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到底还会不会来?
电池是一个“从小到大”发展的技术型产品,想知道固态电池什么时候登场,应该退一步来看整个电池产业的发展逻辑。
什么时候小的3C产品大批量用上固态电池了,且市场口碑优秀、成本大幅度降低之后,固态电池才有可能出现在汽车上。
比如说耳机、充电宝、手机等等,这些产品目前都还没有用上固态电池。
所以,还想着让汽车先用上固态电池?这大概率是一场资本的营销话术,至少目前来看,小的3C产品还没有用上固态电池,这已经不是成本问题了,而是固态电池还有很多无法克服的技术问题。
一项技术还没有量产能力,想要装在使用强度更高、安全要求更高以及采购量巨大的电动汽车上,基本上不太可能。
目前电车大批量使用的三元锂电池,也是进化了很多年之后的产物。
先在小型3C产品上进行测试,后在手机上大规模铺货,经历了技术升级、测试改进、成本优化等等超长周期的改进,随后才大规模装载在了汽车上。
三元锂电池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说能量密度高,充电速度快,冬天使用续航衰减不太明显。
当然问题也不少,比如说性格暴躁,很容易起火爆炸,而且采购成本相对高于磷酸铁锂,目前市场中的呼声比较高,想要“取缔”三元锂电池。
客观来说,三元锂的确不是最终的技术形态,但想要代替三元锂电池,也不是固态电池该做的事情,至少在最近很多年,固态电池做不到。
一个是以上说的量产问题,另一个是成本问题。
宁德时代在上海车展前,提到了一个东西,叫“钠电池”,并且和朱华荣打趣到,“会开辟生产线的”。
钠电池,宁德时代提出了几个特点:
1、能量密度不低,达到了175Wh/kg,同样的容积、重量,钠电池能装更多的电量,而且占用更小的体积。
2、目前的实验室标准,是真正达到了穿刺、挤压不起火、不爆炸,安全性比较高。
3、在零下40度这种极端天气下,钠电池的电量储备依然高达90%,衰减幅度更小,而且亏电状态下的放电能力依然不弱,可以让一台车以120km/h的时速狂奔。
一个优秀的技术,一定要具备能够“轻松”量产的容错率,和能被市场接受的定价体系。
钠电池目前的设计、生产难度不是特别高,攻克定向技术难题之后,是可以进行大规模装车的,而且按照目前在对标锂电池时,其不错的稳定性、低温下优秀的放电标准和储能能力。
这些因素想要替换掉锂电池,让电车有一个较大的升级空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长安汽车TOP1选手朱华荣打趣表示,就算宁德时代的钠电池不降价,我也得采购,言外之意表示,这就是更好的技术解决方案。
按照宁德时代目前的进度,钠电池很快就能落地亮相,这要比还一直玩儿概念的固态电池更快一些。
关键是钠电池已经在一部分领域有所应用了,体验感、稳定性和成本的确已经在优化,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有应用的技术才有希望大规模量产装车。
所以,下一个时代的风口大概率是钠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