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末楚汉之季,英布是表现最突出的将领之一。
在刘邦最艰难的时候,认为一般人“无足以计天下事”,如果能找到厉害的人,他愿意“捐关已东等弃之”(关东全部拿出来封赏)。
张良指出了三个人:韩信、英布、彭越。并指出:搞定这三个人,“楚可破也”!
后来,此三人果然立下大功。因此,刘邦平定天下,也封了此三人为王。
所以,英布与韩信、彭越一起,被称为“汉初三大将”!
三人中,韩信、彭越,是没有来得及举兵造反就被收拾了,而英布,是唯一一个真正举兵造反的人。
错过了韩信造反,错过了彭越造反,怎么可以错过英布造反?这种级别的将才造反,应当是很有悬念很刺激的事情呀!
然而,事实上,英布造反后,很快就一败涂地、兵败身死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战功赫赫,天下名将英布,原本不过一个骊山囚徒,他的威名、王位,完全是自己一刀一枪杀出来的。
反秦战争时期,英布就有惊人的表现。
1、随项梁作战时期,“布常冠军”,总是论功第一者。
2、巨鹿之战,英布与蒲将军为先锋,先渡河,数绝甬道,使王离军“乏食”,为项羽渡河创造奇迹打下基础!
3、项羽西进入关时,刘邦一时没有想通,让人据关阻击。又是英布,奉命从隐蔽小道破关而入,触发“鸿门宴”剧情。
因为英布的赫赫战功,在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时,英布受封九江王!
在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中,或是本就称王的诸侯,或是本就为诸侯相者,或是刘邦这种本来该封“关中王”者。项羽自己的心腹大将中,受封为王者,唯英布一人!
随后,楚汉战争时期,英布再次以其勇武发挥了关键作用!
1、接受策反,牵制项羽,为刘邦赢得时间。
公能说九江王布使举兵畔楚,项王必留之。得留数月,吾取天下必矣。——《汉书.高帝纪》
彭城之战,刘邦大败,形势危急。
此时,刘邦让人策反英布,并表示:只要英布能拖住项羽数月,刘邦就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英布被策反后,对楚军南翼展开攻势。项羽不得不派重兵讨伐,花了3个月才击败英布,致使自己对荥阳的正面攻击一拖再拖,这使刘邦有了充裕时间精心组织成皋、荥阳防御。
可以说,项羽自彭城战胜后,被刘邦成功阻击于荥阳,这与英布的牵制是分不开的!
2、独当南面,牵制楚军。
此后,英布跟随刘邦转战成皋、南阳,对阻击项羽又立下不少战功。
随即,英布再次被派去九江王故地,“行收兵”,收集兵马,进攻项羽的南部。
我们知道,后来,项羽自刎乌江,人们感叹其为何“不肯过江东”。
项羽起于江东,曾长期转战于江、淮之间,这些地区是对项羽支持度最高的地区。
而且,楚大司马周殷驻于这一带,兵力相当雄厚。
刘邦与项羽相持的正面战场,刘邦支撑得本就非常艰难,如果这些力量被投入正面战场,情况不堪设想!
因此,虽然英布在南方的发展不算很快,但是,却将这一带的楚军完全牵制住,使其不能参与正面战场的作战,这是绝对的大功!
3、参与对项羽的最后歼灭。
在形势大变后,英布在刘贾的支持下,诱降了楚大司马周殷,收九江兵,随即,北上与刘邦会合,一同进行了对项羽的最后歼灭战!
总体来看,无论是反秦作战,还是楚汉战争中,英布都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表现突出,立下赫赫战功!
这样的人物,为何后来造反反汉,却迅速就一战而败了呢?
英布造反的条件与机会英布造反,有没有条件呢?
条件是不错的!
1、英布的实力。
高祖平定天下,英布受封淮南王。
淮南王的地盘,都六县,统辖九江(今安徽寿春)、庐江(治今属安徽)、衡山(后来的江夏郡,治今湖北黄冈)、豫章(治今江西南昌)诸郡大片土地。
这个地盘不算大,但绝对不小!作为根据地,是可以给英布提供到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兵源的。
况且,英布的军队,基本上就是楚汉战争时期的军队,没有受到削弱,“布兵精甚”,战斗力是比较强的。
2、可以与英布匹敌的将领不多。
当时,英布自己的判断是:刘邦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不会亲征;而汉军诸将,唯韩信、彭越值得畏惧;“余皆不足畏”,但韩信、彭越已经被除掉了,所以,英布认为没有可以与自己匹敌的对手。
英布并不是自视过高。
当时,吕后也认为,英布是天下猛将,善于用兵,只有刘邦带病出征,督促诸将,才能与英布匹敌!
3、可以团结的力量不少。
虽然韩信、彭越已经被铲除,但是铲除异姓王的斗争才刚刚到“中盘”。
此时,监代、赵之地军事的陈郗,已经准备造反一段时间了,并在英布造反后2个月也造反了;此外,燕王卢绾虽是刘邦密友,但毕竟也是异姓王,后来也造反了···此外,长沙王既是异姓王,又与英布关系紧密。
所以,英布与各路异姓王,实际上都面临着共同的危险和挑战,具备联合对汉的基础。
而这些人中,又以英布威望最高,所以,英布实际上也具备团结各部一起反汉的条件!
所以,英布具备造反的条件,虽然破关灭汉应该没有什么机会,但是,维持割据是有相当可能的!
既然如此,为何英布还是败得如此迅速呢?
毫无准备,仓促造反高祖平定天下,英布受封淮南王。
然而,兔死狗烹,很快,刘邦就开始了铲除异姓王的工作。
196年,吕后驻扎韩信和彭越,并把彭越的尸体做成肉酱赐诸侯。
韩信、彭越都死了,明摆着很快轮到你英布呀!
英布见到血腥“赏赐”,十分惊恐,暗中聚集兵力,布署于旁郡,以防不测。
然而,很快,因为一个很无厘头的事情,使英布被迫仓促造反!
因为怀疑爱姬与中大夫有私情,英布准备抓捕中大夫。于是,中大夫逃了出去,并且跑去长安告状,说英布要造反!
萧何认为英布应该不会谋反,建议派人去调查调查。
结果,英布见状,心不自安,杀了使者,举兵造反!
英布本无反意。
直到看到彭越的尸体做成肉酱,才开始有所准备。
彭越是三月被杀,英布七月起兵造反!
做一个对比,代相陈郗监赵、代之兵,自前198年离开京城时就开始策划,直到前196年九月才开始造反,准备了2年!
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英布哪里来得及充分准备呢?
何况,英布造反的准备,不过是“阴令人部聚兵,侯伺旁郡警急”,也就是提前把部队聚集起来而已!
要造大汉的反,仅仅只是提前聚集部队,这哪里够呢?
显然,英布只是因为“桃色事件”,被迫提前造反,仓促起兵!
仓促起兵,也就意味着各种有利条件来不及利用,只能单纯依靠手头上已有的精兵和英布看起来不俗的将略“一波流”,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
战略失误,看起来顺利进军,实际开局即败听到英布造反的消息后,刘邦向群臣咨询对策。
这时,夏侯婴的宾客,曾经作过楚国令尹的薛公,分析了英布可能采取的战略。
1、上策:东取吴,西取楚,并齐取鲁,传檄燕、赵,固守其所,山东非汉之有也!
这个策略的本质,就是在消灭侧翼威胁后,立刻北上,集中力量主动进攻汉帝在关东地区最大的势力齐国(原为韩信之国,后来为刘邦长子刘肥所据),并且联合燕、赵等其他异姓王势力,形成共同反汉的局面。
如此,关东皆非汉所有也!
2、中策: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胜败之数未可知也!
这个策略的本质是:在消灭侧翼威胁后,迅速进取中原,抢占成皋之险,敖仓之粟,占据地利,然后与汉相持。
如此,大汉在西部的直属领地与东部齐国之间的联系被切断,不能形成合力,而英布迅速进取中原,抢占战略要地成皋与粮仓敖仓,引起天下震动,可能引发局势进一步有利发展。
3、下策: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重于越,身归长沙,陛下安枕而卧,汉无事矣。
这个策略的本质是:只在南方发展,虽然扩张势力,但实际上是最多是由“割据”走向更大的“割据”,对大汉的核心力量无法构成破坏,也无法引发天下震动,既不能对汉的统治构成实质威胁,又不能与其他异姓王形成合力。
如此,大汉可以从容集结力量讨之,胜利概率大;而即便汉军不幸战败,英布也仅能自保,难以威胁大汉的统治。
薛公随即认为:英布必然采取下策。理由是,英布由一个骊山囚徒成长为一个万乘之王已很满足,胸无大志,没有角逐天下的格局与魄力。
果然,英布采取的就是薛公所预测“下策”。
英布起兵之初,看起来发展很顺利。
英布首先攻打荆地(后来荆国改为吴国,攻荆就是薛公所说的“东取吴”),杀荆王刘贾,兼并全部荆兵。
随后,英布又渡淮河攻楚。
楚王原是韩信,韩信被贬后,由皇子刘交为楚王。刘交不知兵,将兵力一分为三,各守一地。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分别为三,一路败,余路皆散,此兵家大忌!
结果,英布集中兵力击破一路,其余两路皆散,楚大败!
看起来,英布的开局很顺!
但是,由于专意在南方发展,没有打乱汉军的力量布局,因此,汉军得以从容集结大军,以大兵来战!
刘邦下令“赦天下死罪以下,皆令从军”,又征发诸侯兵,一同出击,同时,又令齐王刘肥、齐相曹参率领齐地12绾车起会合!
如此,两股大军齐下,形成夹击之势,企图将来英布消灭于蕲县西部地区!
所以,表面上开局很顺,但是,英布已经陷入被动!
战役指挥失误,惨败决定性失利接下来,就是与汉军的决战了!
英布,天下猛将,该发猛了!
然而,此战,英布的战役指挥却接连失误!
1、仓促决战,防御战打成遭遇战。
此战,是汉军以强大兵力进攻英布,英布本是打防御战的。
英布本可以从容选择决战地点,“先处战地”,或寻找要塞险要,或先构筑野战工事,精心准备,保持主动。
然而,英布并没有这么做。
英布击破楚军后,挥师西向,与汉军主力遭遇于蕲西地区。
而且,刘邦似乎还先抵达战场,因此,见“布兵精甚”,还能“乃壁庸城”,避其锋芒。
刘邦要战便战,不愿战则坚壁而守,打不打,什么时候打,是刘邦说了算!
如此,原本拥有“防御优势”的英布,已经丧失了战役主动权。
2、战前喊话,未战失“道”。
刘邦坚壁避英布锋芒,对英布喊话:何苦而反!英布的回答简单直接:我也想当皇帝!
于是,刘邦愤怒,率军出战!
刘邦是何许人,看看楚汉战争时期的表现就知道了,这是个情商极高的人,怎么会因为愤怒就出战呢?
高祖之所以出战,正是因为英布的回答!
交战,拼的是士气。
士气,既来自激励措施,也来自“道义”,让将士知道为何而战。
因此,自古交战,或有激情四射的阵前演讲,或有看起来好像没什么鸟用的阵前喊话,无非是要申明道义,激励士气!
刘邦杀韩信、彭越,对待异姓王手段残忍,此战,英布本不是没有道义的一方。
但是,英布一句简单干脆的“想当皇帝罢了”,就让自己成为为一己私利而不惜生灵涂炭的“无道”一方。
3、以弱战强,唯中央突破,死打硬拼。
此战,双方参战兵力不详,但英布的兵力处于绝对劣势是毫无疑问的。毕竟,汉军方面,单是齐国来的军队就有12万车骑,而且齐军还是当年韩信带出来的军队,战斗力强悍。
这样的仗,如果是项羽、韩信来打,必不会死打硬拼,必然是要迂回敌人薄弱环节,给敌出其不意打击的。
然而,英布确实是“天下猛将”,打仗很猛,直接采取中央突破!
开战后,英布集中精锐于中路,强攻刘邦军。
英布军的攻势确实很猛,刘邦中流矢,病体受伤,形势危险。
然而,不要忘记,汉军的实力具有绝对优势,死打硬拼没有这么容易被拼下去!
齐王刘肥和曹参见状立刻让12万车骑出击,稳住形势,粉碎了英布的中央突破。
这个时候,刘邦遂将重点定为进攻英布的侧翼!
刘邦带伤令灌婴攻英布别将在蕲西西北的相县,斩杀英布三员大将,随即,又与曹参合军攻击英布军的东北翼,大败英布上柱国和大司马的部队;随即,再破英布别将军。
如此,英布的侧翼被汉军粉碎了!
此时,英布在中路进攻郦商不能取胜,而侧翼既失,英布在中路的进攻部队也难以支持,遂大败而归!
汉军发扬当年追击项羽的精神,穷追猛打,英布不得喘息,只能且战且走,最后只率百余人逃到江南,其狼狈之状,不在垓下败逃的项羽之下!
身死国灭前面提到,英布是仓促起兵,所谓准备,不过是聚集军队而已,造反就是“一波流”,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
如今,既然“一波流”失败了,也就大势已去了。
因此,英布已经完全没有回到国土,再组织抵抗的信心了。
此时,长沙王吴臣见英布兵败,决心拿英布来给自己表一表忠心,遂对英布表示:我愿与你一起逃去南越!
当年,英布反秦时,曾经娶了吴芮的女儿,吴臣是吴芮的儿子,两人算是亲戚。
英布相信吴臣,就跟着吴臣跑了。
结果,在番阳,英布被当地人杀害!
英布死,淮南国被交给了皇子,姓刘了。
此时,距离英布起兵造反,不过过去了三个多月!
英布,确实是战功赫赫的“天下猛将”。
但是,英布只是“猛将”而已。
虽然他与韩信、彭越常常放到一起,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与韩信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与韩信不同,英布在战略上从来没有提出过任何有价值的思想,在战役指挥上也多是以其勇武猛打,基本没有任何出奇制胜的事迹。
战略、战役指挥上皆没有过人之处,靠着勇猛由骊山囚徒成为万乘之主,这已是英布的极限了。
如此英布,裂土封王,本已知足,但在无奈之下被迫造反,只能说是一个悲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