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工生产领域,高浓度废水的处理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这类废水的有机物含量常常超过 2000mg/L,甚者能飙升至几万 mg/L 。一旦工厂排放此类废水,必须精准挑选适配的处理工艺,才能确保稳定达标排放,不给环境添负担。下面,让我们深入探讨几个典型的高浓度化工废水处理案例,了解其中的门道。
案例一:水性乳液、粘胶剂生产废水处理某化工厂专注于水性乳液、粘胶剂的生产,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有机浓度奇高。其中,一股废水的 COD 浓度高达 80000mg/L,另一股也有 8000mg/L 。并且,这些废水中充斥着大量不溶性有机物,直接进入后续生化处理显然行不通,必须先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混凝沉淀法
基于废水特性和污染物成分,我们选定 “混凝沉淀” 作为预处理的主力工艺。混凝沉淀法在废水处理里相当常见,其原理是向废水中投入特定化学药剂。这些药剂如同 “水质破坏者”,能打破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在水中构建的稳定状态。原本分散的小颗粒会因此相互聚集,形成较大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这些大颗粒逐渐沉降到水底,从而实现与水的分离。就像往浑浊的泥浆水中加入明矾,泥沙会快速沉淀,水变得清澈一样。经过这一步处理,该高浓度化工废水中绝大部分悬浮物被成功拦截,COD 浓度也大幅下降,降低到 3000mg/L 以下。
水解酸化工艺介入
即便经过预处理,废水中仍存在不少生物难降解的有机物。这时,“水解酸化工艺” 闪亮登场。参与这一工艺的微生物多为兼性菌,它们堪称 “生存大师”,不管环境有氧还是无氧,都能顽强存活。不仅如此,兼性菌繁殖速度快,还擅长攻克难降解有机物。在水解酸化过程中,微生物将大分子有机物拆解成小分子,一部分有机物直接被去除。如此一来,废水变得更 “对胃口”,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A/O 工艺去除关键污染物
接下来,为了进一步削减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A/O 工艺派上用场。A/O 工艺属于生物脱氮工艺里的内循环式前置反硝化工艺,简单来说,就是反硝化反应在前,硝化反应在后。废水与污泥各自回流,废水回流到缺氧池,污泥则回到好氧池。在缺氧池中,反硝化细菌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将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好氧池中,硝化细菌把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经过这一整套流程,废水中的氨氮浓度和有机浓度大幅降低,达到了排放标准。
深度处理巩固成果
最后,该项目采用混凝沉淀进行深度处理。这一步就像是给处理后的废水再做一次 “精细体检”,进一步去除残留杂质。最终,废水的各项指标均满足排放标准,COD 浓度成功降至 300mg/L 以下 。
这里还有一个处理顺酐废水的案例,其 COD 浓度达到 30000mg/L 。与前一个案例不同,这股高浓度化工废水含有大量可溶性有机物,成分繁杂,可生化性差,常规的混凝沉淀法对去除其中的有机物效果不佳。
铁碳微电解技术破局
针对这一棘手情况,我们引入 “铁碳微电解” 技术。这是一种颇受青睐的有机废水预处理工艺,尤其擅长对付高浓度、难降解的工业废水。它的原理是利用铁和碳在废水中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发生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物结构被破坏,可生化性显著提高,实现了 “以废治废” 的环保理念,堪称绿色、环境友好型的预处理技术。
强化厌氧生物处理
为了更好地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厌氧生物处理环节得到强化,采用了 “两个 UASB 反应器”。UASB 反应器由分配板、颗粒污泥处理区、膨胀污泥床再生区和气固分离区四部分构成,有着容积负荷率高、水力停留时间短、能耗低以及能培育出高活性厌氧颗粒污泥等诸多优势,几乎能处理所有以有机污染物为主的废水。经过两个 UASB 反应器的 “接力” 处理,进水 COD 浓度 10000mg/L 的废水,出水 COD 浓度能降至 2000mg/L 以下,COD 去除率高达 80% 以上。
好氧生物处理收尾达标
经过厌氧处理后的废水,再通过好氧生物处理进一步净化,最终成功达到排放标准。
综上所述,高浓度化工废水处理工艺的设计绝非 “一刀切”,必须综合考量废水的水质、水量等实际情况。只有精准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才能在稳定达标的同时,实现低成本、低投资,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废水处理之路。如果您觉得这些知识有用,不妨点赞、关注、收藏。漓源环保会持续为您分享更多废水处理案例和专业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