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传记《南明战神李定国》系列连载NO.80
自从永历皇帝带着大臣们逃亡缅甸、李定国和白文选撤退到中缅边境之后,云南的清军似乎非常消停,除了派信使四处招降散处在边境地区的残余明军,并没有针对缅甸的朱由榔和边境的李定国、白文选展开进一步的追击。
那么,对于朱由榔、李定国和白文选这些人,清廷的统治者到底是怎么看待的呢?会采取什么对策呢?
顺治皇帝此时内心的真实想法是——没有想法,就这样吧。
不是顺治皇帝不想对朱由榔和李定国等人赶尽杀绝,而是此时的清廷当局确实有难言之隐。
首先,清廷在三路平滇的过程中,对当地农业生产的破坏非常大,所以如果再次进兵的话,筹集粮草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
其次,满洲兵将固然是本次能够平定云南的主要战力保障,可东北人毕竟很难适应云南当地湿热的气候,水土严重不服,出现了大量的非战斗减员,满洲兵将一个个叫苦不迭,群众意见很大。此时如果再命令他们深入云南边境乃至缅甸的深山老林里追击明军残部,这帮大兵们难免会出工不出力,搞不好还会激起兵变。
再次,三路大军平定云南以后,云南一省的清军数量已经高达二十多万。这二十多万大兵的军饷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每年大概要花费清廷九百多万两银子。
而当时清廷每年的财政收入是多少呢?
一共只有八百七十五万两。
也就是说,全国一年所有的财政收入加起来,还不够云南一年的军费开支!
云南一省就这么大的开销,驻守其他省份的清军该怎么办呢?
这是一个让清廷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残酷现实。
综合以上因素,清廷对于继续追击永历皇帝和李定国等人并不积极。毕竟永历皇帝已经逃进了缅甸境内,李定国和白文选也带着残部退往了边境地区,既没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又补充不到像样的兵员,已然是回天乏术,根本不可能再对清朝的统治造成多大的威胁了。
还是省省力气吧,假以时日,这些残兵败将肯定会自生自灭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抓紧时间巩固对云贵地区的统治。
此时身在云南的清方重量级人物为数不少,但是在清廷看来,能做好这项工作的人只有洪承畴。毕竟多尼、吴三桂、罗托等人只是一帮大老粗,冲锋陷阵是可以的,治理地方就只能抓瞎了。
洪承畴不是不想接着干,只是,在拼死拼活地为清廷效命了十几年之后,他已经近似于一个油尽灯枯的废人了。
他的右眼早已失明,左眼也处于半失明状态,看不清任何的文字,就连走路都需要下人搀扶。他感觉自己年老体弱,精力衰竭,已经不能再担此大任了,于是再三向清廷上奏,恳请顺治皇帝能解除自己现在的职务,允许他好好休养一段时间。
清廷批准了洪承畴的请求,让他回京调养。考虑到云南大局已定,不需要再驻扎几十万的军队,清廷在不久之后就陆续命令多尼、罗托等部班师回朝,提督线国安率部返回广西,吴三桂就此成为清军在云南的最高统帅。
接下来的事情就显得十分顺理成章了。十一月,清廷命令吴三桂镇守云南,总管云南全省的军民事务。
此时的吴三桂大权在握,整个云南省的所有军政事务全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这种感觉简直不要太爽,真可以算得上是人生巅峰了。
周星驰的电影《少林足球》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吴三桂当然不是咸鱼,正处在人生巅峰的他也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希望能够像明朝的沐氏家族一样,世世代代镇守云南,让他的子孙后代一直享受这种美妙的感觉。
可是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梦想呢?
吴三桂想到了一个人,他相信这个人应该能够帮助自己实现这个看起来很有难度的梦想。
这个人就是即将回京养病的洪承畴。
吴三桂和洪承畴可以算得上是老相识了,早在给崇祯皇帝打工的时候,俩人就认识。洪承畴虽然年长吴三桂近二十岁,但是两人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年龄上的代沟,一见如故,结成了忘年交。吴三桂一直视洪承畴为长辈,对他十分敬重。
降清以后,两人继续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此次南征云贵,洪承畴作为总领其事的五省经略,对吴三桂颇为照顾。在此之前,正是由于洪承畴屡次向顺治皇帝上书推荐,吴三桂才能够留镇云南。
吴三桂特意前去拜访了洪承畴,向他这位前辈和朋友请教了一个问题。
“蒙先生鼎力相助,在下得以留镇云南,统领文武一切事务,先生即将回京复命,不知可否教在下一二自固之策?”
同样是叛明降清、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又都为新主子效了十几年的犬马之劳,洪承畴和吴三桂都知道,清廷一直对明朝降将很不信任,像他俩这种声名在外、业务能力又强的降将就更不用说了。清廷此前之所以能一直让他们执掌大权、统领大军,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要想成功夺取大明江山,没有这些汉奸的贡献是不可能实现的。
可是现如今西南大局已定,清廷又怎么能对手握重兵又天高皇帝远的吴三桂放心得下?怎么才能在保证不被清廷干掉的前提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才是吴三桂问的这个问题的终极意义。
洪承畴不愧是一只老谋深算的老狐狸,他的回答言简意赅,却直接击中了这个问题的要害:“不能让云南一天不出事(不可使滇一日无事也)。”
吴三桂瞬间明白了,洪承畴这是要他养寇自重,始终保持云南的不安定状态。只有这样,清廷才不会收回赐予他的所有权力,他在云南的地位也才会越来越稳固。
如获至宝的吴三桂立即向洪承畴下拜,感谢这位老朋友给迷茫的自己指了一条明路。
果不其然,洪承畴前脚刚走,后脚顺治皇帝的圣旨就到了:命令在云南的所有满洲兵即刻班师回京,吴三桂的绿营兵也要裁掉两万人,以减轻云南的军费负担。
狡兔还没死绝呢,清廷就开始对走狗下手了,这引起了吴三桂的高度警惕。他非常明白,今天能裁两万,明天就能裁三万,最后清廷迟早会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把自己的军队全部裁撤干净。手下没有一兵一卒的吴三桂,还是真正的吴三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