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杠”小学生,曾因一脸“官相”而走红,如今状态却令人泯然

秘闻娱超 2025-04-22 15:10:49

2011年,武汉一小学生的照片突然走红网络。

照片中他双手插兜,肩带五条杠,眼神坚毅,四四方方的脸上面带微笑,活脱脱一个自带“官相”的“大领导”。

更重要的是,这个孩子三岁看《新闻联播》,七岁读《人民日报》,十三岁就是武汉市少先队副队长。

人们都说这样的经历和长相,将来一定非富即贵。

可事实上他却连一个普通二本都没考上,成了个泯然众人的“伤仲永”。

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堕落至此?

被塑造成“官相”的起点

黄艺博1998年出生在湖北武汉,父母都是公务员,家里弥漫着浓厚的政治氛围,而这样的环境也注定了他与众不同的童年。

别的孩子还在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时候,三岁的黄艺博已经在父母的陪伴下,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联播》。

他不哭不闹,静静地盯着屏幕,虽然未必能听懂,但父母却觉得这孩子有“当官”的天赋。

当他年满五岁时,父母便着手指导他撰写爱国主题的作文。

在他七岁的时候,就已经饶有兴致地捧着《人民日报》细细阅读,而且还能够就当下的时事热点,阐述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

父母对黄艺博的培养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每次他写完作文,父母都会拿给亲戚朋友看,甚至请人到家里来,让黄艺博当众朗诵。

亲戚们毫不吝啬地夸赞:“这孩子有出息,将来肯定是领导!”

黄艺博年纪虽小,但这些夸奖让他隐隐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满足感。

父母更是满心欢喜,仿佛已经看到儿子身居高位的模样。

小学期间,黄艺博的学习态度让他备受老师青睐。

他被选为班长,负责管理班级秩序,偶尔还能“发号施令”。

这让他第一次尝到了“当官”的滋味。很快他被任命为武汉市少先队副队长,肩上的“五道杠”成了他的标志。

他曾精心撰写了一封关于武汉城市发展的建议信函,并郑重地投递给了市长信箱。

没想到,市长不仅认真看了,还公开表扬了他的见解。

这件事让黄艺博的名气在学校里彻底打响,也为他后来的走红埋下了伏笔。

从“天才”到争议

2011年,一张照片让黄艺博彻底火了。那是他登上《中国少年报》封面的一张照片:他佩戴着“五道杠”,双手插兜,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气质成熟得像个“小大人”。

网友们被这反差感震撼了,纷纷称他“官相十足”,甚至有人断言他“将来非富即贵”。

这张照片迅速在网络上传播,黄艺博成了家喻户晓的“五道杠少年”。

自小学起他便展现出了卓越的写作才华,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累计发表了 100 多篇文章。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将凭借这些文章所获得的全部稿费,都无私地捐赠给了孤寡老人。

除此以外他还经常去养老院做志愿者,陪老人聊天、打扫卫生。这些事迹让他被选为“全国十佳少年”,一时风头无两。

他的父母也趁热打铁,将他的照片和事迹广泛传播,甚至出了一本书,讲述如何培养“天才儿子”。

然而没多久一些网友就起了疑心,黄艺博的文章虽然内容深刻,但文笔过于老练。

尤其是他的一篇《开博前言》,其中“笔扫九州万国”的措辞,实在不像一个小学生能写出来的,于是便有人质疑这些文章是父母代笔或润色后的产物。

还有一张照片显示黄艺博在“认真”阅读文件,但文件却是竖着的,明显是摆拍。

这些争议让黄艺博从“天才”变成了“被包装的产物”,父母也因此被推上风口浪尖,网友指责他们过于功利,不顾孩子的真实兴趣。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13岁的黄艺博有些懵了。他曾委屈地问父亲:“我做错了什么?”

可父母却没有停下“造星”的步伐,继续让他参加各种活动,维持“少年老成”的形象。

网络的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争议渐渐平息,但黄艺博的生活却再也回不到从前。

从分心到失利

进入初中后,黄艺博的日子开始变得艰难。初中的课程难度远超小学,他需要花更多时间学习。

可父母依然安排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拍照片、接受采访、做志愿者,时间被挤得满满当当。

他的成绩开始下滑,老师多次找到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的天赋是好事,但学业是基础,成绩跟不上以后会吃亏。”

可父母却觉得这些活动能让黄艺博更出名,甚至能为将来“当官”铺路。他们固执地认为,学业可以暂时放一放。

初中毕业时,他的成绩只够上普通高中,远不如当初的耀眼。

好在之前积累的名气,让他被一所高中破格录取。父母和黄艺博都觉得,这是一个翻盘的机会。

然而高中生活并没有让黄艺博“浪子回头”,他依然热衷于学生会的工作,忙着组织活动、发表演讲,沉浸在“领导”的角色中。

学习被他一再推后,成绩越来越差。直到高考前夕,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临时抱佛脚地复习。

可几个月的努力,哪能抵得上别人三年的积累?高考成绩出来,黄艺博只达到了三本分数线,连二本都没够上。

高考失利成了黄艺博人生的分水岭,他最终选择了一所三本院校,过起了普通大学生的生活。

对于这种结果,除了黄艺博,相信他的父母会更加遗憾,他们的初衷是希望儿子成才,但没想到这种“包装”反而让黄艺博背上了不属于他的光环。

过早的曝光和过高的期待,让黄艺博在不成熟的年纪就背负了“天才”的标签。

他沉迷于这种光环,忽视了最重要的事情——学习。

天赋需要土壤,而土壤就是扎实的教育和合理的引导。

如果父母能听从老师的建议,让黄艺博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如果他们能尊重孩子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包装“官相”,或许他的故事会有不同的结局。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黄艺博、“五道杠少年”事件

北京晚报《媒体评析“五道杠”少年:大人的病》

0 阅读:23

秘闻娱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