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决定学医,那5+3绝对是你不能错过的王炸选择!不要再纠结了,直接听我把话说清楚。相信我,学医走5+3路子,比你想象的要强得多。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诉你为什么5+3的选择是最佳路线,不是为了让你消耗时间,浪费精力,而是帮你提速,规划好未来的道路。
1、5+3:到底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本科5年+硕士3年的联合培养。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你从本科毕业后,不用再像传统的医学生那样去考研,而是直接继续读硕士阶段,顺利过渡到博士。而且,很多5+3的院校都是强势的医学院校,甚至直接设有博士点,意味着你从一开始就能迈上更高的平台。
为什么5+3会成为学医的王炸选择?
2、为什么都说 5+3 更难升博?
这个5+3更难升博的这个结论之所以会流传起来,我觉得大概率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个就是5+3是专硕,有一些专家就说了,专硕和学硕比,专硕更难生活,所以得出一个结论:5+3更难升博。这是第一套逻辑。第二套逻辑就是5+3,因为你这个本科和硕士的学校是固定的,你的研究生不可能再奔到更好的学校、更好的平台。因为平台不行,所以你生活也不行。好像大概就只有这两种理由吧,是不是,别的没有,那我们就一个一个说。
3、专硕不等于科研难度大
5+3是专硕,那这个事儿呢就可以拆解成是不是专硕更难胜过。我可以给大家一个数据,就是目前来讲,在最近这几年的整个升博的数据里边,除了硕博连读或者直博的学生之外,10个学生里边有6到8个都是专硕上去读的博。原因有两个,其他原因我不谈,我们谈两个核心的原因。第一个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读研的时候选择人间清醒。我们既要留了退路,还要未来的明天。所以我们要专硕,我们首先拿到4证合一。如果升不上,回来进可攻退可守,所以造成了这个人数倾向的增多。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专博的名额其实是比学硕的名额更多的。而且学博的博导也不见得就看不上专硕的学生,他也愿意收。因为导师眼里并不在意你是学硕还是专硕,他们更在意的是你的科研能力。
4、学硕并不意味着科研容易
所以不管你是怎么说,你要有资格站在我面前,让我看到你的优秀和你的潜力,你能带来更多的价值,我就愿意收你。无关你是专硕还是学硕,正确。所以这里面就延伸出一个问题,是否专硕和学硕比就更难出科研成果?这个问题一开始就有本质区别。学硕本来就是在培养你搞科研,搞基础研究的。所以你的三年时间大部分都在搞数据或者搞实验的。而专硕,你的时间更多的是在临床做牛做马的。所以从培养的属性上讲,它俩就本质上是有区别。但是这里面有两个例外。
5、学硕不一定能培养科研能力
第一个例外就是没有人告诉你,学硕容易出科研成果的前提是你得有水平。要么你自己够水平,要么你的平台够大,要么你的导师够厉害,缺一不可。我们见过太多的学硕的学生,就是因为不想二战了,所以半推半就选择了调剂一个学硕去上岸。选了一个三流的医学院,读了个学硕,跟了一个四流的导师。最后这个导师纯放养,整个研究生三年什么都不管,什么也提供不了,一问三不知,什么都不会,只管发号施令。这孩子自己干抑郁了,连毕业都很困难。所以你觉得学硕是这样的,学硕给你,你哪里来的底气和自信能够读到博士?没有人会要你的,你连毕业都成问题。
6、专硕同样可以获得科研成果
所以学硕更容易出科研成果的前提是你必须去管理顶级平台,跟着非常优秀的导师,你才有这样的可能性。即便如此,这个事情的成功率也是无数的。所以很多人问我,到底读学硕还是读专硕?在这里,90%以上的情况下,我都建议读专硕。那回过来说刚才这个问题,那我读了专硕是不是我就不能有科研成果?不对呀。那为什么我们接触那么多学生,这几年手里的文章都有3到5篇?原因很简单,两个。第一个,从本科的时候就开始布局这个事情,这也是我们在本科大一开始培养大家科研的核心。第二个,在专硕的三年里,在临床做牛做马的同时,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创造一切条件去搞科研。
7、更好申博
多吃点苦,多熬点夜不打紧。但是我们用三年的时间拿出了别人六年才能拿出的结果,那这三年不值得吗?大家理解我意思吗?我们这个话题是5+3是不是更难升博?我刚刚给大家说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因为大家知道专硕好像更难出科研成果,所以很难升博。那么我用我刚才的分析给你做了非常深刻的细致的梳理,用来反驳这个观点。第二个就是因为5+3的硕士阶段学校是不可更改的,所以你没有办法换到一个更好的平台里去读更好的学校的研究生,所以你申请的可能性就更低。其实这个问题解决和破局的观念就跟刚才那个论点是一致的。我不止一次讲过这个话题,所谓的5+3,当然这个话题不5+3一样奏效,五年制的家人们一样是要听的,对大家来讲是一样的。其实现在的博士申请是考核制,决定你能不能成,其实就两个,概率上是两件事。第一个就是你最好能在硕士的时候读到一个博导的硕士。因为没有一个导师会放在自己的硕士的学生不要去要一个外来的学生,除非有例外。比如说自己的学生不愿意读,或者上面有大牛出手硬塞的指标,或学生不长眼跟导师对一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