤着了。妈妈见状,不知所措,赶紧把妹妹抱起来可是又害怕加剧妹妹的伤。

常见拉伤是指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当孩子在和同伴玩耍时肢体属于强烈运动状态,这时,受到同伴相反的牵引力,从而引发意外。

◆ 应对方法:

肌肉拉伤后,要立刻进行冷敷,可以赶紧到水龙头处用冷水一直冲受伤部分,或者把冰块用毛巾包起来冰敷受伤处。然后用绷带包裹,防止肿胀。等到1-2两天即可解除包扎。

◆ 拉伤应对策略:

01.如果孩子出现受伤或者疑似拉伤情况,家长首先不要慌乱要冷静观察大概10-15秒左右,然后看看孩子受伤部位是否有出血情况。

02.引导孩子做一些适当轻微的活动,如果孩子不能活动的话一定要及时就医。

03.未就医时,家长在家可以先拿毛巾来对受伤处进行简单固定,一定不能盲目地来给孩子活动受伤处,处理不当的话,很有可能对孩子受伤处造成二次伤害。

二、磕碰伤

其次最常见的就是磕碰伤,孩子都比较贪玩好奇心重,什么都想去碰碰,对事物的新鲜感很强,想要一探究竟,难免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磕碰。轻微伤可能肿起来一个包,不管何种程度的磕碰,或者哪个部位,处理起来也是有所区别的。

◆ 应对原则:

如果孩子磕碰后,只是有些肿胀,可以先冷敷一下,不要按压和揉搓,不然已经受伤的毛细血管将会受到二次伤害,24小时后再热敷,可以用热毛巾做局部热敷,帮助促进血肿的消散和吸收。

◆ 磕碰伤应对策略:

1)如果孩子磕碰流血了,首先要用手帕或者纸巾进行按压止血,按压时间10分钟左右,一定不要一会一揭开观察怎么样了,止血后要及时冲洗清洁伤口,可以用自来水或者瓶装水,最后用碘伏进行消毒,并进行简单包扎。

2)如果孩子受伤比较严重,流血也较多,那么家长就应该在按压止血的同时,立马就医。

3)此外如果是孩子从高处摔下来,万一磕碰到头部位置,此时父母千万不要立马抱起孩子,而是要保持冷静,观察孩子的情况,让孩子试着自己站起来,如果可以,说明没什么问题,如果不行的话就要及时就医。

三、擦伤

孩子们跑跑跳跳,家里的地板、玻璃等东西都可能成为伤害孩子的凶器。家里的地板一般都比较光滑,孩子在跑跳时摔倒,很容易擦伤,尤其是手肘关节处。对于孩子轻微的擦伤,家长首先要做清洁处理,可以用医用纱布、酒精来消毒,或者也可以用碘伏来消毒杀菌,保持干燥不要碰水。

假期家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1)防止绊倒:父母要在孩子经常玩耍的地方保持干净整洁,比如剪刀,电线板这些杂乱容易戳伤孩子的东西不要放,给孩子一个确定的玩耍区域。

2)防止跌落:孩子日常的用的物品,尽量不要放在柜子、桌子等孩子够不着的地方,防止孩子因为好奇心或者需要,而去攀爬到高处,从而从高处摔落受到伤害。

3)防止刮伤:我们不经常去的犄角旮旯小孩子总能发现,比如桌子角,床底下,所以,在有桌子凳子腿的地方,包上一些防护垫,防止孩子刮伤自己。

总结:家长要在平时的教育中告诉孩子提高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假如在没有父母的时候,要远离火源、水池等危险的地方。可以用手绘本或者形象生动的语言告诉孩子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不能碰的,给孩子讲清楚理解后就不会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

对于怎样做好宝宝的安全护理,宝妈们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呢?分享你的故事,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载和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

0 阅读:10

果汁妈妈

简介:在育儿路上边摸索边成长,愿把经验与爱传递给每位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