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吉林长白山的密林之中的不只是奇花异草与珍稀动物,还有一段尘封已久的抗日历史。
或许你曾踏足长白山,却只看到,山巅那皑皑的积雪,以及天池澄澈的倒影。可你未曾留意,那些在风雪中,挖出的地窨子,用树枝精心伪装的战壕,曾浸染着怎样的血与火?
更不曾听闻,东北抗联曾在这高寒之地,仅凭简陋装备,顽强抗击拥有航空火力与现代军备的入侵之敌。如今这段历史,正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
2019年6月,在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南区,有一位村民前往山上采摘野菜。在此期间,他意外地发现了多处夯土台基以及战壕的遗迹。随后考古学家迅速参与进来,经过数年的研究与确认,这里恰恰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的重要根据地——老黑河密营遗址。
据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勘察资料,遗址群分布范围超225万平方米,其中有20余处作战与生活功能区,诸如地窨子、防空壕、瞭望哨以及战时会议室等等。
地窨子掩体,构造精巧,它依着地势而建,室内温度较为稳定,那烟囱排烟也十分隐蔽,在那零下三十度的寒冬之际,便成为了战士们得以生存的重要保障。
而老黑河密营,只是东北抗联在长白山设立的十余个大密营的一部分。老黑河与红石砬子一带,是抗联二军核心防线和战略支点。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考证,“红石砬子密营”于1933年建成,这个地方,是东北地区较早设立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可以明显地看到,抗联武装力量是怎样从弱小状态,逐步发展壮大到一千人规模的;与此同时这里也见证了,指挥员周建华、曹亚范等人积极拼搏的历程,以及他们最终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
很多人都忽略了,长白山的军事价值。它并不是,仅仅一般的山脉,而是在战争当中,充当着极为坚实的防线。长白山属于,东北亚的火山高原体系,其地势高低起伏得比较明显,森林的覆盖比率,超出了85%,每年的降雪量,也是颇为巨大。
这里自古以来便是边疆的重要之地,亦是天然的游击战争的训练场。抗联战士,十分巧妙地运用着地形,创造出了“打一枪接着就换一个山头”这样灵活的战术。
杨靖宇将军所提出的“一拖、二拉、三快、四不打”战术乃是凭借着地形而产生的。
一拖,借地形拖住敌军;二拉,将战线引入有利区域;三快,快速机动打击敌人后方;四不打敌强我弱时不打硬仗。
1939年冬天,梨树甸子发生了一场,极为激烈的伏击战。抗联第二军,将日军带入了深山密林之中,接着猛地,展开了反击行动,把敌方小队,尽数消灭掉了,最终顺利地达成了突围任务。
日军也很快意识到长白山地理优势的战略意义。1940年起,在东北推行三光政策与集团部落空间隔离政策。
据日本外务省公开档案,“三光”即烧光、杀光、抢光旨在摧毁抗日武装的生存环境,进行地毯式的扫荡。长白山区多次成为重点讨伐的目标,密营周边更是被反复地劫掠、焚烧。在1940年秋季的一次讨伐中,就有约600座村落被焚毁,近万居民被强制迁移。
集团部落乃日军用以切断游击队与村民联系之手段。他们于村庄四周筑起高墙,挖掘水沟,布设铁丝网,把山间分散之村庄予以集中,施行封闭管理,设置哨卡以及宪兵队,实行军事化统治。
该模式先在伪满黑龙江省,进行试点,后推广至吉林、延边。据《东北沦陷区村落地理变化研究》,1941年底,超300万之人被集中安置,民众的生存空间被极大地压缩。
但抗联没有被打垮。他们很清楚,只有依靠那片广阔无垠的地理环境,才有活下去的机会。所以那些简陋的地窨子,成了地下坚不可摧的“长城”;那些隐蔽的密营,也变成了四处移动的坚固“堡垒”。
抗联部队修建连通密林的交通壕道,在冬季进行滑雪作战,于高山峡谷设下埋伏。这个时候还构建起了完整的山地生存体系,其中包含着隐藏的水源点,有着多层的烟囱系统,以及可转移的粮仓等。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军事对抗,更是与环境相互协同的抵抗实践。
其中杨靖宇将军率部,千里迂回,成功地破坏了日军东边道独立大讨伐,这堪称传奇。日军依靠铁路以及村镇来掌控东部干线,而杨靖宇则带队深入雪林之中,凭借着对山形的熟识,突袭敌军的后方,从而扰乱了其补给线。
据《中央档案馆东北抗日档案》,此次行动中,抗联部队行程,较为漫长,超800公里之遥,一路穿越11个山区之地域,成功歼灭日伪军数百人之多,还缴获了大量的物资。
这段发生在山河间的战争,是武力的较量,更是空间的博弈。日军以工业化的思维,将其重新构建,妄图扼杀抗联;抗联将士则依托着,地理联合了自然与人民,构建起抵抗的网络。这是空间的冲突,是山与血的交融。
如今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应只出于情感上的缅怀,更应从中汲取民族生存的智慧以及空间治理的启示。在高科技主导的现代战争中,我们仍能从山中那隐秘的营地里学到,如何在强权的压迫之下寻找生机,如何在不对称的格局中实现战略的平衡。
长白山虽在抗战史中一直未曾有过多名气,却将所有记忆都深深地镌刻于心底。它知晓每逢下雪之际,那悄然临至的埋伏;于每块岩石之后,那种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而我们绝不能忘却这段过往。
参考资料
《东北抗日联军史》 作者:李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杨靖宇将军传》 作者:孙维民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版
《长白山地区抗日战争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 作者:李艳秋 载于《吉林文史》,2020年第4期
《抗战时期日军“集团部落”政策与东北农村空间重构》 作者:林欣 载于《现代历史研究》,2019年第2期
《东北抗联密营遗址考古调查报告》 编著: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版机构:吉林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