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至暗时刻,红军本可避免过草地,却因张国焘分裂危机贻误战机

一林话历史 2024-03-29 03:27:01

1960年10月22日,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北京,毛主席终于与他这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再次见面了。

时隔24年的重逢,使两位老友激动不已,俩人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下接连谈了几天话。但是老斯诺觉察到了毛主席内心深处的一些隐忧。

于是,斯诺斗胆向毛主席提了一个问题:“在您的一生中,当年观察中国革命的命运时,哪个时期使您感到是最黑暗的时期?”。60年代的中国正经历一段敏感的政治时期,斯诺的提问其实是想将话头引向这一边。

让老斯诺意想不到的是,毛主席毫不思索地说道:“那是在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和张国焘斗争的那段时期,那时的困难不在外部,而是在内部,张国焘闹分裂就是最大的困难”。

主席的这一回答让老斯诺意想不到,他想不到一生中虽然面对无数危机但也战胜了无数危机的老友毛泽东,却将最大的困难指向了这一具体事件。

而毛主席说的“张国焘分裂红军”的事件也是我们的长征故事走到现在绕不过去的事件,也是两支英勇的红军队伍会师后意想不到的事件。

接上文:。本篇,我们接着介绍四方面军攻下剑门关和江油关之后与红一方面军军的懋功会师。

二、

1935年6月12日,

中央红军历经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长达一年的艰苦转战。

而红四方面军则刚刚打了反六路围攻、强渡嘉陵江、飞夺剑门关、决战江油关等恶仗硬仗。

此刻,两支英雄的主力红军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在懋功会师了,战友们喜极而泣,热烈地拥抱在一起。无数个艰苦转战的日日夜夜,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红军上上下下都沉浸在欢乐和兴奋之中,此刻的全军上下,都认为会师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十万红军“虎狼之师”必然会使今后的革命形势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然而,谁又能预料到,一场由张国焘发起的分裂危机,差一点将中国革命毁于一旦。

懋功会师的欢庆过后,一个现实的问题浮出水面,两支红军会师后有十万之众,川西高原地瘠人稀,物资缺乏,根本养不了十万大军。

接下来两支部队该何去何从?该选择哪里作为根据地?成为会师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毛主席、朱老总、周公、洛浦等中央领导们发电报给在茂县的红四方面军最高党政领导人张国焘,要求其速来共商大计。

双方把会议地点选在了懋功县的两河口镇,这里处于梦笔河和虹桥河的两河交汇处,会议场所就选在镇子中部的关帝庙。如下图:

1935年6月25日,那一天,天空下着滂沱大雨,但为了表达对久未谋面战友的敬意,毛主席、朱老总、周公、洛浦等中央领导还是冒雨走出了2里路,去迎接张国焘。

那可能是张国焘一生中最风光的时刻,他骑着一匹白色的高头大马,在十几位骑兵的护卫下飞奔而来。

张国焘面色红润,穿着一身合体的灰色军装,一见面非常热情,一口一个:“润之兄、玉阶兄”地叫着。

但热情过后,他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怎么眼前的中央领导们穿得破破烂烂的,而且看上去精神憔悴,周围的红军官兵也是衣衫褴褛的。那是大家在雨中等你一上午,能不憔悴吗?

三、

在两军还没会师之前,张国焘曾打出一个欢迎口号:“欢迎30万中央红军”。可来到一看,战士们衣着破破烂烂,并且缺枪少弹,心里嘀咕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央红军吗?这有30万吗?

我们不知道张国焘哪来的这个数据,要知道,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的鼎盛时期,差不多有13万红军,如果加上全国的红军,也包括四方面军,也就是30万。

因为会议要在第二天才召开,所以,张国焘别有用心地先找到周公闲聊。假装无意间随便一问,就问你们还有多少人马?

作为同为我党早期的青年俊杰,周公还是很了解这个当年差点坏了南昌起义大事的人心思的。周公反问,你们有多少人?张国焘皮笑肉不笑地说,不多,也就10来万吧。

周公其实早就清楚这个时候四方面军战斗部队应该是8万左右。见他没有说实话,于是周公也和他打哈哈,说我们也不多,三、五万吧。

张国焘晚上又找到朱老总,朱老总虽然是党内德高望重的老大哥,但他党内资历没张国焘老,而且两人之前貌似也不认识,老总对这个中共的主要创始人还是很尊重的。

于是,正直无私的朱老总对自己党内的“前辈”没留什么心眼,无奈说道:“红一方面军这个巨人现在只剩下一个骨架子了,战斗部队怕2万人都凑不齐了”,和盘托出了一方面军的实情。

张国焘一边假惺惺安慰了一番朱老总,嘴角却不经意地划过一丝诡异的微笑,自己本来是想来抱大腿的,现在却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大腿了。

但不管怎样,他内心深处野心的种子已经开始萌芽了。

第二天,一场决定未来红军命运的会议在两河口的关帝庙召开了。

我在查阅红军懋功会师和草地分兵的有关资料时,大部分都是直接介绍会议召开情况的,对于不熟悉当时敌我态势的我们来说,看的也是一头雾水。

而且光看张国焘在会议上的发言,貌似也挺有道理,很容易被带偏节奏。所以,接下来,有必要先介绍下当时的敌我态势。

四、

我军所处位置:

懋功会师后,我军占领的是四川盆地西面的山区地带,包括懋功、里番、汶川、茂县、北川等县。这一带从大的方向上看,大致处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交界处。

这里高山连绵,山势陡峭,峡谷中水流湍急,塌方不断。而且道路崎岖,基本都是在山涧旁开辟出来的羊肠小道,不适合大部队行军。

这里气候还比较反常,昼夜温差较大,适合种植庄稼的时令不长,可用作耕地的平地也并不多,所以这里的老百姓也不多,主要以少数民族藏民为主。如下图:

南边:是被称为神仙也过不去的邛崃山脉,包含夹金山等一系列雪山,中央红军就是从南面翻越夹金雪山过来的;

西面:懋功以西是大小金川,再往西就开始深入青藏高原了;

北面:北面则是著名的茫茫松潘大草地。

如果穿过草地,再往北就是青海和甘肃,过黄河经河西走廊还可以到达新疆或宁夏。再往北就是苏联和外蒙古了。

在长征开始之前,共产国际曾经给过我党几次指示:如果打通北部边界,我军能靠近外蒙古或者苏联,就能获得苏联的武器弹药援助。

理论上来说,穿过草地就能打通国际援助路线了。

但现实中是,只要有一线希望,是没有人会平白无故地走荒无人烟且陷阱重重的大草地的。

如果不走草地去宁夏或新疆的话,还可以走甘肃南部的松潘和平武。

如下图:我们可以看到几条黑线,那就是连接各地的道路,有两条路可以进入甘南:

道路1:占领松潘,就能打开进入甘南的通道,这条路比较近。

道路2:走北川、平武方向,这条路大概就是三国时邓艾偷渡阴平灭蜀时走的阴平小道,不过到了当时,路比三国时期好走多了,就是有点绕,且敌军势力较强。

东面:有一条河叫岷江,过了岷江往东就是四川盆地了。如果我军要想夺取四川盆地的话,可以走三条路进攻成都。北路:出北川南下,中路:走汶川、都江堰方向,南路:向南翻越雪山,走雅安,过百丈关。如下图:

那么,东南西北应该走哪条路呢?首先排除南路和西路,因为上茫茫大雪山是没有前途的。

接下来就看东路和北路了,貌似走东路可以占领富饶的四川盆地,有利于革命事业的发展和红军队伍的壮大。

但是,你想占领四川,老蒋和四川各路军阀能让你去动他们的老窝吗?所以,我们还得看看敌军的布防情况。如下图:

国民党军布防情况:

东面和南面:是四川军阀部队,有140个团大约15万兵力布防,其中90个团在东,50个团在南,他们的结合部是曾经在土城战役中居然让毛主席首战失利的川军郭勋祺部。

在川军的背后,是在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上,一路对中央红军不离不弃,但又从来没有追上中央红军的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

薛岳是红一方面军的“老朋友”了,从湘江战役开始就像一只跟屁虫一样跟在中央红军身后,陪着走完了大半个长征,直到翻越夹金山后,薛岳才不得不放弃追击。

老蒋一看,虽然薛岳一路上面都没逮着红军一面,但既然已经来到四川了,那正好顺手把四川占了得了。于是,薛岳的部队朝绵阳开进,名义上作为四川军阀的后援。

北面:松潘、平武一线是老蒋的“天字一号”嫡系大弟子胡宗南的27个团来驻守。

好了,面临这样的敌情,红军向东也不可能了,就算川军已经被徐向前打怕了,但他们的身后还有老蒋嫡系薛岳部和胡宗南部,两部加起来不下15人马。和川军加起来有30万大军。

那么,此时此刻,向北面的甘南发展就成了红军的唯一选择,而要向甘南发展,就必须抢占通往甘南的必经之路——松潘。因为此时的松潘,胡宗南的部队还没有完成集结,我军10万劲旅想拿下松潘还是可行的。

两河口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

五、

1335年6月26日上午,在两河口村的一座关帝庙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终于召开了,这不是一般的军事会议,而是党的最高会议,是讨论战略方针的。

参加者有: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洛甫(张闻天)、张国焘、博古(秦邦宪)、王稼祥。

政治局候补委员:刘少奇、邓发、凯丰(何克全)。

列席者有:刘伯承、林彪、彭德怀、聂荣臻、林伯渠、李富春。

这算是红军长征以来最大规模的全党会议了。

会议先由红军总政委周恩来作报告。他简单回顾了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经过,代表党中央和中革军委作了关于目前战略方针问题的报告,着重阐述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关于战略方针:两军会师后在什么地区创建新根据地

1.川陕甘地域宽大好机动。松潘、理番、懋功地域虽大,但路狭敌人容易封锁,我不易反攻。

2.川陕甘汉族人口较多的地方。松潘、理番、懋功等8个地区人口只有20万,且藏民占多数。

3.川陕甘是经济条件好,比较宽裕。松潘、理番、懋功一带粮食缺少,牛羊有限,布匹不易解决,军事补给困难,在大草原和游牧地,既不习惯又不安全。

鉴于此,党中央决定在川陕甘建立新根据地,而且必须迅速前进。二、关于行动方针:

目前两军的战略转移,向南是不可能;向东过岷江也不可能,因岷江东岸有敌兵力130个团,对我不利,向西北是松潘大草原,也不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认为现在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北上甘南。这里道路多,人口多,山少,红军可用运动战消灭敌人,以实现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三、关于战略指挥:

指挥问题的最高原则是:1,应集中统一,集中于军委。2,为使作战更有力量,红军须统一为左、中、右三个纵队。3,为克服粮食、地形、少数民族等各种困难,必须加强政治工作。

总理在发言中一再强调:总而言之,在目前的驻地发展根据地是不行的;南下也是不可能的,即使穿越国民党防线到达川西南,对全国抗战形势也是无任何意义的;同时岷江以东敌人力量强大,目前也不可能向东发展。

张国焘在总理做完报告后首先发言,他到是没有否认向川陕甘发展这一战略目标,但仍然拐着弯强调执行这一战略的困难,隐约提出要向南向成都发展的意向:

我们到理番后,知悉你们到了天全。当时我们计划在天全与你们会合,再打雅州。如能在天全、雅州会合,占领芦山,以松、理、懋为后方发展基地。

一、四方面军主力会合了,现在应怎样打?现在接近我们的是胡宗南与刘湘,如果我们的战略是向南,向成都打,这些敌人是不成问题的。

向东打,为地势所限制。向西要过草地,冬天经过,没有帐篷,冷得很。夏天雨季,长途行军会有大的减员,柴火也没有。

松潘以北的情况还没有调查确实,甘南是否对我有利。向甘南发展,要以消灭胡敌为重点。政治局应决定在甘南建立根据地,至于怎样打,军委应作具体计划。

张国焘的意思是:如果南下打川军相对比较容易,北打松潘遇到的是胡宗南,比较难打,但他服从中央决定,至于怎么打?军委应该制定攻打松潘战役计划。

毛主席则在随后发言,对总理的报告作出补充。他说:

“关于根据地的问题,现在全力放在川、陕、甘这一地区。这样可以把苏区放在更加巩固的基础上。四方面军要做好解释工作,因为他们原来计划是打成都的。”

同时他指出,

“我们的战争性质不是被动防御,而是进攻,根据地是依靠进攻的。我们必须要高度机动,集中主力,迅速打破胡宗南,向松潘前进,今天决定明天即行动,力争6月突破,打到甘南去。”

也就是说,毛主席认为,目前应该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目标放在首位,不应有“向南发展”这一其余设想。同时也不能怕胡宗南,应趁着他的主力尚未集结,尽快拿下松潘,越快越好,因为再拖下去天气会变冷,一旦胡宗南完成主力集结,红军进退失据,那就更麻烦了。

周、张、毛三人作了主要发言后,其他与会者都发表了意见。

会议最后,包括张国焘在内,大家一致同意周恩来在报告中提出的北上方针,认为当前最关键的是从松潘打出去。

我在上文介绍嘉陵江战役时也交代过,四方面军徐向前总指挥早在反六路围攻之后就提出了向甘南拓展新根据地的计划,并且也获得了包括张国焘在内的所有领导的同意,可以说,北上陕甘也是四方面军的集体意志。

但这时候,张国焘却表现得那么腻腻歪歪,不得不说,此时的他已经动歪心思了。而他的歪心思就动在了即将执行的《松潘战役计划》上。

六、

根据两河口会议所确定的战略方针,中革军委于6月29日制定了一份复杂的《松潘战役计划》:兵分四路半去夺取松潘,为什么还有半路呢?因为这半路是打掩护的,打完掩护后是要与主力部队汇合打松潘的。

由于比较复杂,为便于大家直观了解,我就一边介绍,一边配图说明。

以在茂县地区集结的四方面军8个团编为右路军;右路军又分出3个团来组成右支队;

也就是说右路军又分了两路,他们统一由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指挥。

5个团的左支队沿黑水河下游向上游机动,经黑水、芦花、毛尔盖,向松潘攻击前进;

3个团的右支队则经松平沟、红土沟、小姓沟,向松潘攻击前进。如下图:

以在岷江两岸的四方面军8个团组成岷江支队,由副总指挥王树声指挥,箝制和吸引胡宗南部南向,并控制沿江的渡桥及渡船。完成任务后从原地渡江,汇合右路军跟进。如下图:

以在鹧鸪山北麓下马塘地区集结的四方面军10个团编为中路军,由总指挥徐向前指挥,经马塘、壤口、从松潘西北的黄胜关,居高临下,绕攻松潘。如下图:

以陆续集结于卓克基、马尔康地区的红一方面军主力和红四方面军三十军一部,编为左路军。由林彪指挥,经卓克基、大藏寺或壤口、经两河口与中路军会合,绕攻松潘。如下图:

依照战役计划,红军参战部队7月上旬的集结地域为:右路军主力集结于芦花,右支队集结于红土坡;中路军集结于上壤口;左路军集结于箭步塘。完成集结后,各军均向松潘攻击前进。如下图:

——以上就是6月29日制定的《松潘战役计划》

怎么样?是不是把大家绕晕了?其实这个计划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多路迂回共取松潘。

从军事学的角度来说,一般作战计划的制定宜简不宜繁,力争用最简明扼要的战役部署和作战计划达到最优的战役目标。

倒不是因为我军的各级指战员理解不了这么复杂的作战计划,而是越复杂的作战计划,在实际执行中越需要各部队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

这么多路部队里面,只要有一路在执行中出现问题,整个作战计划的执行力就要大打折扣。这对红军各部在进展时间、战机捕捉、协同作战能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平心而论,《松潘战役计划》对此时的红军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不仅多路进攻对红军协同作战提出更高要求,更重要的是这一带山高谷深、人烟稀少、筹粮运粮很不便。

但中央军委为什么会制定如此复杂的作战计划呢?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沿着岷江北上攻击松潘的主要道路十分狭窄,如果一条路上派多了兵,兵力就不好展开。那么多兵力窝在一起正好成为扼关守险的敌军的活靶子。

在《松潘战役计划》下达的一个多月以前,刚刚进入岷江流域的红四方面军主力就已经试图走岷江河谷夺取松潘,但进展很不顺利。就是因为峡谷地区道路崎岖,塌方不断,部队运动和筹粮非常困难,红军攻势难以为继,被迫南撤的。

于是,新的《松潘战役计划》在制定时,也就不得不考虑避开地形狭窄,难以展开兵力的岷江峡谷,采取从其他方向多路迂回,绕攻松潘的方案。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而是在于红军本身所面临的作战任务就够艰巨的了,张国焘却偏偏在各路人马会攻松潘的战役进行中,为了个人私欲,不停的拖后腿、下绊子,致使松潘战役彻底流产。

七、

果然,仅仅是战役开始,各部队抵达集结地的集结行动,就遇上了很大的困难,实施过程中又不得不反复改动和调整。

林彪的左路军最先遇到困难。6月30日,林彪开始按预定路线进发。但是,林彪派出的侦察支队在上壤口、中壤口前进时遭到藏骑武装的拦截,藏骑熟悉地形,机动力强,侦察支队作战失利,被迫原路退回。

于是,林彪给坐镇指挥的朱老总提出建议:走原路困难太大,他判断毛儿盖地带没有胡宗南主力,应该直取毛尔盖。

林彪的判断相当准确,这时毛尔盖的确没有胡宗南的大部兵力。

朱老总根据林彪的建议,迅速调整了原计划中的进军路线,让他指挥左路军从黑水地区直趋毛儿盖,不过让他严密封锁进攻毛儿盖的消息,以免让胡宗南集中主力来对付他这支孤军。如下图:

从上图也能看到,林彪此时前出到毛尔盖,已成为一支孤军,如果被胡宗南知道了,调集主力过来,就有被吃掉的危险,所以,此刻的林彪迫切需要其他两路军赶紧压上来。

在林彪率左路军出发的同时,以四方面军部队为主的右路军和中路军,也于6月30日开始行动。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占领了松坪沟和黑水河下游部分地区,整体上处于有利态势。

如上图,此刻陈昌浩的右路军主力部队与右支队已经分别抵达石碉楼附近和红土坡,只要继续行进,和林彪打好配合,林彪就不会成为孤军,两军汇合就能抵达松潘。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张国焘开始搞事情了。

原来,在前线部队出发的6月30日,张国焘从两河口启程返回杂谷垴,同行的还有李富春、刘伯承、林伯渠等人组成的中央慰问团。

7月2日,他们抵达距杂谷垴20里处的关口红军大学驻地,但张国焘将中央慰问团留在了关口,自已先行一步,于当晚赶回杂谷脑。

7月3日,中央慰问团到达杂谷垴时,张国焘已离开杂谷垴,继续赶往徐向前、陈昌浩的住地东门外。

当日午饭后,慰问团也启程前往东门外看望徐向前、陈昌浩他们,而张国焘又回到杂谷脑。

到现在,我们也能发现问题了,张国焘本来是和中央慰问团一起出发的,可他从到了关口开始就总是先行一步,和慰问团差开一天的路程。如下图:

按说,张国焘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是党的中央领导,更是慰问团的领导。你应该率领慰问团来四方面军各部慰问,这才是领导应该做的。

但张国焘却自顾自的一个人先行,把部下甩在身后玩捉迷藏,难不成是政治局委员在前面为部下探路?老张的这一行为让慰问团顿感莫名其妙,这领导当的,成慰问团开路先锋了。

其实,这正是张国焘使心眼的地方,在两河口会议上,他少数服从多数不得不赞成北上建议。但是他并没有死心,而是计划提前煽动不明会议真相的四方面军其他干部,对中央产生不满情绪,以达到个人目的。

据陈昌浩后来回忆,张国焘在东门外见到与他和徐向前后,大讲中央红军的困难情形,好的东西一点没谈,谈的都是攻击中央特别是攻击毛主席的东西,把遵义会议前“留苏派”左倾中央的错误领导和遵义会议后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混为一谈。

果然,前期煽动完成后,7月5日,张国焘在东门外召集了红四方面军和川陕省委的高级干部开会。

在这次会议进行中,已赶到东门外的中央慰问团李富春、刘伯承等人正热情洋溢的过来准备慰问大家,却无缘无故受到了不明真相的四方面军干部的质问,弄得大家很不高兴。

“杂谷垴会议”经张国焘添油加醋煽动之后,使红四方面军和川陕省委的部分领导对中央产生了误解。并且,这些误解很快就在四方面军内部滋生蔓延,这对前方的作战无疑是有害的。

八、

后方出现了不和谐,前方的战况也不容乐观。别忘了,此刻的林彪左路军还在毛尔盖等着其他两路军跟进呢,而且时不时有胡宗南的小股部队过来骚扰,等的林总是望眼欲穿。

林彪在前方苦苦等待的同时,张国焘却又搞事情了,7月6日,他通过慰问团的致电中央:

要解决统一组织问题,建议充实总司令部,徐、陈参加总司令部工作,以徐为副总司令,陈为总政委。

林彪的孤军在前方望穿秋水地等待四方面军从黑水河下游往上游进展的消息,张国焘却大谈统一组织问题,提出最高军事机构的人员调整,这骚操作也是让人醉了。

正在指挥前线作战的朱老总和周公,向张国焘发了催促电报:

石碉楼如未打开,望尽先开五个团经马塘到芦花,万勿迁延误时机。龙坝侧击石碉楼部队,亦望速派。

石碉楼,位于黑水河下游北岸的一个藏族村寨,是黑水河沿线的重要交通隘口。茂县方向的红四方面军主力,通过此地才能迅速向上游的芦花地区开进集结。

朱老总认为红四方面军可能从下游向上游进展比较困难,想派其他部队从上游向下游攻击,东西对进,尽快帮四方面军打通黑水河沿线道路。如下图:

而张国焘这边却通过川陕省委发去了一份驴唇不对马嘴的电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西北联邦政府,是在两大主力未会合以前适应客观环境的需要成立起来的。在理论上、在组织上都是正确的,事实上现在已团结了广大的群众在联邦政府的旗帜下而斗争。最近看到前进报上凯丰同志对联邦政府的批评,据云并未经过组织局正式计划,这一批评,我们是认为不正确的。……

好了,咱先别说作为红军总司令的朱老总,换做普通人的你我他,看到这份电报,是什么反应?先不管老张电报里内容对不对,在前方林彪战事吃紧的情况下,你老张的“脑回路”却和大家不在一个频道上,心里是不是有一万匹羊驼经过?

但度量大如海的朱老总为了维护红军的团结,保证前方战事不受影响,对张国焘的逼宫选择了冷处理。而是就最要紧的前方战事,又和周公联名致电张国焘:

……石碉楼既下,请电徐、陈,河东部队应迅速抽调,并应即打通孟董沟到色耳古道路,以便能从多方面进兵。……三军团主力明日向石碉楼进,请将天云所部五个团攻下石碉楼后的部署及与番民有无交涉情形电告。

但令朱老总和周公彻底晕菜的是,张国焘又通过川陕省委七人联署发来一份答非所问、咄咄逼人的电报:

党中央:

  依据目前情况,省委有下列建议:为统一指挥,迅速行动,进攻敌人起见,必须加强总司令部。向前同志任副总司令,昌浩同志任总政委,恩来同志任参谋长。军委设主席一人,仍由朱德同志兼任,下设常委,决定军事策略问题。请中央政治局速决速行。并希立复。

川陕省委作为下级组织却向党中央提出最高军事领导人职务的任命,并且用毫无商讨的口气要求“请中央政治局速决速行,并希立复。”,这在迄今为止的党史上,恐怕是仅此一例。

当时的总理经过长征的艰苦跋涉,身体本身就不好,看到这份电报,急火攻心的他病倒了。

长征时的总理

张国焘视眼前的重要军事行动于不顾,却一个劲的在后方和中央打马虎眼,而此时前方的军情却刻不容缓。

此时,林彪左路军红一军团和红三十军的先头部队,已在毛儿盖与胡宗南部发生激战。因毛儿盖守军为中央军精锐,火力强大,红军缺乏攻坚武器,短时间难以攻克。

此刻的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的干预下,进展仍然迟缓。朱老总不得不让已进至毛儿盖地区的林彪左路军放慢进展速度。

总之吧,之后的情况也差不多,不管前方的朱老总发个什么作战指示,甚至派出部队帮张国焘打通进军通道,但张国焘为了自己的私欲总是腻腻歪歪的和你东拉西扯。

我们前面也说过,《松潘战役计划》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进军计划,对各部队的协同作战提出很高的要求,你就是全神贯注的去执行都充满很多变数,更不用说老张在后方一直和你虚与委蛇。

果然,由于四方面军各部的集结进展受到张国焘的限制和影响,造成他们无法与林彪左路军密切配合,就连整个战役的集结行动都未能按时完成,更不用说攻打松潘计划的执行了。

九、

与红军方面的老张拖后腿导致进展缓慢相对照的是,同期的敌军已基本完成松潘的防御部署和兵力集结:胡宗南在此期间抵达松潘后,其后续部队也源源开到布防,胡敌大部云集松潘,筑工自固,堡垒工事业已构成,敌军已占先机之利。

松潘战役计划,实际上已经处于停滞僵持状态。

总结起来就是,直到7月中旬,林彪的左路军已在毛儿盖地区与胡宗南部展开了长时间的拉锯战,而沿黑水河谷开进的红四方面军主力由于老张拖后腿迟迟无法与左路军形成配合。

但为了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中央再一次做出重大让步。在随后召开的“芦花会议”上,中央做出让步决议:红军总司令仍由朱德兼任。张国焘任红军总政委,是军委的总负责者。徐向前、陈昌浩任军委委员,分别兼任前敌部队总指挥,政治委员。

然而就在张国焘就任红军总政委不久,他就以集中统一指挥为名收缴了一方面军各军团、四方面军各军的密电本。就连军委和毛主席的密电本也收缴了。从此以后,红一方面军与中央隔绝了,与毛主席也隔绝了。当然,远在湘鄂西贺老总的二、六军团与中央的联络也断了。

张国焘在红军处于十分危险的处境下一再卖弄风骚,却忽视了敌军方面。你当老蒋是傻子啊,人家电报侦听技术比红军更先进,张国焘的这一系列骚操作,怎么能瞒过老蒋的耳目。

此刻,捂在被窝里偷笑的老蒋判断红军可能向西北移动,其突围路线可能是两条,一条是从毛儿盖、松潘经腊子口出甘南;一条是从理番出平武、青川、沿阴平故道出文县、武都。

根据对红军军事动向的研判,老蒋对围堵红军北上计划也进行了重新部署。到8月初,胡宗南主力已在松潘地区完成集结,并在松潘修建了机场,配置了战斗机。而薛岳也由雅安进抵文县、平武地区,与胡部靠拢。川军各部也先后占领懋功、北川、茂县、及岷江东岸地区。

在这种形势下,原有的攻取松潘北出陕甘的战略目标已经无法实现。因此,中革军委被迫放弃了原定的《松潘战役计划》。8月3日,中革军委在朱老总的主持下,拟定了《夏洮战役计划》。

而《夏洮战役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要穿越处处是死亡陷阱的松潘大草原,红军将迎来建军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但是再严峻的考验也无法阻挡伟大的工农红军走向最终胜利的步伐。

0 阅读:1

一林话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