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即将“被判死刑”,这是真的吗?内行人一语道破,明白了!

乌鸦君的汽车观察 2024-10-02 14:59:28

昔日称霸车圈的智驾供应商Mobileye,近日宣布了一则重大决定:

今年内彻底关闭激光雷达的研发部门,并且终止下一代产品的开发!

无独有偶,早在2021年8月,Waymo宣布停止商业激光雷达业务;而去年9月,博世也宣告放弃研发用于智驾的激光雷达….不仅如此,问界M7 pro、小鹏 P7+等车型,都开始向纯视觉智驾的方案上倾斜。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禁要问:“激光雷达即将被判死刑了吗?”。对此,内行人表示,这事情并不简单,还得从“激光雷达的历史”说起。01 激光雷达的历史说到激光雷达,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东西是近些年的产物。其实不然,激光雷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多年前。当时它可不是给车用的,而是为航天而生的。简单点说,像卫星测绘、地形建模、气象探测这些高精度的工作,全靠激光雷达的“眼神好”,才能看得远、看得准。NASA还拿它给月球做了个三维地图——靠其他方式,根本做不到!不过呢,早期的激光雷达就一个大问题:又贵又大。这就导致它只能在一些高精尖的领域用,像航天啊、航空这些地方。普通人就别想了,根本碰不上。真正的改变是在21世纪。

半导体和激光技术发展得越来越牛,激光雷达的体积缩小了,成本也降下来了。车企们这时候才反应过来,这东西不仅能帮他们做测绘,还能用在自动驾驶上。毕竟,跟传统的摄像头和雷达相比,激光雷达无论是大白天还是黑漆漆的晚上,甚至是在大雾天,它都能准确地“看”到前方的物体,绝对是自动驾驶的好帮手。其实,特斯拉最早也想用激光雷达,但因为成本太高,最后只好转向纯视觉方案。听上去似乎没有缺点,怎么又突然开始“唱衰”它了呢?02 为什么大家开始“唱衰”了?首先,在于技术路线变了。简单来说,传统的智能驾驶架构,就是用摄像头捕捉的“二维图像”来构建“三维环境”,借此生成高精地图。如果有激光雷达,它可以通过扫描物体的轮廓,提供更清晰的周围环境信息。但现在流行的“端到端”架构完全不同。端到端的智能驾驶系统不需要2D转3D的过程,而是直接根据图像输出加速、减速和转向信号。这样大幅简化了流程,响应速度更快,也更接近人类的驾驶方式。换句话说,端到端系统模仿的是人类的驾驶行为,通过视觉感知做出经验判断。而激光雷达的原理基于多普勒效应,与人类驾驶的直觉方式并不匹配,因此很难融入到这种架构中。

其次,激光雷达的作用在减小。这可不是乱说,甚至有些车型即使遮住了激光雷达,依然能正常工作。例如,有人用纸壳挡住阿维塔的激光雷达,车辆仍能自动避障。同样地,遮住理想L8的激光雷达,辅助驾驶功能也照常运行,车道识别、变道等功能不受影响。总的来说,激光雷达在过去是智能驾驶的核心传感器,但现在更多成了“安全冗余”。考虑到它的高成本和维护费用,所以被越来越多人质疑其必要性。03 未来究竟会如何呢?我个人认为,激光雷达不会完全被淘汰,但它的市场范围会不断缩小。这主要是因为从成本和可维护性来看,激光雷达的确不具备必须性。虽然它能够提供更高的“安全冗余”——但随着算法和算力的提升,这种冗余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产生更大的价值 。正如大多数车企放弃激光雷达所展示的,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正在转变。端到端智能驾驶架构更接近人类的驾驶行为,通过视觉感知做出即时判断,而激光雷达在这样的架构中难以融入。这使得纯视觉方案逐渐成为主流,因为它能够大幅简化系统,提升响应速度,且成本远低于激光雷达 。

然而,激光雷达并非毫无前景。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出现更加先进的解决方案。比如将多普勒效应与智能驾驶更好地结合,从而带来新的突破。毕竟,在极端驾驶条件下,激光雷达依然具备独特的优势:无论是夜间、大雾,还是复杂的城市环境,它的精确度和覆盖范围,都是摄像头难以替代的。

总的来说,只能说激光雷达市场会变小。所以今年下半年,禾赛、速腾聚创等等激光雷达公司的股价出现暴跌,市值缩水超过80%。但说即将“被判死刑”,还为时过早!因为说不定随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激光雷达又变得重要了,会重新焕发“第二春”。对此,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0 阅读:36

乌鸦君的汽车观察

简介:分享有价值的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