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明朝皇帝和后宫做饭?光禄寺、尚膳监和尚食局究竟有什么区别

食色那些事 2025-04-03 10:32:42

清宫里给皇帝和后宫供应膳食的机构是“御膳房”,那你知道明朝宫廷里相应的是什么机构吗?

明朝的宫廷机构是相当庞大和复杂的,在膳食方面也不是一个机构可以完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明朝宫廷膳食的供应机构吧~

首先是光禄寺。光禄寺听名字似乎和宫廷膳食没有关系,实际上这是一个外朝机构,属于外廷九卿之一,主管国家祭祀、宴飨(如节日庆典、外交宴会)的饮食供应,以及接待外国使臣的国宴筹备。

光禄寺膳食的特点是规模宏大,而且特别注重礼制。

光禄寺的食材大多来自地方进贡或官方采买,以量大、易保存的食材为主(如谷物、干肉)。

宴席的菜品种类繁多,大多遵循古礼,以北方菜系为基础,烹调方式偏重蒸煮,口味较为单一。

光禄寺经常因为经费庞大、效率低下而饱受批评。比如,嘉靖年间光禄寺年耗银达24万两,实际上大多都在采购中被贪污或浪费了。真正端上桌的饮食却被讥讽“光禄茶汤”难以下咽。

《万历野获编》也批评其“虚耗钱粮,味同嚼蜡”,这个评价相当低了。

所幸,光禄寺主要负责的是大规模礼仪性场合的膳食,宫廷的日常膳食相对较少参与。

皇帝和后妃们平时的膳食供应主要来自尚膳监。

尚膳监从名字就可以知道,是太监们的服务机构。它是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直接负责皇帝、后宫的日常膳食管理,包括御膳的采办、烹饪及进呈。

尚膳监的饮食的一大特点就是“精致奢华”。

它的食材来源更为高级,比如专供皇室的御田米、江南鲜鱼、时令果蔬等,还有各种顶级食材(如南海鱼翅、辽东鹿茸、江南时鲜),甚至特设“甜食房”制作糕点。

尚膳监的烹饪由专业御厨负责,不只技法多样,还讲究时令与养生,同时融合南北风味。

御厨们也经常研发新菜式,甚至吸收民间或异域烹饪技艺,以确保能满足帝后们多变的口味。

不过,尚膳监的菜品制作流程是绝对保密的,食谱也不会对外公开,所以外人想要品尝“明宫膳食”几乎是不可能的。

作为内廷机构,尚膳监更贴近皇帝和后妃的需求,它的权力自然就大了。

尚膳监成为宦官敛财的渠道。部分宦官通过虚报食材价格、克扣御膳费用中饱私囊,甚至借药膳之名干预宫廷政治。比如万历朝的著名太监冯保就曾经掌管尚膳监。

尚膳监还有权监督光禄寺,尤其是在重要宴席中尚膳监需要协调食材与流程。

除了光禄寺和尚膳监,宫廷膳食还有一些专门的辅助机构。

酒醋面局专供宫廷的调味品,包括酒、醋、糖等。

司苑局则是管理蔬菜瓜果种植的。

还有御药房,主要参与药膳调配,是宫廷食疗传统必不可少的机构。

那么,也有人好奇,不是还有“尚食局”吗?

在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限制宦官权力,重用女官系统。于是,宫廷仿照前朝设立了尚食局,隶属于“六局一司”(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及宫正司)。

尚食局主要管理后宫后宫妃嫔、皇子公主的日常膳食,它是不涉及外朝事务的。

这一时期,尚食局(女官)与尚膳监(宦官)分权制衡,前者主内廷,后者初期只是协助的作用。

但是在永乐之后,宦官势力崛起,女官机构名存实亡。尚食局职能逐渐被尚膳监吸收,在明朝中后期完全依附于宦官体系,只能沦为礼仪性的存在。

从这些掌管宫廷膳食的机构可以看出,明朝宦官专权逐步加深的特点。看似只是小小的膳食机构,实际上却是明朝官僚体系与宦官势力博弈的缩影。

以上就是明朝宫廷膳食机构的内容~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