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天禁止员工使用手机、走出公司;午休时无法出门就餐,外卖也必须在工位吃;特殊情况想走出公司大门,需打报告申请才可出门;如违反,会被安排打扫卫生。
近日,小鹿妈妈公司被多名员工反映存在“强制员工工位就餐”等严苛规定,引发热议。据正在新闻等媒体报道,3月26日,合肥市庐阳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表示,已去过小鹿妈妈公司调查,并已经立案。
小鹿妈妈被员工形容为上班时间就像“坐牢”。其实,“坐牢式上班”做法如果属实,则不只是缺乏人性化,或者简单的管理严苛问题,而且是涉嫌侵犯员工的多项权益,有系统性违法嫌疑。如此,“坐牢式上班”则成为“职场翻车”公司的又一典型样本,也反映出劳动者权益保护和健康职场管理文化构建仍然在路上。
人有生存生活的基本需求。员工应享有休息和自主安排的权利,而“午休时无法出门就餐”,外卖也必须在工位吃,禁止员工出公司,这样的做法如属实,则侵犯了员工的休息权和人身自由,涉嫌违法。如此将员工“禁锢”在工作场所,也已超出合理管理边界,实质上构成了对人身自由权的非法限制。这不是所谓“严格管理”就能说得过去的。小鹿妈妈变成了“狼性妈妈”。
小鹿妈妈公司不是一家籍籍无名的小公司。公开信息显示,安徽鹿妈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小鹿妈妈”母公司全称)主要产品为“牙线”,常在电梯里能够看到它的“魔性广告”。而据极目新闻报道,2024年6月“小鹿妈妈牙线”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年营业额已超十亿。
一家规模不小的公司,却闹出这样的“职场风云”,不仅暴露了企业的管理问题,更敲响了劳动权益保护的警钟。
实际上,近年来,类似小鹿妈妈这种“职场翻车”的公司并不鲜见。“上厕所限次数”“工位装摄像头”等事件屡屡被曝光,早已撕开了一些公司搞“魔性管理”的职场阴暗面。
这些“职场翻车”事件,背后是劳动者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新一代“打工人”更敢于争取合法权益的体现。这也意味着,严苛管控、加班文化等传统管理模式难以为继。“坐牢式上班”这种极端苛刻、近乎变态的管理方式,既不合法,也不合理,是注定行不通的。
职场能成为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健康的职场管理能使员工和企业相互成就。企业需在效率与人性化之间构建平衡,建立合规、合理、文明的职场管理文化,否则随时可能像小鹿妈妈一样“翻车”。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柯锐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杨利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