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0添加”是这意思,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资本家设的文字陷阱

小彭的灿烂 2024-12-07 07:34:42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0添加、0糖、0脂肪!” 在如今的消费市场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标识,吸引着消费者们的目光。

这些词语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纯净、天然、无害,在健康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这样的宣传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我们渴望为自己和家人选择更安全、更健康的产品,而 “0 添加” 仿佛就是那把打开健康之门的钥匙……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食用这样的产品,真的能够更加安全健康吗?

【包装上“文字游戏”】

在如今的食品市场上,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产品的包装上标有 “其他没了”“0+” 等字样。

一开始,消费者可能会被这些简洁而有力的表述所吸引,认为这些产品一定是纯净、无添加的健康之选。

而当我们深入了解后却发现,原来这些竟然是食品品牌的注册商标,这不得不让人感叹,食品包装上的文字游戏何时才能停止?

一款标有 “其他没了” 的果汁,消费者可能会认为这款果汁仅仅是由水果榨取而成,没有任何添加剂。

但实际上,虽然可能没有某些常见的添加剂,却可能存在其他消费者并不知晓的成分或者加工工艺。

同样“0+” 的食品也可能并非完全零添加,只是在某种特定的定义下符合了品牌方的宣传口径。

从商业角度来看,食品品牌将 “其他没了”“0+” 注册为商标,无疑是一种巧妙的营销策略。

这些独特的商标能够在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强调产品的纯净性和无添加属性,品牌方可以树立起健康、天然的品牌形象,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而现在之所以 “0添加”这样的猖狂,还是因为食品添加剂给人们带来的噩梦!

【影响儿童智力】

食品添加剂对儿童的影响实在是难以忽视,根据多项研究和报告,这些添加剂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儿童的神经功能,从而影响其行为、注意力、记忆力以及智力发展。

一些食品添加剂,甚至还被证实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

有小孩就因为长期吃颜色鲜艳的糖果,出现了慢性皮炎,医生怀疑与色素过敏有关,虽然这种情况在儿童中更常见,但成人过量摄入色素同样有害。

这是因为人工色素不仅会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还可能增加儿童患自闭症等神经性疾病的风险。

除此之外,某些防腐剂具有神经毒性,长期暴露于这些环境可能增加儿童患自闭症等神经性疾病的风险。

研究显示,摄入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如膨松剂中的铝含量超标,不仅会引起神经系统病变,也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和骨骼发育。

而人工色素柠檬黄、日落黄等被发现会加剧儿童多动症症状,并可能导致智力值下降。

另外,糖精和其他人工甜味剂也被认为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有负面影响,尽管具体影响因人而异,但大多数研究为观察性,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但长期摄入过多的食品添加剂,是可能导致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

而全国政协委员孙宝国指出,食品标注“零添加”是误导消费者。

当我们在超市的货架上看到标有“零添加”的食品时,往往会不自觉地认为这些食品更加健康、安全。

但实际上,“零添加”的概念在很多情况下是模糊不清的。

所以孙宝国委员建议整治涉食品顽固谣言,这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整治谣言,规范食品宣传,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障儿童的食品安全。

【“0 糖 0 脂” 把家长骗得好辛苦】

很多家长一看到 “0 糖 0 脂” 的标签,就以为找到了孩子健康零食的绝佳选择。

要知道,有些 “0 糖 0 脂” 的食品可能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或者其他高热量成分,过量食用同样会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

除此之外,一些 “0 糖” 食品中可能会添加人工甜味剂来替代蔗糖等传统糖类。

虽然人工甜味剂的热量很低,但长期大量食用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人工甜味剂可能会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进而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和免疫系统。

家长们对孩子的健康越来越关注,希望给孩子提供最健康的饮食,而 “0 糖 0 脂” 的宣传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让家长们误以为这些食品就是健康的代名词。

再加上,大多数家长并非食品专业人士,对食品标签和营养成分的理解有限,他们往往只看表面的宣传口号,而忽略了背后的真实含义。

所以食品厂商为了推销产品,会采用各种营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

“0 糖 0 脂” 的宣传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手段,这些宣传往往夸大了产品的健康优势,让家长们难以辨别真假。

为了预防这些,挑选零食时,家长们要仔细查看食品的成分表,了解食品中都含有哪些成分,以及它们的含量。

尽量选择成分简单、天然的食品,避免选择含有过多添加剂、人工甜味剂和高脂肪、高糖的食品。

如果有时间和条件,家长们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零食,这样可以确保食品的原料和制作过程都是安全、健康的。

【“0 添加” 的谎言】

不光的儿童食品的“0 糖 0 脂”,其中有很多商品,实际上都添加了各种不同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包括防腐剂、甜味剂、色素、香料等,但他们偏偏打着“0 添加”的旗帜。

有专业团队深入调查了 800 种号称 “零添加” 的商品后,却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这些商品中竟然加了 81 种添加剂。

这一发现让我们感到非常困惑和失望,为什么这些商品明明添加了添加剂,却还要声称自己是 “零添加” 呢?难道这只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吗?

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 “0 添加” 这个概念其实存在着很大的模糊性和误导性。

在很多情况下,商家所谓的 “0 添加” 并不是指完全没有添加任何添加剂,而是指没有添加某一种特定的添加剂,或者是添加的添加剂含量非常低,符合一定的标准。

一些食品可能声称 “0 添加防腐剂”,但实际上却添加了其他具有防腐作用的成分。

还有一些化妆品可能声称 “0 添加香料”,但实际上却添加了一些天然的植物提取物,这些提取物也具有一定的香味。

除此之外,即使是真正没有添加任何添加剂的商品,也并不一定就比添加了添加剂的商品更健康、更安全。

有些添加剂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是可以起到改善食品品质、延长保质期、增强化妆品功效等作用的。

而且一些没有添加添加剂的商品,可能会因为保存不当,或者生产过程中的污染而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我们在面对 “0 添加” 的谎言,消费者应该保持理性和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商家的宣传口号。

在购买商品时,要仔细阅读产品标签,了解产品的成分和添加剂情况。

我们还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要过分追求 “0 添加” 的商品。

最后也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加强对 “0 添加” 商品的监管力度,规范商家的宣传行为,打击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安全、健康、优质的商品,特别是针对婴幼儿的食品,更该如此!

【结语】

在消费市场的浪潮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宣传口号所包围,而 “0 添加、0糖0脂” 便是其中极具迷惑性的。

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在某些时候却被不良资本家利用,成为了精心设计的文字陷阱。

我们不能任由自己在这些陷阱中徘徊,而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判断。

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加强市场监管,才能让消费市场更加透明、公正,让那些真正优质、安全的产品脱颖而出……

参考资料:

市场监督管理半月沙龙在 2022-02-09关于《探讨!预包装食品标签中虚假标注"不添加""0添加"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的认定思路和查办技巧》的报道

光明网在2024-10-18关于《“其他没了”“0+”是食品品牌的注册商标?包装上少玩文字游戏》的报道

红星新闻在2023-03-03关于《全国政协委员孙宝国:食品标注“零添加”是误导消费者,建议整治涉食品顽固谣言》的报道

澎湃新闻在2023-12-04关于《调查了800种零添加商品,却发现加了81种添加剂:“0添加”“不干净”》的报道

央广网在2024-11-26关于《“0糖0脂”把家长骗得好辛苦……这样挑零食,孩子更健康!》的报道

0 阅读:28
评论列表
  • V~~ 1
    2024-12-12 12:22

    这不吃那不吃干脆什么都不吃,氧气都别吸好了

小彭的灿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