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荷花的雅称起网名昵称,好听到爆”

古韵正典 2025-04-19 22:14:32

①「泽芝」

芙容丽草,一曰泽芝。

——郭璞《芙容赞》

水中珍贵之草是泽芝,淡红色的花瓣垂着露珠,在暮色里泛着珠光,脚掌陷进淤泥时,能触到莲子坚硬的外壳,鼻尖萦绕着腐朽水草与荷香交织的气息,像陈年老酒混着新茶的回甘。

《毛诗陆疏》称莲为 “泽芝”,与《楚辞》“纫秋兰以为佩” 同列香草谱系,《拾遗记》更载汉昭帝淋池泽芝,一花四叶,紫茎黄蕊,芬馥之气,彻于晓雾,原来在仙境里,草木始终带着人间烟火的胎记。

世人只爱莲花洁净,却不知泥泞里的相遇才最真实:就像那些被岁月浸泡的故事,沾着泪的才是人生,带泥的方见真心。

②「芙蓉」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离骚》

暮春的溪岸,新抽的荷叶卷成翡翠色的箭簇,沾着星子般的露水,指尖抚过叶边绒毛,凉丝丝的触感混着菖蒲的辛香。

芙蓉是为荷花的雅称,《离骚》“制芰荷以为衣” 本是屈子自喻高洁,后世《山家清供》却将荷衣化作 “碧筒饮” 的雅事,用荷叶盛酒,茎孔吸饮,如孟郊诗 “水笼烟罩白荷衣”,荷始为文人精神图腾。

③「溪客」

莲为溪客

——《西溪丛语》

梅雨的石潭,莲柄撑着伞盖立在水中央,豆大的雨珠砸在翡翠般的叶面,迸裂声混着蛙鸣的沉浊,忽然有尾红鲤跃出水面,惊散满池碎玉般的倒影。

《西溪丛语》称莲为 “溪客”, 古人以客礼待草木,便有了《花月令》里 “四月芙蓉照水” 的雅集,设竹榻于荷池边,听蛙鼓蝉琴,原是人与溪客的双向奔赴。

莲 “溪客” 之名暂居人间,人又何尝不是天地间的暂坐客?就像石潭边的老槐树,年年目送采莲船来又去,却把飘落的荷瓣酿成泥土的甜,原来所有的相遇都是互相滋养,无所谓主客,只有因缘聚散的温柔。

④「水华」

荷花别称“芙蕖、水华。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释荷花为 “水华”,因 “其花敷布水面,华彩照水”,恰如《诗经》“有蒲与荷” 的先民观察,将草木之美诉诸实用:花可养颜,叶能裹粽,莲子清心,风雅与烟火,本就同根而生。

世人惯以美丑论价值,却不知每片叶子都有它的归处:舒展的承露,蜷曲的藏泥,恰如人生各有其时,不必强争向阳处。

⑤ 「风荷」

水面清圆,——风荷举

——周邦彦

千顷荷叶在东南风里掀起碧浪,花梗挺直如青玉柱,将开未开的荷花昂着头颅,花瓣边缘被晒得微卷,指尖抚过滚烫的花萼,能闻到混着阳光的荷香。

“风荷举” 写尽莲的筋骨,听说论画荷 “茎直而不孤,叶密而不杂”,恰似《论语》“君子和而不同” 的处世哲学,风来则舞,风去则静,不拒风势,不折风骨,这便是草木教给世人的生存智慧。

世人总爱区分 “画中荷” 与 “塘中荷”,却不知美从来不在雅俗之分:提笔能画风荷举,俯身可摘莲子青,都是人间好时节。

⑥ 「青莲」

青莲出水,碧莲照波。

—— 《莲塘》

惊蛰时,残冰未破的水面上,青莲的新芽顶破薄冰钻出来,卷成尖角的嫩叶沾着碎玉似的冰碴,指尖触到冰凉的叶尖,能闻到泥土翻涌的腥甜,耳边传来冰层开裂的 “咔嚓” 声,像天地间打响的第一声指哨。

《妙法莲华经》以 “青莲” 喻佛眼,《云笈七签》称 “青莲出水,不染俗尘”,而《农桑辑要》却记 “春分种藕,清明发叶”,宗教的空灵与农人的务实在此相遇。

冰层下的藕节,一边藏着寒冬的伤,一边孕育着春天的芽,人间事从来祸福相依,不必追问因果,只需静待花开。

⑦ 「水宫仙子」

《采莲赋》中的莲恍若 “水宫仙子”,古人将草木幻化成仙,实则是把对美好的向往,折进了烟火日常。

“仙子” 之名原是人间镜像:若心中有洁净,便见莲花凌波;若眼底藏污浊,便视高洁为虚妄。就像荷灯照水,映出的从来不是仙子,而是提灯人自己的模样。

文章名字只从寓意上整理 ,仅供娱乐交流!

图 公众号:古韵正典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