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清和」
春山谷雨前。清和易晚天。
——唐·齐己
谷雨前的茶山上,薄雾像轻纱般笼着嫩芽,采茶人的手忙在绿雾中若隐若现。
天色将晚,竹篓里只装着半筐新叶,晚风带着茶香和泥土味吹来,像极了春日傍晚泡的一杯绿茶,清淡却回味悠长。
清和,取茶道"清泉煮雪"之境,喻品性如明前茶般纯净,处世有春风和煦之态,暗含"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东方哲思。
②「雨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春雨像个懂事的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来。它悄悄落在干渴的泥土上,麦苗“咯吱”一声挺直腰杆,蚯蚓从洞里探头呼吸。土地喝饱了水,整个世界都在冒新芽。
雨生,化用农谚"春雨贵如油",既含"及时雨"的机敏智慧,又具"破土新生"的蓬勃力量,如竹笋遇雨一夜拔节。
③「胜儿」
谷雨春光晓。叶间鸣戴胜。
——唐·元稹
谷雨时分的山泛着青灰色,戴胜鸟在桑树枝头“咕咕”叫。水塘里浮萍偷偷连成一片,像给春水绣了块绿毯子。鸟鸣就是春天打的铃铛。
胜儿,取二十四节气物候智慧,戴胜鸟栖桑为祥瑞之征,寄寓"识天时而动,顺四时而为"的传统生命观。
④「依依」
游丝飞絮两依依。正当谷雨弄晴时。
——宋·仇远《浣溪沙》
柳絮粘在衣袖上不肯走,杨花追着人飞。池塘边开败的桃花浮在水面,新长的荷叶却绿得发亮。这种天气最适合搬竹椅坐在屋檐下,看雨丝把天和地缝在一起。
依依,借柳丝缠绵意象,喻情义如蚕丝般坚韧悠长,暗合"天不老,情难绝"的古典情致,兼有惜时之意。
⑤「乐芽」
乐净境行藏,善芽茂养。
——王吉昌《摸鱼儿》
山寺墙角的石缝里,一株小苗顶着水珠往上窜。扫地的老和尚停下看它,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在春雨里疯跑着挖野菜。有些快乐就像种子,淋了雨就憋不住要往外冒。
乐芽,以茶禅"吃茶去"为底韵,既含稚子破土之乐,又蕴"养善芽以成嘉木"的修身之道。
⑥ 「雨安」
雨润安康
瓦檐滴下的水珠,把门口青石板凿出小坑。屋里人听着雨声补渔网,灶上煨着姜茶。春天的雨,让人很安心,农人知道只要庄稼有雨,心里就是安稳的。
融《周易》"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之思,寄寓"居危而安,处变不惊"的处世智慧,如古桥经雨更显沉静。
⑦「润儿」
润处似沾篔谷雨
——宋 张炎《浣溪沙(双笋)》
雨后的竹林最有趣,笋尖顶着湿泥冒头,露珠顺着竹叶滑到下一片,整片林子都在“滴答”唱歌。空气里混着竹香和雨味,深吸一口,五脏六腑都像被山泉洗过。
润儿,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文人风骨,喻君子如雨后新竹,既有虚怀若谷的谦冲,又有泽被四方的襟怀。
⑧ 「绵绵」
天雨之润禾,倾盆不如细。
——明·曹于汴
春雨下得人心发软,晾衣绳上的水珠把花布衫染深了色,小猫蜷在窗台打呼噜,想起小时候,妈妈纳的鞋底线总也扯不完。这雨像妈妈织的毛衣,针脚细细密密裹住整个春天。
绵绵,取"慈母手中线"的东方温情,春雨喻无私滋养,棉絮喻恒久守护。
⑨「润和」
润溽利禾种,菁葱发麦尖。
——乾隆
老农赤脚踩过田埂,泥浆从脚趾缝咕噜冒出来。禾苗尖上挂着水珠,像举着千万盏小琉璃灯。远处父子俩弯腰补秧,雨丝把他们的蓑衣和稻浪缝成一片。想起谷雨节气的老话:“地润如膏,种啥都冒。”
润和,以古琴"和润"音色为韵,如春雨润泽般和谐交融,寓意知感恩懂谦和的家风传承。
文章名字只从寓意上整理 ,仅供娱乐参考!
图 公众号:古韵正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