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生产的诸多环节中,喷漆工艺广泛应用于家具、汽车、机械设备等众多企业。然而,喷漆过程所产生的废水,堪称典型的高浓度、高色度工业废水,已然成为企业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这类废水主要源于空气中的喷雾微粒以及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被转移至水中,不仅浓度高,还富含生物难降解物质和大量悬浮物,处理难度极大。
而且,由于所使用的漆料种类和喷漆工艺各异,喷漆废水的成分复杂多变,不同企业产生的废水特性大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在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药剂、工艺以及设备设施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某家具企业排放的喷漆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可达 4000mg/L,生化需氧量与化学需氧量的比值(B/C)低于 0.3,色度更是高达 500 倍 。那么,究竟该如何有效处理喷漆废水呢?别急,下面为您详细道来。
在实际处理喷漆废水的案例中,通常会采用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方式,整个处理流程主要分为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三个关键阶段。
预处理阶段:去除悬浮物的关键步骤预处理阶段对于喷漆废水处理至关重要,常用的方法包括混凝沉淀法、混凝气浮法、隔油、化学氧化法等。在某个实际案例中,废水的悬浮物浓度极高(SS 浓度可达 5000mg/L),且存在生物难降解物质。根据场地条件和经济因素综合考量,该案例采用了 “调节池→反应池→沉淀池” 的预处理工艺。
其中,反应池和沉淀池是混凝沉淀法的核心设施,其主要作用是去除喷漆废水中的大量悬浮物。在这个阶段,约 75% 的悬浮物能够被有效去除。
具体处理流程如下:首先,喷漆废水通过泵被输送至混凝反应池。在反应池中,先加入氢氧化钠(NaOH),将废水的 pH 值调节至 10 - 11。之所以调节 pH 值,是因为在这样的碱性环境下,后续加入的药剂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接着加入氯化钙(CaCl₂),钙离子凭借其高电荷特性,对废水中悬浮的胶态物质进行脱稳和破乳处理,使其原本稳定的胶体状态被打破。
随后,再加入适量的聚合氯化铝(PAC)作为凝聚剂和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絮凝剂,它们会与废水中的污染物发生混凝反应。PAC 能够对胶体产生强大的吸附能力,而 PAM 则能通过网捕作用,将污染物聚集在一起,形成较大的絮体颗粒,最终在沉淀池中沉降分离,从而实现悬浮物的高效去除。
生化处理阶段:降解有机物的主力军生化处理阶段承担着去除大部分有机物的重任。该阶段通常由水解酸化池和多级接触氧化池组成。
水解酸化池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多重作用。它不仅能够去除部分有机物,更重要的是,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将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从而显著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好氧生物处理创造有利条件。这就好比将大块的食物先进行初步咀嚼,使其更易于消化吸收。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则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无论是城市污水还是化工企业废水处理,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在多级接触氧化池中,填充着大量的生物填料,微生物附着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当喷漆废水流经接触氧化池时,废水中的有机物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吸附、分解和氧化。经过这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喷漆废水中的 COD 浓度显著降低。在上述案例中,经过生化处理后的喷漆废水,COD 浓度降至 200mg/L 左右 。
深度处理阶段:确保达标排放的最后防线尽管经过预处理和生化处理,喷漆废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已被去除,但仍有部分有机物难以在生化处理阶段被彻底分解,且此时的 COD 浓度可能仍未达到严格的排放标准。因此,需要进行深度处理,其中氧化池是常见的深度处理设施。
在氧化池中,利用氧化剂的强氧化性,对生化处理后残留的有机物质进行氧化降解。常见的氧化剂如过氧化氢(H₂O₂)、臭氧(O₃)等,它们能够将那些顽固的有机物分子结构打破,使其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等无害物质,从而确保最终出水能够稳定达到排放标准。
通过以上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喷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得到了有效去除,实现了废水的达标排放。这一处理流程为众多面临喷漆废水处理难题的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范例,助力企业在实现生产目标的同时,更好地履行环境保护责任。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对喷漆废水处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果觉得有用,不妨点赞、关注、收藏哦,后续还会为您带来更多环保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