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最后的反击——磨盘山血战

历史系的一个小学生 2023-03-31 09:37:19

历史人物传记《南明战神李定国》系列连载NO.73

眼看着身边的兄弟一个接着一个地倒下,作为初伏的窦名望心疼不已。敌军突然撤退,以及向草丛发射炮弹和箭矢,说明情况有变,原定的等待敌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再出战的计划已经没法再实施了,再等下去,自己的弟兄们伤亡只会更大!

不能再等了,鸣炮出战!

窦名望身先士卒,朝着清军冲杀过去。初伏的明军士兵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很久了,他们抱着替死伤的战友报仇的觉悟,抄起身边的武器,跟着窦名望冲向了清军。

二伏的高文贵和三伏的王国玺听见窦名望那边响起了出战的炮声,意识到初伏已经与敌军开始交战,肯定出了什么变故。他们没有任何犹豫,立即下令鸣炮出战,支援初伏的明军。

明清双方在磨盘山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厮杀。

好好的伏击战却被迫打成了遭遇战,明军士兵却毫无怨言,他们与敌军短兵相接,舍命互搏。一时间,战场之上血肉横飞,双方战死士兵的尸体甚至堆成了一堵墙。

窦名望是湖北蕲水人,他个子虽然不高,却身强体壮。每次临阵杀敌,他都会喝好几升酒,脱掉战甲和头盔,带头冲锋,是一员战功赫赫的虎将。在他的带领下,明军士兵拼命死战,给清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此前,李定国给他安排伏击任务的时候,他对身边的人说:“我姓窦,而此山名为‘磨盘’。天下哪有豆(窦)入磨而不腐者乎?今日是我死之日也!”

没想到竟然一语成谶。

窦名望亲手砍死了上百名敌军,自己身上也多处负伤,却仍然死战不退,带领部下继续拼杀。最终由于伤势过重,流血过多,壮烈牺牲。

与他一起牺牲的还有负责三伏的武靖侯王国玺。

战斗打响的时候,李定国正坐在山顶上统筹指挥。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卢桂生已经叛变投敌了,但他从混乱的鸣炮次序中发现了问题。还没等他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见一发炮弹突然落到了他面前,爆炸激起的尘土扑了他一脸。紧接着,震天的喊杀声从伏击点传了过来。

李定国立刻判断出,肯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否则他的部下是不会贸然发起进攻的。事已至此,为今之计,只能派出手里仅有的预备队前去支援。无论如何,一定要在这里挡住清军!

原本战斗已经陷入了僵持,由于明军援军的到来,局势瞬间就被逆转了。明军士兵的士气再次被点燃,砍人砍得更加卖力。而清军已经明显地落入了下风,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

吴三桂想不明白,明军分明已经穷途末路了,怎么还有余力伏击自己呢?李定国手里的部队本来就已经没剩多少了,怎么还会有新的生力军投入战场呢?

算了,想不明白就先不想了,撤退吧,再不撤,连自己都得交代在这儿。

吴三桂痛苦而又无奈地下了那道丢人的命令:“撤退!撤退!”

至此,激烈的战斗已经整整持续了一天。

事后统计,明军的六千伏兵当中,有两千人还未出战就被清军发现并击杀,有两千人英勇战死,损失可谓是十分惨重。

而这些士兵,是李定国手里最后的精锐。

至于清军的损失就更大了,已经上山的一万两千人全部被歼灭,无一生还。高级将领中,被击毙的有两名辅国公(干图、扎喀纳)和十八名大将,其中包括赵布泰的侄子多波罗和祖大寿的长子祖泽润。

清军自打与永历政权交战以来,这是高级将领阵亡最多的一次。

吴三桂戎马一生,如此惨痛的失利并不多见。为了掩人耳目,战后,吴三桂在给顺治皇帝的奏疏中,只报告了清军的斩获,对清军的损失只字不提。

损失了这么多的兵将还不打算让皇帝知道,肯定是不现实的。顺治皇帝经过反复调查,最终还是得知了磨盘山一战的真相。气急败坏的他决心严惩统兵的将领,以儆效尤。

主帅信郡王多尼罚银五千两,平郡王罗可铎罚银四千两,多罗贝勒杜兰罚银二千两,都统济席哈、副都统莽古图、傅喀、克星格等人也各自受到了相应的处分。

至于三路清军统帅之一的征南将军赵布泰,结局最为悲惨,直接被议政王大臣会议判了个死刑。后来顺治皇帝念其有功,免了他的死罪,革职为民。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明明是吴三桂带着队伍中了埋伏,导致清军这次损失惨重,他应该负主要责任。可顺治皇帝偏偏选择性地忽视了这一点,没有给他任何处分。

这充分说明,顺治皇帝对吴三桂真是太好了,好的甚至有点过分。

至于那位在关键时刻叛变降清的叛徒卢桂生,他的及时告密使清军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被清朝赏以云南临元兵备道的职务。

我一直认为,这样的人渣应该被后世永远唾弃。

磨盘山一战可以说是永历政权给予清军的最后一次沉重打击。从战前布置来看,李定国设置的三路伏兵仅仅只有六千人,即便加上后来参与决战的预备队,总兵力也只有一万左右。

而当时吴三桂和赵布泰带领的清军至少在十万人以上。在敌我差距如此悬殊以及叛徒告密的不利情况下,明军仍然能够取得歼灭清军上万人、斩杀敌军高级将领二十人的辉煌战果,应该算是奇迹中的奇迹了。

能够在形势不利、不断败退的过程中取得这样一场气壮山河的大胜,这绝对足以证明李定国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不愧是南明第一名将。

当然,磨盘山一战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永历朝廷从昆明撤退的时候,各部明军在统兵将领的带领下自行撤退,并没有完全听从李定国的统一安排和指挥。这就导致李定国在磨盘山组织伏击清军的时候,兵力上太过吃亏。

如果在撤退的时候大家能够合兵一处,李定国部署伏击的时候就可以多安排一些伏兵,或者在最后决战的时候投入更多的兵力,磨盘山之战肯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果。

另外,由于无耻叛徒卢桂生的投降和泄密,原定的伏击战被迫打成了遭遇战,导致李定国手中最后的精锐部队损失惨重。从此之后,李定国再也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反击了,南明的灭亡已经成为了定局。

2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