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大医”成常态,往往是因为医生诊断不了或有了误诊

思乡人论事 2025-04-05 19:01:10

诊断不正确,小病也会变成大病!A老太婆算是老熟人,她原县中生活老师退休,她的的孙女是去年11月份岀生,十几天后出现抽搐现象,到县医院检查开了几百元的药,吃后不见效果,当班医生还夸大其怀疑,说A老太加孙女脑壳里长了瘤,建议到省城大医院就医,还说要至少要准备20万,让A老太太及儿子儿媳惊恐万分!

而A老太的家庭氛围还是比较迷信的,加之她的邻居妈奶奶B也是一个很执着于迷信的人,她认为A老太的孙女中了邪,就鼓动A按她的建议去做,既要烧灯花,又是喝金子水(把金子烧烫,放到盛水的碗里),结果徒劳。过后看来,物以类聚,两个迷信家庭扎堆,很容易让迷信驱动,这,诊纯粹是耽误治疗时间。

A老太婆家看孙女不见好,也是处于急病乱投医,最后找全县最有名的中医开药(说是先着吃试试),花了两千多,仍然无效。

A老太婆见孙女把药吃了没效果,只得再去找那位中医,就在A老太婆去找中医开药的路上,碰到多年前的同事C(同在县中教过书,后自愿调回老家镇上中学教书,因为C他父亲是个乡郎中,让他从小有了对中医的爱好,C教书期也没放弃对中医的自学研究),听到老同士A摆明孙女的病情,老同士C马上判断:你孙女可能是生出来后感冒了,由于痰多瘀积而产生抽搐,现在的关键点是排痰。

A老师根据给C同事的判断,就去医院找医生开了排痰的药,买回家只吃了一天,A老师的孙女就好了,这次开药还没有花到100元,这让A老师的全家人惊喜不已,真象做了一场恶梦,最终逢凶化吉!

2025/4/4

0 阅读:0

思乡人论事

简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人自我心态有了系统深层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