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有多难学?太繁琐太机械,精通英语只能靠“死记硬背”

发奋的小羊 2025-02-20 13:22:49

综合使用范围和使用人数以及国际文献的使用率,英语确实算得上当今世界的“通用语言”。不过通用语言就一定是最好用的语言吗?很显然不是!

英语能够在全世界流行,是由于过去一两百年,英美等英语国家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跟英语这门语言本身无关。

回到英语本身,英语实际上是一门非常冗杂繁琐、难学的语言!目前的英语包含了太多重复的、机械的、无意义的词汇和句组。这就使得要学好英语的话,只能靠死记硬背的“填鸭式”学习,不像汉语等其他语言在学习时有一定的逻辑性。

举一些英语缺陷的例子给大家看看。

比如说时态变化。

大家上学时应该都深受英语时态的“折磨”,时态这玩意儿,明明很简单的一个事儿,却搞得那么麻烦。过去式有的后面加“ed”,有的完全变成了新词(比如sell-sold),还有正在进行时和将来时。

时态嘛,几乎任何语言都有,汉语也有。但汉语里边,顶多在开头会说明时态,而英语则是全文始终,后面的每一句话都要重复一遍时态。正是这种重复性,造成了英语表达的繁琐。

更烦人的一点是:每一种事物或动作,都要重新创造一个词来对应。

英语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新词,因为每出现一种新事物,英语就得重新造词来命名。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英语的词汇量越来越多,形成了真正的“词海”,加大了普通人精通英语的难度。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笑”这个动词,有微笑、露齿笑、大笑,学汉语的话只需知道“笑”是啥意思,前面加个程度词就行了。而英语硬是每一种“笑”对应一个词,微笑是smile,露齿笑是grin,大笑是laugh,每个词都跟笑有关,但每个词之间却毫无联系,你只能单独去死记硬背。

像汉语、德语等多数语言早就不玩造新词那一套了,而是依靠现有文字之间的组合,这种方式更有逻辑性,学习起来也更容易一些。

英语还存在读写不一致的问题。

所谓“读写不一致”就是指发音和字体不一样。说实话,读写一致应该是字母语言的优点才对,欧洲的几大主流语言如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基本上都是读写一致,看着词直接就能读。

然而英语却“另辟蹊径”!想必大家以前学英语的时候都被“音标”给难住了吧,英语虽然也是字母语言,但很多单词却不能直接读,而是要依靠“音标”来指导读音。

英语音标

英语名词也有很多让人吐槽的点。

个人认为英语名词在表达上有两个很大的逻辑硬伤。

第一是名词的复数形式。比如说一只猫叫“one cat”,三只猫是“three cats”。在后面加“s”非常多余,因为前面已经有数量词告诉我们有几只猫了,然后还要给名词加个“s”表复数,是很明显的啰哩啰嗦,信息重复。

第二是区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可数就是能看出明确数量的,而不可数则看不出明确数量,比如说水(water)就是不可数名词。说实话,区分可数和不可数本身没有多大意义,像水的话,在前面加个量词不就成可数了,比如一碗水、一杯水。

英语词根来源混乱。

说好听点儿,英语就是一个集合了多种语言的糅合体;说难听点儿,英语的词根来源非常混乱。

英语从古至今,可以说是“集各家之长”,英语单词的来源有希腊语、法语、古日耳曼语,甚至还有来自亚洲的印度梵语和波斯语。

低/矮low来自于古日耳曼语中的“leg/lag”;血液blood也是源自日耳曼语中的“blodam”。英国人本来就跟日耳曼人有联系,类似的单词交流和借鉴非常多。

而糖sugar这个单词,就来自于印度梵语中的“sharkara”,意思是甘蔗榨出来的糖。英国包括欧洲是不产甘蔗的,而印度则有甘蔗,英国又殖民过印度,所以sugar来自印度梵语是有迹可循的。

那么低血糖的英语是不是“low blood sugar”呢?很显然不是,而是“hypoglycemia”,这个词又是从希腊语那儿得来的。

感觉是不是乱成一团麻了?这也是为何会说英语词根来源混乱了。

词根来源混乱使得不同专业的英语用词有着天壤之别,导致的后果就是:学习不同专业还要单独学这门课的“专业英语”。

比如会计专业英语,计算机英语,化工专业英语,航空专业英语等等。

所以说英语的存在完全就是给大家学习上难度,英语入门并不难,但要精通确实很不容易,至少比汉语等多数语言难多了!

0 阅读:14

发奋的小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