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血战百丈关,战略上的失误是任何先进战术都无法弥补的上

一林话历史 2024-04-08 23:01:56

长征走到现在,终于要聊到百丈关战役了。这场战役是我军军史上抹不去的一个痛点,堪称八万虎狼劲旅的四方面军经此一役折损大半,其惨烈程度不逊于中央红军的血战湘江。

按说红四方面军自打入川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以来,一直都是碾压着川军打的。在之前介绍的反六路围攻,强渡嘉陵江,抢夺剑门关与江油关的系列战役中,红四方面军都展示了其勇猛顽强的战斗风格和炉火纯青的战术素养,一度被称之为川军克星。

为什么到了百丈关的时候就马失前蹄,陷入了与优势川军的消耗战、拉锯战,最终因为巨大的伤亡不得不撤出战场呢?

在我搜集资料,学习长征的过程中,随着对更多细节的挖掘和分析,发现在百丈关战役中,红四方面军在战术上依旧保持着原来的高水准,各种迂回穿插、近战夜战的运用依旧娴熟自如。

而四方面军最后折戟百丈关,就是因为张国焘在战略方向预判上的重大失误造成的,这正应了那句著名的格言:“战略上的失误是任何先进战术都无法弥补的”。

本文,我们就透过层层迷雾,认真分析下这场战役背后的种种细节,来探寻下这支虎狼劲旅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下“虎落平阳被犬欺”的。

一、草地分兵之后

接上文:。就在红一方面军通过吴起镇、崂山榆林桥、直罗镇三场战役,三战三胜彻底打服张少帅,在陕北站稳脚跟的时候,南下的红四方面军也迎来了他们的一场生死大战——百丈关之战。

我们在介绍完草地分兵之后,接下来的章节都是接着写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北上陕北和红25军长征的种种转战经历,期间涉及红四方面军的介绍并不多。

所以,我们应该接更早之前的一片文:,这样看才更有连贯性。

草地分兵之后,毛主席率中央红军陕甘支队北上陕甘,向着天险腊子口奔袭而去,这些在之前章节都介绍过了。

陈昌浩和徐向前根据张国焘的密电指示,率领着右路军的红四方面军部分折转南下,由北向南地又重新走进了刚刚走出的那片茫茫大草地。

到了1935年九月底,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右路军红四方面军部分到达大金川北面的党坝,与朱德、张国焘率领的红军左路军会合了。

是的,我们敬爱的朱老总这一次和张国焘待在一起。朱毛本来是不分家的,但这一次,朱老总被迫和毛主席暂时分开了。

不过,这次分别虽然对朱老总来说有点委屈,但却是红四方面军的大幸。如果没有朱老总最后的当机立断,那红四方面军最后就不是折损过半那么简单了。

张国焘此时可谓踌躇满志。他在卓木碉召开的会议上,明目张胆地进行“另立中央”的严重分裂活动。会上张国焘的种种污蔑中央,逼迫朱老总的行为,由于话题比较敏感,我们就不多介绍了。

我们重点从军事上介绍一下这场战役吧。

二、绥崇丹懋战役,所向披靡

两军会合后,可谓是真正的兵强马壮,不仅原四方面军全军会合,此时还增加了红一方面军中的红五和红九两个军团,大约有八万多人。他们的组织架构如下:

总司令:朱德,但朱老总已经被张国焘架空了;

总政委:张国焘;

总参谋长:刘伯承,刘帅也被张国焘安排到红军大学教书去了。

前敌总指挥:徐向前,

政委:陈昌浩,

副总指挥:王树声,

下辖4军、9军、30军、31军及33军。

还有原红一方面军的董振堂红五军团和罗炳辉红九军团,这两个军团人数相对不多,大约有四千多人。

此时四方面军的位置如下图:

这一带地处大小金川的绥、崇、丹、懋地区,历来是少数民族的游牧区。人口稀少、物产贫瘠、地形崎岖、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之前介绍懋功会师的章节里已经介绍过了。

红四方面军的战略目标就是张国焘此前多次提到的占据川西平原,“打下成都吃大米”。而要到达川西平原,就必须经过南面这一片地区,这里是南下必经的前进基地。

从上图也可以看到,在四方面军的北面是茫茫松潘大草地,西面是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南面则是终年积雪不化的邛崃山脉。处于这样一种三面绝境的地理环境下,貌似进击川西平原已经成了红四方面军此时的唯一选择了。

这就不得不让人感到头皮发麻了,张国焘光想着胜利之后吃大米,却不想想万一失败后你该往哪里去?顾头不顾尾,这是张国焘的战略失误之一。

一般来说,真正的军事家,战略家(比如毛主席、曹操、诸葛亮)在未开战之前,都要想好自己万一失败后的退路,通常都要做最坏的打算。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和项羽一样,既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又赶上秦军内部不和的好运气。

但张国焘对自己的战略依旧迷之自信,他还亲自主持制定了《绥丹崇懋战役计划》。

在绥、崇、丹、懋一带的敌军是川军刘文辉和杨森部。这二位都是红军的老对手了,都属于被红军打怕了的主,或许这就是张国焘迷之自信的原因吧。他们的布防如下图:

如果大家觉得他们的兵力布置看起来比较乱,那就只要知道西面这一坨是刘文辉的防区,东面这一坨是杨森的防区就行了。

这一带在地形上均是高山深涧,有利于防守而不利于进攻。如果敌人准备充足,就可以达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但这点小小的困难显然难不倒英勇的红四方面军。徐向前指出,我军的核心要诀就是“快”,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给敌人反应的时间。

我军做出安排,

1、由王树声率领八个团组成西纵队,沿大金川西岸依次攻取绥靖、丹巴;

2、由徐向前亲自率领4军、30军、红9军团,共16个团组成东纵队。东纵队有两个任务:

一是主力沿大金川东岸进攻,依次攻取崇化、懋功、达维;之后派出一部截断抚边至懋功的道路,阻止抚边和两河口的川军前来增援懋功,顺便把他们包了饺子。

3、第三路,以33军和9军27师在梦笔山,马塘一带,准备和东纵队一部围歼抚边和两河口之敌。如下图

计划中的进军路线

10月8日,战斗打响。但刚开始,计划就遭遇了挫折,西纵队在观音桥方向强渡失败。

如果东纵队等西纵队成功后再协调行动,就会丧失战役的突然性,敌人缓过劲来有可能会加强防守,到时候变成攻坚战就麻烦了。

徐向前临时调整部署,让东纵队的许世友第4军强渡到大金川西岸,担负起西纵队的任务。

“天下武功出少林”,出身少林的许和尚果然英勇无比。他率领第4军很快就攻克了绥靖,随即突击丹巴。

第4军渡过西岸后,30军就担负起原东纵队的任务。30军从东岸出发,也是一路势如破竹,他们占领崇化后,兵分两路,向着懋功急进。

而先前在计划中负责和东纵队合围两河口和抚边之敌的9军27师这次开始唱独角戏了,由他们独自去解决两河口和抚边之敌。

9军27师也不负众望,他们11日开始行动,15日攻克了两河口、16日攻克了抚边,19日夜袭并攻克了达维。如下图

实际作战时的进军路线

如上图所示,经过几路大军的突飞猛进,懋功之敌就成了孤敌。在30军和9军27师的左右夹击下,防守懋功的敌人瞬间崩溃,向南溃逃。

我军随即一路向东,攻克日隆关,打通了进击川西平原的通道,绥崇丹懋战役胜利结束。

此战历时仅十余天,我军连克县城7座,击溃敌6个旅,毙俘敌人3000余人。第一阶段作战胜利结束。

三、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

绥崇丹懋战役的胜利,让川中震动。对于四川王刘湘而言,当他发现红军杀了个回马枪后,便亮明了自己的底线:

“只要红军不侵犯川西平原,我们就与他和平相处,以免让老蒋坐收渔利;如果红军非要进攻川西平原,那就等于要了他的老命,只能与红军决一死战了。”

由于四川军阀此时与老蒋矛盾激烈,所以他们并不愿意与红军拼死对抗。他们更希望可以借红军牵制老蒋的中央军,但底线就是红军不能捅他们的成都老窝。

对于中国这块土地上地方军阀与老蒋之间的矛盾,毛主席早在井冈山时期就认识到了,并且他还在八角楼上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那篇著名的神作,深刻阐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如何利用军阀矛盾为革命战争服务。

很可惜,IQ智商差了好几个等级的张国焘还无法认识到这一点。这就是张国焘的战略失误二:对中国社会的各方矛盾缺乏深刻认识,以至于中了老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一石二鸟之计。

张国焘随即又发布了他的第二阶段作战计划:《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这个战役的名称既拗口又复杂。其实战役目标也简单,就是围绕着天全、芦山、宝兴、名山、雅安、邛崃、大邑几座县城而展开的。

从红四方面军的位置到达川西平原,有几个选择啊:

1、从汶川出发,向东北方向走茂县,出北川和江油,走这一路还可以顺便回老家川陕根据地逛一逛。

2、从汶川出发,向东南方向走灌县可直下成都。

3、从日隆关翻越五千米雪山,经过一段高山深涧后,依旧可以到达灌县并威胁成都。

4、从达维出发,从正南方向翻越夹金山,然后走青衣江河谷,到达宝兴、天全、芦山、名山、雅安地区。这里有公路直通东北方向的百丈关,进而可到达成都。如下图

从通行难度来说,走前三条路实在是太困难了,都是高山深涧,人烟稀少,物资补充不易,而且北川灌县太靠近成都,敌人有重兵防守,想要攻克实在不易。

而走第四条路则便利许多,只要翻越夹金山,就能沿着青衣江河谷而下,而红四方面军还可以在天芦名雅地区补充一波物资,然后东出百丈关直逼成都。

所以,我军决定先取天芦名雅地区。

我们再看看川军这边的布防情况:如下图

由于红四方面军的战略意图越来越明显,这让四川王刘湘坐立不安,他赶紧加紧布防,从东北到西南依次是:

1、北川、江油那一坨为川军孙震部,他们的目的是阻止红四方面军回老家川陕根据地。

2、茂县,里番、灌县那一坨为“傻儿司令”范绍增部。我们在反六路围攻章节里介绍过傻儿司令,一个“看起来比猪都笨,实际上比猴都精”的家伙。

3、灌县到宝兴那一坨为“水晶猴子”邓锡侯部。邓锡侯也是四方面军的“老朋友”了,我们之前介绍过,曾在剑门关—江油关之战中被四方面军打得怀疑人生。

4、青衣江河谷至宝兴那一坨为杨森部。杨森最出名的地方就是,他的合法妻子有12个,但给他生了多少个儿子,他也不知道。

5、金汤、泸定、汉源一坨为刘文辉部。刘文辉是刘湘的叔叔,在和侄子刘湘争霸四川的战斗中败北,被刘湘撵到了贫瘠的西康省去了。

6、在天全和芦山两个县城,刘湘放了两张王牌,郭勋祺的模范师和杨国珍的教导师。郭勋祺也是红军“老朋友”了,曾在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前的土城战役中让毛主席都吃了他的亏。

川军这些将领里,能打的有三位:郭勋祺、杨国珍、傻儿司令范绍增。另外,刘湘的川军主力正在朝成都紧急开进,川军先后集结的部队达到了20万左右。

最后,当然少不了蒋委员长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整个川军防御体系的后方是中央军薛岳的两路纵队。他们随时待命,只等老蒋一声令下,或进攻红军,或收拾川军。

所以,最阴险的还是老蒋,事实也证明,如果没有老蒋最后的趁火打劫,红四方面军最差的结局就是和川军形成对峙,不会败得那么惨。

四、天芦名雅邛战役,势如破竹

红四方面军的目标是占据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

这几座县城之间有什么规律呢?如下图

规律就是:这几座县城就像北斗七星一样,拱卫着富饶的川西平原。

占领了这一线,便可虎视整个川西平原,兵锋可直指成都。只要军队力量足够强大,那么便可依托这几座县城,将川西平原以及成都尽收囊中。

现在,红四方面军把主攻方向选择在这一线,其战略目的十分明显:占领整个川西平原,拿下成都。

红四方面军向着川西平原的进攻开始了。我军的计划也不复杂:如下图

为了分散敌人的兵力,我军先派出三路疑兵和牵制性部队,分别威胁范傻儿部,邓锡侯部,还有最南面的刘文辉部,目的就是让他们别挪窝,待在原地别动,迫使敌人不能增援。

然后集中两路主力率先打击薄弱之敌,我军准备先拿杨森开刀,待夺取天芦名雅后在进攻川西平原最后一道关卡——百丈关。如下图

1、许世友的4军和罗炳辉红九军团组成右纵队,由倪志亮任纵队司令员。他们从丹巴出发,许世友的4军为主攻,向金汤,天全方向进击。罗炳辉红九军团则迂回汉源方向,威胁刘文辉的后路。

2、30军,31军93师、9军25师组成中纵队,王树声为纵队司令员,李先念为政治委员。他们从达维翻越夹金雪山,击败杨森后,主力围困芦山,一部向邓锡侯防线运动,威胁邓锡侯增援路线。

3、9军27师和军直属76团组成左纵队,陈海松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任务是:翻过夹金山向芦山大川场进攻,得手后立即兵分两路东向大邑、邛崃出击,目的是阻止住邓锡侯部援军。

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即将开始。

我们先来看看中路纵队的作战情况。

他们从北向南翻越夹金山,第30军88师首先来到了山脚下,在这里由原先在懋功一带被红军打怕了的杨森部20军的3个旅8个团防守。

杨森什么人?川军著了名的老油条。对他来说,如果与红军拼个你死我活,那不是便宜了刘湘和其他军阀吗?而且万一自己身有不测,可就害苦了自己的12个老婆。

所以此时他绝不能拼死抵抗,于是他只留下一个团,便带着大军往南撤了。

这一个团哪里抵得住红军的攻击,刚一接触,这个团就纷纷向南溃逃。于是红军轻而易举的拿下了宝兴县城,其前锋逼近芦山县城。如下图

同时,另外一路许世友的4军同样也是一路高歌猛进,把沿途防守的川军打得溃不成军,很快便来到了天全县城。

而防守天全县城的,就是当初在土城战役中打得中央红军一渡赤水的川军将领郭勋祺。

刚刚升了官的郭勋祺不管是对红军还是川军的其他部队,都一律蔑视,他决心要死守天全,可惜他这次遇到的是少林将军许世友。

此时两路大军的态势如下图

中路军一路势如破竹,连灭灵关镇、双河场小股敌人后,跟着杨森溃兵便来到了芦山县西北面的喇叭山口上。杨国珍在此地的布防如下图

可以看到,杨国珍除了在芦山县城安排守军外,还在城外的左右山地上设置了伏兵。他还在山口那也派出了一个营的兵力作诱饵,想把红军引进自己的伏击圈来,就看红军上不上当了。

对于这个伏击阵地他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他布置这个阵地的启发就来源于红军战术里的诱敌深入。

大家也可以把自己代入成红军指挥员,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只可惜论玩“诱敌深入,穿插迂回”,徐向前可以称得上是祖师爷了。杨国桢这点伎俩,怎么可能逃得过他的眼睛。我们看看红军是怎么应对的,如下图

可以看到,我军在双河场那已经兵分三路了,一部从大路来到山口,遇到了杨国珍的诱敌部队,另外两部从他的侧翼夹击过去。

就在杨国桢感觉一部分红军进了他的火网后,却突然发现在芦山岗阵地的侧翼突然出现了大量的红军。

这个时候,杨国桢才反应过来,这一部红军之所以上钩,恰恰是他们故意上钩,由此便可集中兵力打击他的侧翼,攻下芦山岗的制高点。

就在杨国桢狐疑之际,芦山岗阵地侧翼的红军发起了猛烈进攻,而在一开始故意上钩的这一路红军也配合山上的红军夹击而来。

由于川军阵地的枪口是对着面前的公路布置的,没有对付侧面的心理准备。红军从侧面的这一夹击让川军始料不及,就在他调转枪口之际,三路红军已经杀上山来,并迅速抢占了制高点。如下图

杨国桢发现芦山岗的制高点被抢占后,想要增援已经来不及了。很快,因为芦山岗的丢失,川军布置在芦山外围的防线立刻呈现崩溃的迹象。

战斗进行到第二天,芦山县城外围的川军阵地不断被压缩,所有预备队都投入了战斗,也没能挡得住红军的进攻。

杨国珍一看红军快打到县城了,便把山上的溃兵都叫回城内,打算固守芦山县城。

因为他是这么想的:红军没有重武器,攻坚肯定不行;如果自己能在芦山坚城之下拖住红军,等西面天全县的郭勋祺过来救援的话,还是能来个里应外合,把红军消灭于坚城之下的。如下图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看看南面,防守天全的川中名将郭勋祺能不能来救援他了。

六、虎将许世友对阵川中名将郭勋祺

郭勋祺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在四渡赤水前的土城战役中让中央红军作战失利,那场小战役也是毛主席军事生涯中唯一的一次失利。

能让毛主席失利,让他在川军中可有的吹了。然而,此刻的他却一点也不能淡定,因为他此刻的对手是少林猛将许世友。

在左路军进攻的同时,许世友也率领4军从丹巴—金汤—石关方向朝着天全进攻而来。

他的进兵路线如下图

许世友在石关首先遇到川军一个旅,旅长叫袁国瑞。

这个袁国瑞不知大家记得否,就是当初中央红军飞夺泸定桥时泸定桥的那个“打折旅长”。

当时老蒋原本是派刘文辉一个军去防守泸定桥的,结果刘文辉接到命令后,派了袁国瑞一个旅去防守。袁国瑞接到命令后,又派了一个团去防守,这个团长叫李全山。最后李全山又派一个排去防守。

层层打折之下,最终的结果就是,泸定桥的守备兵力只有一个排,红四团得以飞夺泸定桥。这在前面我们详细介绍过:。

所以,我们叫袁国瑞为“打折旅长”,叫李全山为“打折团长”。

由于在泸定桥战斗中袁国瑞损失较大,刘文辉就派他来防守石关这个小镇。此刻的李全山也在,这对难兄难弟一起被发配来守这么一个小山口。

就在这时,许世友的大军到了。一顿凌厉攻势之下,袁国瑞溃不成军。李全山急忙问,该怎么办?袁国瑞说,只能凉拌了,赶紧跑吧。

随即,袁国瑞带着李全山一路向天全方向溃退而来。等两位难兄难弟逃到天全县城外时,郭勋祺却紧闭城门,不让他们进去。

郭勋祺还拔出手抢威胁道,后退者死,让他们回去顶住许世友的进攻。

李全山急忙问袁国瑞该怎么办?

袁国瑞恶狠狠地说:“你知道我们川军最后保命的法宝是什么吗?“

李全山莫名其妙地回答:“不知道啊,旅坐有何高见”。

袁国瑞提高嗓门说:“那就是我们要狠起来,自己人都不放过,给老子打开天全城。”

俗话说:“狗急了还跳墙了”。在袁国瑞的命令下,这股溃兵的求生潜能瞬间爆发,他们也不管郭勋祺的模范师有多么牛逼了,朝着郭勋祺的防线一顿枪炮就招呼过去了。如下图

郭勋祺虽然是川军名将,但他和他的小伙伴们也被袁国瑞这犯上的举动给惊呆了。自己的模范师还真就挡不住这股溃兵,纷纷后撤,给袁国瑞让出了一道口子。

袁国瑞一看有门,就带兵进入城内,但他也不敢在天全久待,随后就一路逃之夭夭。

就在郭勋祺刚送走袁国瑞这个瘟神之际,许世友的第4军也到了天全城外。

许世友来了一看,郭勋祺的防守部队已经依托大岗山构筑好了阵地,山前有两条交叉河流作为阻挡红军的天然屏障。

许世友虽然是著名的猛将,但他并不莽撞。在白天的时候,他让部队正面攻击了一会儿,探了探大岗山上川军的火力点。

到了晚上,他派出了精干的侦察连,于半夜摸上了大岗山高地,悄无声息地摸了高地上的川军一个营。如下图

随即,正面攻势再次展开,侦察连则从侧翼发起进攻。由于是天黑,川军并不擅长夜战,一听侧后传来枪声,他们也不知道虚实,人心惶惶的慌忙撤退。

许世友指挥正面部队开始越河追击,两军在山地展开争夺战。

与此同时,许世友派出云龙兄带领他的独立团从上游渡河,绕着天全县东面的山地夜行军,出其不意来到了天全的北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城内。如下图

城内顿时大乱,云龙兄一边在城内到处放火,一边寻找郭勋祺的司令部。郭勋祺也没有了往日的名将风范,吓得赶紧换上士兵的服装逃命。

随后,逃出天全的郭勋祺还指挥其后续部队,准备在大岗山阵地和红军死拼一会。无奈兵败如山倒,在红军的勇猛突击下,加上川军不擅长夜战,郭勋祺的模范师纷纷溃退。

郭勋祺一看大势已去,现在也别谈救援芦山的杨国珍了,还是自己逃命要紧。他急忙率领溃兵向飞仙关溃退而去。如下图

七、红四方面军迎来最高光的时刻

郭勋祺这一逃不要紧,可把此刻还在芦山县城困守的杨国珍给坑哭了。

因为许世友在打跑郭勋祺,占领天全县后,他并没有歇着。而是随后就派出部队,配合中路纵队迂回进攻芦山城。

杨国珍彻底绝望了,如果许世友上来把自己的退路堵上,自己可就真成瓮中之鳖了。

想到这,杨国珍也急忙率余部向飞仙关撤退而去。如下图

我军右、中两路纵队汇合后,又一鼓作气攻陷名山。

就这样,经过了十几天的战斗,红四方面军夺取了宝兴、天全、芦山、名山四座县城,占领了青衣江以北,懋功以南的大片地区,红四方面军迎来了南下最为高光的时刻。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不管前面的杨森,还是后面的郭勋祺和杨国珍,我军都没达到全歼敌军的目标,让这些川军最后都溃逃了,并没有让川军伤筋动骨,这件事让徐向前痛心疾首。

此时,红四方面军已经造就了直取成都的强硬态势,兵峰直指百丈关。此时的敌我形势如下图

自张国焘确定南下方针以来,他也没有预料到会有如此顺利,原来中央红军所说的川军战斗力如何强悍,在张国焘此时看来也不过如此。

八、毛主席挽救四方面军的一次努力

站在芦山县城的高处,眼看兵锋所指的川西平原,眼看“即将到手”的整个成都,此时的他颇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于是,春风得意的他给陕北中央发去了一封电报:

“这一胜利打开了川西门户,奠定了建立川康苏区胜利的基础,证明了向南不利的胡说,达到了配合长江一带红军发展的战略任务,这是进攻路线的胜利。

甚望你们在现地区坚决灭敌,立即巩固扩大苏区和红军。并将详情电告。”

张国焘的洋洋得意让毛主席忧心忡忡,因为他明白现在四方面军虽然一路凯旋不断,但胜利中依然潜藏着巨大的危险。

他太了解中国这块土地上老蒋与各派军阀的矛盾斗争了,也了解敌我博弈局势的发展变化规律了,在老蒋和四川军阀的战争资源还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前,一时的胜利是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的。

四川军阀在与老蒋矛盾剧烈的时候,他们是不愿意与红军过多对抗的。但是,一旦他们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时,那么这些军阀就会迅速地团结起来。不仅如此,就连军阀与老蒋之间,也会在此刻联合起来。

因此,在张国焘看来的高光时刻,恰恰是红四方面军最危险被动的时刻,只是以他的智商,此时还无法认识到这一点的,这是张国焘的战略失误三。

带着这种担忧,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中央领导给张国焘发去了一封电报:

中央对四方面军战略方针的指示电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二日)

(甲) 我一、三军团已同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在陕北会合,

现缩编进行粉碎敌人围攻的战斗。

(乙) 中央及中央政府、红军陕北间工作,槎正与白区党及国际

取联系。

(丙) 对时局中央已发表宣言,检查政府及中革军委工作,将来

再发宣言号召抗日反蒋战争重申诸协定。

(丁) 你们总司令及四方面军名义,在中央历次对蒙古的范围内

发表主张外,不得用此名义作任何表示。

(戊) 关于方针你们目前应坚决向天全、芦山、邛崃、大邑、雅 安发展,消灭刘、邓、杨部队,求得四方面军的壮大,钳制川敌主力残部,以求川、陕、甘、晋、绥、宁西北五省局面的大发展。

(己) 你们战况及工作情形,应随时电告党中央。

我们重点看电报第五条:“关于方针,你们目前应坚决向天全、芦山、邛崃、大邑、雅安发展,消灭刘、邓、杨部队,求得四方面军的壮大,钳制川敌主力残部,川、陕、甘、晋、绥、宁西北五省局面的大发展。”

远隔千里,却对四方面军面临的局势了如指掌,这就是领袖的眼光。如下图

毛主席在这份电报里的意思是:

1、你们目前不能向成都方向发展了,而应该在现地区歼灭刘文辉、杨森、邓锡侯的残部,我们上图也可以看到,此刻的雅安、荥经、汉源还没被攻克,成为下一步进击成都的隐患。

2、巩固现有根据地,以求得红四方面军在这里的发展壮大。

但此时的张国焘却对这番忠告充耳不闻,他想也没多想,就继续按他的计划走。

可以说,这最后挽救四方面军命运的一次机会,就这样被张国焘给耽误了。红四方面军与川军的最后对决—百丈关战役,也就无法避免了,我们下回在介绍吧。

0 阅读:0

一林话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