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即将面临高考的同学以及各位家长朋友们,我相信大家在选择学医这条路的时候,常常有一种固有的想法,觉得学了医就一定要当医生,或者一辈子都要在医院工作,甚至认为所有的收入都必须来自医院。这种观念其实是过时的、不可取的,我们必须要打破这种思维模式。
同学们要记住,你们是不可替代的!你们的职业、角色、专业能力和认知都是独一无二的。就拿三明医改来说,对于刚毕业的“愣头青”,去一个医院工作,可能一年能拿到8万到15万的薪水,虽然这不是非常高,但它可以给你带来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你不再需要应付繁重的工作和激烈的竞争,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甚至去发展其他副业或第二职业。这难道不是一种成长和收获吗?
随着三明医改的推进,大家对传统热门科室的追捧会逐渐降温。像骨科、心内科、肿瘤科、皮肤科这些科室,虽然仍受欢迎,但其实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火爆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清醒,放弃那些高压的三甲医院,而选择相对轻松的小三级医院。虽然医院的病人数量没有那么多,夜班也没太多事儿,但是自己过得舒服,剩下的时间不管是去享受生活,还是开展副业,都非常不错。
当然,对于还没入局的同学们,或者说刚学了医的小伙伴来说,目前这些改革对你还没什么直接影响。什么时候有关系呢?等你们开始选专业、选方向的时候,可以根据当下的改革形式,听听我给你分析的,在今天的环境里,哪些科室有发展、哪些更值得选,那一刻才需要你们去深入研究这些东西。其它那些繁杂的信息,我们可以冷眼旁观,但不要被它左右。因为这些改革是大趋势,我们挡不住,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好怎么站在风口上顺势起飞。
作为普通人,我们其实不必过度纠结改革的变化,因为我们可能没有那个眼界和能力把它看透,不如装糊涂,抓住那些不变的核心价值。所以家长在让孩子学医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要扭转。学医不一定以后非要成为医生,但这一路的学习和成长肯定是非常宝贵的。我们不就是希望孩子以后能够拥有一技之长,能够过得更好?有足够的风险抵抗能力吗?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要执着于孩子必须成为一名医生。如果八年后,孩子站在你面前,告诉你他能在其他行业或者非医学领域取得更好的成就,那时候,我们要明白重要的不是成为医生,而是他能不能用新的姿态走得更好,能不能为自己创造更有价值的未来。
如果最终孩子依然选择做医生,也要让他明白,做医生最重要的不是看重医院的荣誉或者收入的高低,而是要专注自身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要关注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全面素质,而不是单纯关注医院的前途或未来。
别学医!别学医!别学医!
学费交上了,告诉你以后不必从医。既然以后不从医,浪费这5年本科的时间和几万块学费干啥?医学必然是终身学习的,医改也不会戛然而止,话说回来,如今的社会,真心适合躺平。
我只劝家里没有背景的同学们别学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