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小镇,名为平安镇,虽名曰平安,却时常有些匪患与奇闻,令人不禁唏嘘。镇上有个卖包子的年轻男子,姓李,单名一个义字。李义虽家境清贫,却为人忠厚,邻里间皆称他“义哥”。
李义每日清晨挑着包子担,在镇头巷尾叫卖。他的包子馅料实在,皮薄馅多,价格公道,因此每日一出摊便能吸引不少顾客。然时运不济,李义的双亲早亡,留下他独自一人,日子虽过得艰辛,却从未听他说过半句怨言。
这一日,正值暮秋,寒风萧瑟,镇上街道显得冷清了许多。李义担着包子挑,见时辰不早,便停在一个巷口招呼路过的行人。这时,从对面缓缓走来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蓬头垢面,瘦骨嶙峋。他佝偻着身子,颤颤巍巍地伸手向李义说道:“小哥,可怜可怜老汉吧,给个馒头充充饥罢。”
李义看了看老人的模样,心中不忍,虽知自己每日辛苦换来的钱难以养活自己,但仍叹了口气,从担中取出一个热腾腾的肉包子递过去,道:“老人家,这包子你拿去吃吧,暖暖身子。”
老人接过包子,满眼感激,连声道谢,吃了两口,忽然停下,盯着李义说道:“小哥心善,今日赠我包子,老汉也好心劝你一句,今晚无论如何,莫要饮酒作乐,记住了。”
话音落下,老人竟不再多言,将包子吃完,便起身离去,身影渐渐消失在夜色中。
傍晚时分,李义收摊回家,点起灯烛,清点今日赚来的铜钱,忽听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打开门一看,竟是他的几个好友,个个嬉笑着对他说:“义哥,今晚咱们哥几个聚聚,刚好街头来了个戏班子,说书好生精彩,咱喝点酒,听个乐子,可别推脱啊!”
李义闻言,正欲答应,忽然想起那乞丐白日里嘱咐的话,心中一颤,迟疑片刻后笑着说道:“兄弟们,不是我不给面子,实在是今日做生意累得很,腿脚酸痛得不行,改日一定补上。”朋友们见他执意不去,虽有些失望,却也没强求,嘻嘻哈哈地转身去了。
这一夜,李义独自在家,心中虽对乞丐那番话感到疑惑,但想着他一个普通老者,可能只是随口劝慰,便没有多想。
翌日清晨,天光微亮,李义挑着担子准备出门,却听街头巷尾一阵喧哗,不少邻里交头接耳,言语中透着惊恐。他上前一打听,才知道昨夜城西的一家酒楼发生了大事——几名饮酒的客人因争执打斗,竟酿成一场火灾,不仅酒楼被烧得一干二净,连酒客们也尽数葬身火海。
这消息如晴天霹雳般砸在李义的心头。他再细问,得知昨夜出事的几人,竟正是邀他同去喝酒的朋友们!李义一时目瞪口呆,浑身冷汗直冒,回想起昨日那乞丐的一番话,顿时背后生寒。
此后几日,李义心绪难平,总想着再去街头寻找那老人,却始终不见踪影。直到某日,他路过镇上一座破败的土地庙,无意间听到几名香客谈论,说近日城中有一乞丐模样的老者,常在人善处现身,或言指点,或送忠告,救人于危难之中,但凡被老人点拨过的人,皆遇大难不死。
李义听后恍然大悟,心中感激万分,当即跪拜庙中土地像,口中连连感念:“若非老人相救,义某今日恐怕早已葬身火海,善念一时,福泽一生,我当谨记此恩!”
自那以后,李义更加信守本分,凡遇乞讨之人,虽不能多给,亦尽力施舍。他的善举逐渐为更多人所知,生意也因口碑而愈加兴隆,渐渐在镇上站稳了脚跟。
人常言,行善虽无所图,终有天道回报。那句“善念一时,福泽一生”,也成了镇上许多人挂在嘴边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