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不在场,悲剧电影《1942》成了闹剧?

祥孝看历史 2023-01-15 07:02:01

又把冯小刚导演的电影《1942》看了一遍,发现不少以前没太留意的问题:那就是当历史不在场,再大制作、大手笔的作品可能都会减弱它的价值。

本文仅就里面所涉及的历史常识缺位进行相关阐述,毕竟如实呈现历史也是艺术作品的其中一个基本要求,不能架空,不能混淆。

有没有豫北会战?

《1942》中多次提及第一战区部队要在黄河以北的豫北地区对日军开展豫北会战,还以此为借口向遭受罕见旱灾、蝗灾的河南人民征收军粮,连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都亲自向时任河南省主席李培基征募。

《1942》电影海报

实际上呢,豫北地区早在1937年、1938年之际就基本沦陷了。1941年中条山战役以后,黄河以北包括豫北在内的广大地区就再无国民党部队了,他们也从没动过渡过黄河攻击日军的任何想法,何谈1942年搞什么豫北会战?

再强调一遍,历史真实中的1942年并没有什么豫北会战,1943年也没有,直至日军投降都没有,有的只是1944年耻辱性的豫中会战(豫湘桂战役之河南战役)。

补充一点,向河南征收军粮的事情,铁定不该由战区司令长官亲自去办,否则还要军政部军粮署(局)干什么?该署(局)在各地都设有派出机构,筹措军粮事宜完全该‬由他们去办。

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的形象问题

李培基,说来算是阎锡山晋绥军系的高级将领、高级官员,准确说更是中原大战后脱离阎锡山转投南京的商震系骨干。

不知道出于何种考虑,电影《1942》把李培基塑造成了为灾民请愿、为灾民着想的“干员”形象,这就与历史严重不符了。

历史上的河南省主席李培基,不但没及时把河南灾情上报重庆,为保住头顶上的乌纱,还千方百计地封锁消息,以致在天灾背景下又酿成天大的人为祸事。

极其负面形象的蒋鼎文,反而在历史真实中及时向重庆报告了灾情,但由于没有没得到李培基方面的报告,重庆方面也没太在意这件事。

《1942》蒋鼎文剧照

不过话又说话来,即使在意了,以他们的立场和能力,应该也不会处理得太好。

但我就是不太明白,《1942》何以把李培基和蒋鼎文在上报灾情这件事上的角色设定互换了?

1942年河南军粮征收超额完成

在得知河南灾情的确切信息后,蒋氏下令将河南的征粮配额由500万石减免一半,也即只交250石就好了,听起来是不是还不错?其实不是这样的。

但负责军粮征集的部门擅自把250万石粮食配额改成了250万包,这意味着比250万石多征集了三分之一,实在是太黑了。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河南负责军粮征集的部门不但真完成了250万‬包的任务,甚至还超额了不少。

河南方面超额完成征粮,甚至还受到了蒋氏的嘉奖!所以我说,这样的事情都能干出来,他们还真会顾受灾人民的死活那就真见鬼了。

紊乱虚无的时间线

电影中的时间线索,实在乱到让人无语。

老东家、栓柱还在逃荒,日军就发动了豫中会战,前者是1942年的事情,后者可是1944年的事情,这河南延津到洛阳到陕西的路途也太远了吧,竟然走了一年多?太扯了。

都1944年了,影中的陈布雷还对蒋氏说在争取去参加开罗会议的机会,开罗会议不是1943年11月召开的吗,他们说的应该是德黑兰会议吧,乱了套了。

《1942》蒋氏剧照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1942》的时间线之架空紊乱不说,还压根起不到推动剧情的作用,真不知道编剧为什么要这样干。

电影《1942》出现了太多历史方面的根本错误,或是无知之错,或是他们为达到所谓艺术效果的有心之错,总之无论哪种情况似乎都不太应该。

当历史不在场,艺术也会失真吧?

0 阅读:22

祥孝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