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0岁的老人坐车晕车严重,子女用假方向盘给老人模拟开车来缓解晕车老人的不适,老人坐在后排,双手紧握“方向盘”,双眼注视着前方,聚精会神地“开”着车。
家人在旁边当起了教练,若有其事地认真指挥着,“妈,要掉头”、“箭头是往那个方向走”,“方向要回正了”,时不时还搭手帮着回一方向盘,同时还不忘夸老人,“看我妈晓得咋个走”、“妈还比你(司机)转得好”,“看我妈的方向回正了”。仔细一看,才知道原来老人手里握着的是一个方向盘皮套。老人就这么一路“开”着车,顺利到达目的地。
(视频来源:人民日报)
子女这一“哄骗”行为,既充满创意又饱含亲情,体现了对老人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陪伴。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往往藏着最动人的温情。用假方向盘给老人模拟开车来缓解晕车老人的不适,这看似简单甚至有些诙谐的举动,实则是亲情最生动的演绎,充满了创意与爱意。
晕车,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困扰,严重还会呕吐。而对于老人而言,晕车带来的不适可能更为强烈。在长途旅行或者日常出行中,晕车的折磨让老人对坐车心生恐惧。因此,很多晕车的老人,担心给人添麻烦,更加不愿和子女一同出行。我婆婆也这样,过年走亲戚,路程近一点的,她宁愿自己蹬三轮车,也不愿坐儿子们的车,远一点的她就不去了。我们好像都习以为常了。
然而,视频中的子女们没有选择忽视这一问题,而是开动脑筋,想出了用假方向盘给老人模拟开车的办法。这个创意的诞生,源于对老人的关心和心疼,他们不愿看到老人在旅途中遭受晕车的痛苦,于是另辟蹊径,寻找解决之道。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一个向盘皮套,看似普通的道具,在这一刻却承载了满满的亲情。当老人手握“方向盘”时,感觉自己真的成为了掌控方向的司机,注意力从晕车的不适中转移开来。在“开车”的过程中,子女们在一旁耐心地教着,不停地夸赞着,老人的注意全集中在“开车”上,完全顾不上晕车了。这种陪伴,不是简单的坐在身边,而是全身心地参与到老人的感受中,用实际行动去缓解老人的不适。

网络视频截图
这一行为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对老人身体上的关怀,更是对他们心理上的呵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在面对晕车这样的问题时,可能会感到无助和无奈。而子女的这一创意举动,让老人感受到自己依然被重视、被关爱,他们的需求被认真对待。这种心理上的满足,对于老人来说,远比物质上的给予更加珍贵。
迫于各种压力,人们往往忙于工作和生活,忽略了对老人更多的陪伴和关心。而这个用假方向盘模拟开车的场景,无疑是一个温暖的提醒。它告诉我们,亲情不需要华丽的言辞和昂贵的礼物,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创意,一份细致入微的关怀,就能让老人感受到无尽的爱。
说老人是“老小孩”,这话一点不假。上了年纪后,他们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心理也会变得更加敏感,更脆弱。就像小孩渴望被关注、被呵护一样,老人也需要家人的陪伴与耐心。有时候,他们可能会像小孩般固执、任性,这时不妨像哄小孩那样,给予他们温柔的安抚和理解。给他们讲讲有趣的事,多听听他们的唠叨,满足他们一些小小的心愿。用爱和耐心去对待他们,让他们在温暖中安享晚年,毕竟他们也曾用满满的爱呵护我们长大。
所以,咱们都想法多哄哄家里的老小孩吧。
感动之余,我还是挺纳闷,晕车的人,开车真就不会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