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嘴
wū zuǐ
北宋大文豪苏轼养过一只狗,名叫乌喙。在《苏轼文集・咏畜犬》中有所提及,这只狗毛色特别,嘴部为黑色,身体其他部分为白色,属于黑吻白犬。
苏轼在诗中写道“乌喙本海獒,幸我为之主,”这里的 “乌喙” 就是指乌嘴,《坤雅》有称犬黑喙曰乌喙。
《咏畜犬》乌喙是苏轼收养的流浪狗,它本来是海边的猎犬,它不挑食,每天就吃我剩下的饭菜,也长的胖乎乎的。
它不凶人,白天客人来了会很有礼貌的摇尾巴。它很能干,夜深人静时,只要有点响声,它就会凶猛的警告。
看见主人会高兴的跳舞,也会陪着孩子玩。当然,它也有缺点, 就是不敢过长桥,每到桥头,它便扑通一声直接跳河里,像鸭子一样游到对岸,上岸后又像老虎一样威风凛凛。
有时它还很调皮,会偷肉吃,我可舍不得打它,权当没看见。它也能感觉到,在我最困苦的时期,形影不离的陪着我,只可惜它不会说话。
它这么能干,如果有一天我想寄封家信,它或许也能像忠犬黄耳一样,帮我把信送到老家去呢!
乌龙
wū lóng
在《搜神后记・卷九》记载,东晋时,会稽有个叫张然的人,他养了只狗叫乌龙。张然常年在外服役,家中妻子耐不住寂寞,竟与奴仆私通。
待张然回家,奴仆担心丑事败露,便起了杀心。关键时刻,乌龙察觉到危险,它紧盯着奴仆,在奴仆正要动手之际,乌龙猛的扑上去,打掉他手中凶器,张然趁机拿起刀,将奴仆斩杀,才得以保命。
乌龙从此出了名,成为狗忠诚护主的典型代表,后世也常以乌龙来指代忠诚的狗。
苍猊
cāng lí
在《事物异名录》中记载:犬曰苍猊,又曰豺舅。
苍猊为犬中之王,乾隆帝封苍猊为狗状元。苍猊是狮型猛犬的代称,尤其是指藏獒类的大型犬。其体型庞大,外表威猛,性格凶猛且忠诚。
在古代,它们常被用于看家护院或者协助狩猎,因为有狮子般的威严气势,故而被称为苍猊。
宋鹊
sòng què
《礼记・少仪》郑玄注中提到了“宋鹊”,说它原本是春秋时期,宋国良犬的品种名字,后来逐渐演化为犬的代称。
《广雅》中记载“韩卢宋鹊,犬属”,宋鹊毛色如同喜鹊一般,而且在狩猎时表现卓越,追逐野鸡之类的猎物必定能成功捕获,在当时颇负盛名。
墨麒麟
mò qí lín
《五杂俎》记载,嘉靖年间,云南有位地方官员献了一只黑狗。这只狗的毛像漆一样黑,额头上有个肉角,隐隐约约地凸起来。它的眼睛是红色的,到了晚上,眼睛亮得就像火炬一样。
这狗被叫作“墨麒麟”,据说能辟邪。不过,它的性子特别凶,谁要是碰到它,它就会咬伤人。
黄耳
huáng ěr
西晋的陆机,是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养了一只极为聪慧的狗,名为黄耳。
在《晋书・陆机传》中记载,当时陆机远离家乡吴郡,在洛阳为官。因思乡心切,却又苦于通信不便,很是忧心。
有一天,陆机突发奇想,要不让黄耳送信?返洛阳与吴郡传递家书。令人惊叹的是,黄耳竟不负所望,穿梭千里之遥,竟顺利完成传递信件的任务。
从这以后,黄耳传书便成为一段佳话,流传千古。以至于苏轼被贬海南时,想家了就看看乌嘴,也想让它当回小邮差呢。
图 公众号:古韵正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