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一身能杀虎,浪言三碗不过冈。
武松作为《水浒传》中的打虎英雄,其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事情,至今还被人们广为流传。
由此可见,打虎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事情,若有一人能够与老虎对抗,那就会被人们封为英雄。
01 射虎大师在建国以前,老虎祸乱的事件在民间极为常见,住在山脉附近的人们往往深受其扰。
家中的牲畜常常会不翼而飞,留下一地鸡毛,而且会有老虎伤人的事件,各个民间组织都会以能够打到老虎为荣。
在民国期间,就有一奇人贺业武,他一生杀死305只老虎,但到死也不透露秘药配方,这究竟是为何呢?
贺业武出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他的成长见证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灭亡和民主文明的初次尝试。
贺业武幼时家中略有薄产,他的成长环境比当时的大多数人要好得多,而幼时的贺业武家中暂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射虎大师”。
年纪小小的贺业武沉迷于高强的本领,缠着射虎大师教授他一些基本功,在贺业武的恳请下,大师同意收他为徒。
自此以后,贺业武的少年时期就在练习射虎本领中度过。
贺业武的师傅曾经告诫过他,老虎,百兽之王,常常会选择独居的方式,狩猎时也是独自对猎物进行追击。
虽然老虎习惯独自活动,但很少有动物敢于正面对抗一头成年的老虎,而通常情况下,遇到老虎的动物会选择绕道而行。
这是因为一头成年的老虎通常能达到惊人的400斤左右,其身形灵活,力量巨大,咬合力惊人,能够与狼群对战而不落下风,因此老虎被称为百兽之王。
02 学有所成经历数年的学习,成年之后的贺业武已经学有所成,就跟随者师兄弟们和师傅一起去射杀附近山上困扰村民的老虎。
来到山上之后,贺业武随同师兄弟们勘察老虎活动的足迹和轨迹,利用老虎的粪便划分大致的活动范围,再将老虎必经之路上的路障清除。
挖出一个能够盛放射杀装置的小坑,将射杀老虎的弩箭放置在坑中,等待师傅将它拉满后紧紧缠在旁边的树上。
等待老虎经过的时候射到他的身上,而箭上的秘药会在老虎地舔舐动作下进入老虎的口腔和喉咙,令老虎窒息而死。
安放好装置后,贺业武随同师兄弟们一起下山,准备几天后来收尸。几日过后,估算好时间应当差不多。
众人再一次来到山上寻找老虎的尸体,循着血迹,众人在一片小树林中发现了老虎的尸体,此时老虎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为了防止老虎诈死,他们在树后等待了一个多小时,又用石头试探了老虎,在确保安全后近前查看。
来到老虎身边,年轻气盛的贺业武在众人的阻拦下尝试去触碰老虎的尸体,但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垂死挣扎的老虎一巴掌抓到了贺业武的脸上,抓瞎了他的一只眼睛,也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可见骨的伤痕。
经此一事,贺业武变得成熟稳重,在当地组建了自己的打虎队伍,收取了许多有天赋的徒弟,准备将射虎的事业发扬光大。
03 射虎事迹贺业武在打虎的过程中经常会收获虎皮、虎骨等价值千金的东西,常常有闻讯而来的商人出高价购买,而贺业武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但到了老年时期,他身边却没有多少钱财,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因为贺业武会赚钱、能赚钱,在每次返乡时都会有许多狐朋狗友叫他去喝酒赌钱。
也会叫很多美女相陪,在酒精的催化和众人的吹捧下,贺业武常常会将身上的钱输个精光。
而没有钱后就带着徒弟们去打虎,长此以往,他的身边从来留不下过夜财。
贺业武的射虎事迹为人称赞,人们若是发现了周围有老虎活动的痕迹,就会不远万里邀请贺业武出山,灭杀祸乱村子的老虎。
有一次,江西赣山周边的村子里出现了老虎伤人的事情,人们请来了许多自称能够杀虎的能人都无济于事。
而恰逢此时有人听过贺业武的事迹,就花重金请他来射虎,贺业武带着徒弟们上山转了一圈,下山之后就命人准备架子第二天上山抬虎尸。
众人不以为然,认为贺业武一定又是一个爱吹牛的人,但第二天上山之后人们发现老虎真的死了。
此事也得众人津津乐道了许久,而贺业武的名声也越传越远。
04 拒绝传药在贺业武晚年时期,他已经退出了众人的视野,年迈的他整日躺在病床上浑浑噩噩。
而他的徒弟们在多年的学习后已经能够自己独立打虎,但徒弟们的效果不好,因为打老虎的秘药配方贺业武从未交给任何一个人。
每次配药时,贺业武总是一个人待在黑漆漆的房子内独自配药,就连家人也不知道他的秘药的配方。
贺业武临终之前,许多人来求取秘药的配方,而大多是他的徒弟们,但贺业武全部拒绝,毫不留情面。
在贺业武最后的时间里,有一位徒弟远道而来,在他的病床前尽心尽力地服侍贺业武长达三个多月,只想求得秘药的配方。
贺业武听闻此事,对这个徒弟说,你去给我倒一碗茶来,徒弟听话地前去倒茶给师傅喝,但当他回来时,却发现贺业武已经紧闭双眼,毫无气息。
贺业武曾经告诫过来索要秘方的徒弟,现在的老虎已经不是过去泛滥成灾的虎患了,建国之后。
数量不多的老虎已经不足为惧,也没有人再请人去打老虎了,而秘药的配方我若是交给你们,万一哪一天有人做下犯法的事情,岂不是罪过。
贺业武作为打虎的一代奇人,他的人生经历十分精彩,而晚年时期贺业武曾经因为这辈子射杀了太多老虎感到罪孽深重。
因此并不想徒弟再造杀业,为人师之道,贺业武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