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毛主席连问一少将三个问题,听完回答后拍板:总政交给你了

历史小书生短视频 2024-01-25 09:32:10

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认可。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开始于土地革命时期,而在军队中设立总政治部则始于苏联红军,其目的是为了管理军队中党的工作同时组织实施政治工作。

1931年2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正式成立。1932年初,又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并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分离出来,由党中央和国家直接领导,成为了一个单独的机构。

可以看出,仅仅一年时间,在军队中开展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越发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战争年代,毛主席、王稼祥、任弼时、刘少奇等均出任过总政治部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为继续在全军搞好政治思想建设,保证人民军队内部的团结和稳定,总政治部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1950年4月,罗荣桓出任总政治部主任

罗荣桓有着“政工巨匠”的美称,毛主席曾明确表示“做政治工作就需要荣桓同志这样的干部。”

1927年9月,“三湾改编”后,愿意继续追随毛泽东上井冈山的只有几百人,罗荣桓便是其中之一。毛主席后来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的采访时,提起当年的这段经历时,曾说道:

“当时部队的纪律很差,政治水平很低,指战员中有许多动摇分子,开小差的很多……但是,在这支最早的部队里,有许多人始终忠心耿耿,直到今天还在红军中,例如罗荣桓……”

土地革命时期,根据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军队开始做群众工作。时任工农革命军第三营九连党代表的罗荣桓十分重视群众工作,他以身作则,将自己的行动化作无声的命令。

罗荣桓深受战士们爱戴,是红军优秀的党代表之一,这跟他平时的工作不无关系。

每次在战场上,打仗时罗荣桓总是冲在最前面,撤退时他又始终跟在队伍最后面掩护。行军途中,战士们总能看到罗荣桓不是扛着受伤的战士就是扛着枪,每天晚上他还要查寝,帮战士们盖好被子……

在对战士们事无巨细的照顾中,罗荣桓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关于在军中开展政治工作的经验。

从红军时期开始,根据组织安排,军中的干部们有时做政治工作,有时又做军事工作。无论是政治工作还是军事工作,他们几乎都是从零开始,最底层开始。罗荣桓也不例外。

但有一点不同的是,罗荣桓成长为了一名军政兼备的元帅。通过多年实践,他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能力获得了党内一致认可。

罗荣桓在担任总政治主任期间,正好赶上了抗美援朝。为了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罗荣桓积极开展工作,做好宣传动员,为志愿军调配高级政治工作人员,先后组织了多场慰问志愿军的活动。

除了关心志愿军的情况外,罗荣桓还特别注意同朝鲜人民军的交往。在与志愿军一些干部进行谈话时,他总是叮嘱“一定要做好团结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让国家干部进入合适的位置发挥最大的作用,罗荣桓进行了仔细研究,他亲自同许多干部进行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每次回忆起这个场面时,不少干部仍然倍感温暖。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逝世。临终前他留下了一段遗言:

“我尽力争取不死,继续为革命奋斗,如果死已来临,我也决不畏惧、绝不发愁。我给你们留下的只是党的事业,别的什么都没有。我的遗嘱是一句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跟着毛主席走!”

1956年12月,谭政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谭政出生在一个绅商家庭,家庭条件优渥,原名谭世铭,这寄托着家族对他日后光耀门楣的期望。

谭世铭从东山学堂毕业后,回到家乡当起了一名老师。然而,早已接受过革命思想和先进文化洗礼的谭世铭怎么可能甘于待在家乡当老师呢。

1927年春,谭世铭离开了家乡,投奔妻兄陈赓,陈赓当时在国民革命军中当兵。同时,为了表明自己与封建旧社会割裂的决心,谭世铭正式改名谭政。此后,教书先生谭世铭成为了历史,而革命战士谭政正式诞生。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员遭到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的清洗,谭政的处境也十分危险,但他心中毫无惧意,甚至表示“只要真理在,不怕头颅掉。”

不久,谭政便参加了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部队来到了三湾村,并在这里进行了至关重要的“三湾改编”,谭政亲眼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并聆听了毛主席的讲话。这让他对革命事业的成功抱定了必胜的信念。此后,他便跟着毛主席上了井冈山。

参加红军后,谭政被问及枪法如何,能否打中敌人时,刚刚参军没多久的谭政只能摇摇头回应。虽然不擅长枪法,但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武器——笔。

1928年2月,毛主席亲自点名谭政担任自己的秘书。此后一年多时间里,谭政和毛主席住在一起,一个里间,一个外间。他们一起熬夜,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工作。

不抽烟的谭政还在这一时期学会了抽烟,而且还抽得很猛。对此,毛主席还曾开玩笑说“我这个大烟筒熏出了个二烟筒。”

谭政在回忆起这段跟毛主席一起工作的经历时,还感慨道:

“我很幸运,一开始就得到毛泽东思想的哺育,更难得的是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亲自哺育。”

谭政亲自见证了毛主席在处理党内外复杂情况时的工作,并深受其影响。这奠定了他日后在政治工作上大有所为的重要基础。

在革命战争时期,谭政取得了军事生涯中的两个重大功绩,分别是1929年协助毛主席起草了《古田会议决议》和1942年在毛主席、周恩来等同志指导下写成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

从革命战争时期开始,谭政便担任了各级政治部主任。他的经历贯穿了红军政治工作从创建、到发展再到成熟的全过程,这些都是谭政在日后开展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和财富。毛主席评价谭政是“谈政”,这也是对他最高的评价。

谭政在主持总政治部工作期间,认真负责,为我军的现代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还十分重视在军中开展文化教育,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指导和教育。这一时期,总政治部和各级政治机关在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方面进行了重要的实践。

1964年,萧华担任总政治部主任

经过几十年战火的淬炼,萧华逐渐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军事将领,同时,他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政治工作者。

萧华的政治工作实践是从长征时期开始的。1934年,18岁的萧华已经在红一军团担任二师的政治委员了。虽然年龄小,但在凝聚人心方面他却显得异常老练。

萧华以身作则,关心爱护战友,给他们讲述行军知识,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身体情况,一旦发现有战士出现消极情绪,他便及时送上鼓励,帮忙开导。

萧华十分重视在军中开展宣传工作,为了鼓动士气,他选择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点燃战士们战斗的豪情壮志,此外,喊口号、唱歌等也都是萧华用来提振士气的方式。

萧华虽然是政工干部,并在政治工作方面表现突出,但他同样也是军中的一员猛将,打起仗来始终不顾危险冲锋在前面。

萧华在政工方面的工作能力有多厉害,从他当年顺利带领部队从彝族地界借道便能够看出来。这也让他逐渐总结出了关于开展统战工作的经验教训。

新中国成立后,萧华在全军开展了“向文化大进军”运动。当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文化水平高的战士所占的比例很低,大多数战士的文化水平都处于初小一下,有些甚至都不认识字。这样的状况严重阻碍了解放军现代化建设。

因此,当萧华一提出在军队中开展文化教育的建议后,便得到了毛主席的赞同和支持。

此后一段时间里,军队成为了一个“大学校”,全军战士们开始了轰轰烈烈地学习文化运动。为尽快推动这一运动开展,各级政治机关迅速将超过5万名的文化教员分配到了军中。

在学习过程中,军中也难免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战士产生了“不怕打仗,害怕进考场”的消极情绪,还有部队则发生了军事训练松懈的现象。

针对这些情况,萧华提出了“学文化八法”:

激发热情、培养兴趣,联系实际、结合工作,突出重点、用中求学,就近求师、随问随学,点滴入手、积少成多,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循序渐进、不断摸索,总结经验、稳步提高。

这些办法帮助军中战士们能够更容易接受文化教育,不少同志表示:

“经萧主任一理顺,思路明确了,办法也有了,政治理论教育一定能抓好。”

1953年5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全军指战员的文化水平明显提升,为我军推进现代化建设扫清了一个障碍。

1970年,李德生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李德生是解放军中一名杰出的军事家,从一名传令兵开始,在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和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后,他逐渐成为了一名会打仗、打胜仗、打硬仗的将领。

抗美援朝期间,李德生率领第35师参加第五次战役。当时,李德生的35师接到的命令是阻援,同时攻占加里山。根据情报显示,当时据守加里山的是南朝鲜部队。结果,打起来后才发现,守军是美军38团的两个营。

面对美军强大的火力轰炸,李德生的部队被压制得难以动弹。为了想办法完成任务,李德生当即改变战略,要求部队从侧面迂回。最终,守军被志愿军全歼。

紧接着,李德生又马不停蹄开始指挥志愿军切断洪杨公路,阻止敌军会合。在这里,李德生率领部队同敌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尽管我军在武器装备方面处于绝对的劣势,但全体志愿军战士们斗志昂扬,抱定必死的决心要完成任务。

最终,美军战败,我军缴获了大批先进的武器装备。

在异常惨烈的上甘岭战役中,李德生更是率领前线部队浴血奋战,击退敌人数百次进攻,最终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从李德生的经历来看,他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然而,他在后来被毛主席亲自点名出任解放军总政治主任。

当时,毛主席提出要调李德生进京并担任总政治部主任一职时,还遭到了个别人的反对,这些人给出的理由是“李德生在中央工作的时间很短,资历不够;更何况,他更擅长指挥作战,并不适合搞政治工作。”

这些反对的声音并没有影响毛主席的决定,很快,李德生便开始主持总政治部的工作。

事实证明,毛主席并没有看错人。李德生担任总政治部主任期间,在周总理和叶剑英元帅的领导和支持下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

1973年12月,李德生调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离开了北京,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一职空缺,毛主席打算选一个人来负责总政治部的工作。

同年12月21日下午,毛主席在与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田维新谈话时,接连问了他三个问题:“你是哪里人?你知道曹植埋在哪吗?那个地方的左边有个湖,你知道叫什么名字吗?”

田维新听后,一一作了回答:“主席,我是山东东阿人,曹植埋在了鱼山。”说完,田维新稍作停顿,犹豫了一会儿,才又说道:“不过,要说有个湖的话,离鱼山还有段距离,叫东平湖。”

毛主席听后,满意地点点头,说道:“这就对了,以后总政治部就交给你负责了。”

田维新认为自己资历浅,缺少经验,向毛主席推辞,然而,毛主席却十分信任他,并明确表示“就交给你负责。”

此后一年,总政治部主任处于空缺状况,但相关工作却一点儿没有耽误,因为有田维新在负责。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6 阅读: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