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的新动作,是加强预备役,周边是什么形势,中国心里有数

有料观察 2023-01-15 13:40:50

俄乌冲突带来的经验教训表明,虽然武器装备水平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但人永远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

而除了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的建设也同样重要。而在新的国际环境下,面对新的军事建设与斗争准备需求,我国就针对预备役人员,出台了一份具有重大意义的法律。

图注: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

日前,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表示,今年3月起,我国将正式施行《预备役人员法》。从国防部的介绍来看,这一综合性法律的主要作用,就是完善我国的预备役制度,提升预备役部队与人员的实际作战能力,全面提升我国的国防水平。而我国如此重视后备军事力量的建设,自然也与我国的国防安全的实际需要有关。

随着军改的深入,解放军的战斗力正在稳步提升,但解放军现役部队的人数终究有限,应对小规模冲突和短时间的局部战争自然毫无问题,一旦面临类似俄乌冲突的长时间局部战争,甚至更大规模的战争,现役部队必然不足。因此,在战争中征召预备役人员、组建预备役部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俄乌冲突之中,双方的一系列动作,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图注:俄乌双方都投入了大量预备役部队

战争爆发前,乌克兰正规军以及国民警卫队等准军事武装加起来,大概有30万人的作战部队。与俄罗斯方面能够投入作战的人数相差不多,但俄军拥有技术上的优势,如果只靠这30万人,乌方其实很难抗住俄军的不断进攻。

但在2014年的顿巴斯战争之后,乌克兰就以应对与俄罗斯的大规模战争为目标,重建了自己的军事动员与预备役体系。因此,在战争开始前,乌克兰有90万的预备役人员,其中60万人是2014年之后退役的原乌军人员,有良好的军事训练基础,部分人还有实战经验。

图注:相比最初动员的预备役,乌军此后动员的人员就需要更多训练

在泽连斯基政府的多轮全国动员后,这60万人基本全部进入了乌军之中,成为了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核心力量。而西方在最初支援乌克兰时,特意提供了大量的苏系武器,一定程度上就是考虑到了乌军的预备役人员对这些武器相对熟悉。

面对乌克兰逐渐动员起来的大军,普京政府却因法律限制,只能派出合同兵参战,许多战线都在依靠乌东部武装、瓦格纳以及车臣部队支撑。也正是由于兵力不足,在去年8月,乌军开始大规模反击之后,俄军被打的节节败退,一直难以稳住战线。

图注:俄罗斯也已进行了部分动员

眼看情况不对,普京政府终于在9月下旬下达部分动员令,征召30万人的预备役人员。10月底,俄国防部正式报告,30万预备役征召完毕,约8万人已进入乌克兰参战。也正是这30万预备役部队的到来,让俄军逐渐稳住了战线,并逐渐开始发动反击。由此可见,在大规模的战争之中,预备役人员的征召有多么重要。

当然,俄乌在预备役人员的使用上,也不是毫无问题,特别是在训练方面。俄方就由于此前将大部分精干的合同兵都投入了战场,导致后方训练基地人员有限,影响到了部分预备役人员的适应性训练。乌克兰的问题是,北约阵营能够弄到的苏系武器有限,后来提供的西方装备,不符合预备役人员的使用习惯,需要重新训练。

图注:轻型武器的训练相对简单,但重武器的使用训练需要时间

而俄乌出现的问题,对于解放军来说,也算是提了一个醒。要知道,随着军改的深入,解放军正在大幅换装新的武器装备,作战体系也在变化之中,部分预备役人员熟悉的武器可能已退出现役,对于新的合成化作战模式也未必熟悉,如何让预备役人员跟上军改步伐,了解新的作战模式,以便在未来缩短适应训练时间,便成为了解放军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于预备役部队的建设,其实可以视作是在外部局势恶化之下,强化解放军军事斗争准备的一部分。毕竟,在俄乌战争逐渐陷入僵局之后,美国及其率领的西方阵营,就又一次将目光转向了东方。

图注:我国一直十分重视预备役部队的建设

在半岛方向上,自去年美军航母进入釜山,与日韩进行联合军演以来,半岛局势就持续紧张;在南海方向上,随着小马科斯政府修复与美国的关系,华盛顿又一次找到了搅动地区局势的机会;在西南方向上,虽然去年12月,中印边防部队的肢体冲突,没有演变为新一轮的军事对峙,但在莫迪政府逐渐向美国靠拢,印度上下依旧将我国视为最大假想敌的情况下,中印之间依旧存在隐患;而在台海方向上,美国“以台制华”,暗中阻碍我国完成统一的大体策略依旧没变,台海局势正随着美国加强军援等行动,变得越发紧张。

在此情况下,我国自然要借鉴全球经验,完善自己的预备役体系,藏兵于民、寓军于民,以便在未来真正需要的时候,及时拉出来一支能够作为现役部队关键补充力量的可战之军。

0 阅读:85

有料观察

简介:更新更新,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