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买不到票想回家的云南大学生们
跳起家乡的舞蹈
“摇”着回家的视频引发了网络热议
这一活泼有趣的“回家方式”
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和喜欢
寒假来了
玉溪的同学们买到票了没?
这些“摇”回家的舞蹈赶紧学起来!
玉溪花灯戏
花灯戏是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其突出特征是手不离扇、帕,载歌载舞,唱与做紧密结合。玉溪花灯戏是花灯大家庭中独特的艺术明珠,于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玉溪花灯戏包含着花灯小唱、花灯歌舞、花灯小戏以及花灯剧四重魅力,不拘一格的玉溪花灯戏,歌声与舞蹈相互交织,展现出了充沛的生命力和无拘无束的内容。 在玉溪,无论是在公园、广场或是庭院、村寨,都能看到花灯表演,“崴花灯”已成为玉溪人的精神食粮,而玉溪,也有着“花灯之乡”的美誉。
虎掌舞
彝族将虎作为图腾崇拜,虎掌舞是玉溪市易门县绿汁镇木厂村委会白沙坡村彝族群众“过小年”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
虎掌舞又称“跳老虎”,是一种糅合了虎的神性和彝族人生活经验的古朴舞蹈。每年正月十二至十五,从清晨到夜晚,整个白沙坡村都成了虎掌舞的场地,村民披“虎皮”、描“虎眼”、皮鼓一响、调子一唱,众“虎”就在村里亮相,挨家挨户跳虎祝福,祈求“虎神”护佑彝家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宅平安。苗族芦笙舞
华宁县的苗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自己独具鲜明民族特色的各种艺术形式,其中苗族芦笙舞充分展示了其民族的宗教信仰、生活面貌、审美情趣、民族心理素质及性格特征,在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是一种以男子边吹芦笙同时以下肢体(包括胯、膝、裸)的灵活舞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苗族舞蹈。主要以男性独舞和集体舞为主,一般在花山节、丧事和平时玩乐时跳。芦笙舞的动作敏捷、刚健有力、欢快自如,舞者自吹自跳。简单的舞蹈套路有:“探路步、上河滩、双踏浪”;另外难度较大、技巧高的动作和组合有:“滚地笙、双脚蹬天、望家乡”等。
苗族跳三桩
“跳三桩”是易门县歪头山苗族(花苗)独有的一种民间舞蹈,它融民间舞蹈、音乐、杂技为一体,由“滚锅”“滚刀”“跳桩”“架花”“顶碗”等5大套路近30余套动作组成。动作难度高,观赏性强。按照传统,只在苗族传统节日“花山节”上表演。
“跳三桩”以口传身授方式世代传承延续,其凝结了苗族先民迁徙历程的艰辛与期盼,展现出苗族坚韧顽强的民族性格,高难度的舞蹈动作令人叫绝。彝族花鼓舞
彝族花鼓舞,彝语称“者波必”,是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流传最广和最主要的一种民间舞蹈。旧时主要用于丧葬时跳的祭祀性歌舞,旨在送灵归祖,如今,彝族花鼓舞适应社会发展,衍生了艺术表演新功能,成为峨山县每年“咪嘎哈”“开新街”“火把节”等活动场合必不可少的表演。
彝族花鼓舞分急鼓和板鼓两个部分。急鼓动作较快,热情奔放,刚劲有力;板鼓庄重沉稳、轻柔舒缓。一支花鼓舞队配有“箐鸡尾”龙头、花鼓、槌与白手巾、大钹、小钹、小铓。彝族花鼓舞的舞蹈动作非常丰富,特别是脚部的动作千变万化,有踩、踏、蹬、踢、跺、顿、蹲、绕、弹、崴膝以及吸腿空转、吸腿绕脚、双脚纵步等复杂的技巧动作。动律重心朝下,不间断跳跃,共有“拜四方”“螺蛳转”“鬼跳脚”“割荞调”等35个表演套路,体现出彝族舞蹈复杂多变、轻快灵活、刚劲激越的艺术特征。
花腰傣舞蹈
花腰傣舞蹈以婀娜多姿的舞姿、独特的服饰和热情洋溢的氛围而闻名,是傣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也是傣族人民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
花腰傣舞蹈的舞姿以柔美、流畅为特点,舞者们身躯轻盈灵动,舞动中展现出碧波荡漾的感觉,再搭配上独特的花腰傣服饰,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傣族人民热情开朗,花腰傣舞蹈中也充满了热情洋溢的氛围,舞者们通过欢快的舞姿、动感的音乐和饱满的表情,向观众传递出无尽的喜悦和快乐。
彝族烟盒舞
彝族烟盒舞流传于新平县扬武镇鲁奎山和磨盘山一带,彝语称“楂奇比”(团团转)或“尼盖比”(跳姑娘),俗称“跳乐”,属传统自娱自乐性舞蹈。跳烟盒舞时人们围成圈,脚步统一,边弹边跳,现场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扬武彝族烟盒舞以四弦、三弦、牛角二胡、烟盒为乐器伴奏,人数不限。在跳烟盒舞的时候,男的弹奏乐器定乐调,女的手弹烟盒起舞,乐调复杂,舞步以双腿下蹲、骤起提步和双手下垂、小臂摆动为主要特征。
哈尼棕扇舞
棕扇舞是哈尼族所喜爱的具有悠久传承历史、最有代表性、全民性的传统舞蹈。在哈尼族的“昂玛托”“苦扎扎”“十月年”等传统节日,以及“莫搓搓”葬礼等人生礼仪活动中,都要跳棕扇舞。
现在流传的棕扇舞套路有60多种,舞蹈多用腿部颤动、起伏开跨及大小手臂的甩转等动律。女子的舞步以“猴子作揖”“鹭鸶寻鱼”“老鹰叼小鸡”为主,男子多用“老熊搂腰”“老熊洗脸”“猴子搂腰”等动作。舞蹈的伴奏乐器主要是牛皮鼓、铓、钹、唢呐、三弦等。伴奏音乐大致分为自由节奏、打击乐伴奏、自由伴唱、唢呐与打击乐伴奏等类型。棕扇舞的伴奏音乐铿锵有力,舞蹈动作朴拙厚重,彪悍风趣,是哈尼族民族性格的体现。
傣族狮子舞
元江傣族狮子舞从宋代流传至今,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吸收了南北舞狮文化,是西南少数民族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逢年过节和傣族重大节庆,元江都会举办舞狮活动,寓意吉祥和祝福。
元江县傣族狮子舞也叫“和平狮舞”,由两人扮演狮子,一人展示驯狮动作,是集傣族传统的傣拳、大刀、棍棒等武术表演为一体的民间传统舞蹈。傣族狮子舞以牛皮鼓、锣等打击乐为伴奏,以点合拍,节奏鲜明,表演时由两人扮演狮子,一人扮驯狮者,手拿绣球或驯棒、大刀在前面或稍侧面指挥套步,表演风格独特。舞蹈动作有左右上下摆动狮头、横跨、直走、蹲、跳过桥、翻滚等。
来源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