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被毁之后,再无皇帝陵被挖,吴晗、郭沫若将永久钉在耻辱架上

际行星河海 2025-01-17 16:49:35

1956年,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被以郭沫若、吴晗为首的考古小组所挖掘。

经过此事后,周总理下达了死命令,不许再主动挖掘任何帝王陵墓。而吴晗和郭沫若也因为挖掘万历定陵这件事被诟病至今,永久的钉在了耻辱架上。

1955年,由吴晗、郭沫若以及其他四人联名上报中央,提出为了更好的探索历史、了解历史,所以想要借助明朝帝王陵中的文物来进行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最开始决定要挖掘的并不是万历皇帝的定陵,而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和争议,其中就有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虽然中国之前有过挖掘仰韶文化遗址、北京猿人化石等经验。

但是凭借当时的技术和对未知领域的了解,想要挖掘帝王陵实在过于冒险。

尽管当时有反对的声音,但最终还是同意了郭沫若和吴晗提出的挖掘行动。

准备工作进行了一年,1956年在二人的带领下考古队来到了位于北京昌平区朱棣的长陵。

但由于是第一次挖掘帝王陵,所有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年的时间过去别说进入陵墓,就是连长陵的墓道口在哪儿都不知道。

这种情况在20年代孙殿英盗取清东陵的时候也出现过,那时候孙殿英带着自己的军队围着清东陵找了几个月都没有找到墓道口。

最后还是抓了当地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在威逼利诱下才问出了墓道口的位置。

可郭沫若他们是正儿八经的考古团队,不可能像孙殿英那样用这种手段打听墓道口吧。所以一行人便不得将目标换到朱棣的儿子朱高炽的献陵。

又经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发现献陵的墓道口也找不到。就当一行人快要放弃的时候,没想到却阴差阳错的找到了万历皇帝定陵的墓道口。

虽然吴晗和郭沫若知道,定陵相较于长陵、献陵这些明朝前几位皇帝的陵墓,文物肯定要少得多,但奈何眼下只有这一条路可选,别无他法。

进入墓道后不久,映入众人眼帘的就是定陵的墓门,一行人尝试推了都没有无法推开。

后来才知道在墓门的后面竟然有一根很粗的柱子顶着墓门,这根柱子名叫顶门石,就是用来从里面将大门给死死的顶住,防止盗墓贼进入。

考古队找来了一根八米长的铁丝,并将铁子的前半部分扳成一个半圆形,从墓门的门缝中伸进去,将那根顶门石给死死的套住。

随后又把门外剩下的铁丝和一根粗麻绳绑了起来,考古队所有人抓着麻绳费了半天力气才将墓门打开了能容纳一个人进去的空间。

考古队员进去后,便将那根顶门石给挪开。没有了顶门石,即便是这扇墓门有14吨重,想要推开也并没有多难。

当墓门推开的那一刻,映入众人眼帘的则是三个方面,中间的那条是直通摆放棺椁的主墓室,左右两边是放置陪葬品的两个配殿。

进入主殿后只见三副棺椁摆放在中间,而中间那副正是万历皇帝的棺椁,两边的则是万历的皇后和妃子。

当考古队将万历皇帝的棺椁打开后,顿时金光闪闪,而这金光正是从万历遗体头上戴的金丝翼扇冠所发出。

除此之外还有万历身上穿的那身龙袍,纵使过去了三百多年的时间龙袍在观感上并没有饱经岁月的感觉,反而是栩栩如生。

除此之外,考古队还在万历和两个皇后的棺椁里发现了许多的珠宝文物,在他们身体的下方还压着金锭和银锭。

这么具有研究价值的文物考古队连忙排长队将棺椁中的文物一一掏了出来。

然而由于那时候人们对文物保护根本就没有个概念,考古队的人甚至没一个人戴手套,光着手就将这些文物摸来摸去。

在棺椁的周围以及配殿还有几个很大的木箱。

根据后来的统计,这些箱子中的装的金银器、头冠、腰带以及木俑等文物总共高达2648件。

但是由陵墓已经被封闭了三百多年的时间,这一次打开后大量的氧气涌入墓室,而这些文物由于年代久远一旦和氧气接触,立刻就会出现氧化的迹象。

就像出土的陶器、瓷器,原本色彩漂亮栩栩如生,在氧化后瞬间变成了黑色,暗淡无光,就连上面的花纹都看不清楚。

而最严重的损失当属万历皇帝身上穿的那件龙袍,陶制的东西只是变色,而像绫罗绸缎这种东西不光是变色,就连布料都开始渐渐破损。

原本一件金灿灿的龙袍在与空中的氧气接触不久后就变成黑不溜秋的褐色,就像是朽了一样,龙袍上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毁坏破碎的状况。

如果说按照正常流程,应该是在将文物取出后第一时间转移到规范的环境下进行保管。

像龙袍、书籍这样的无机质文物要在14-24摄氏度的情况下进行保管,并且湿度也要控制在30-55%。

而像陶瓷、金属等有机质文物则要在14-20摄氏度、50-60%湿度的环境下保管。

除了对温度的要求极为严格之外,在光照上也要避免强烈光照的刺激。而考古队当时基本都是拿着强光手电筒对着这些文物,从而加快了文物老化的速度。

像这些技术方面的条件,当时的吴晗、郭沫若等人根本就不具备,从而对这些文物造成了无法修复的伤痕。

除了文物方面,事后的保护工作也没有做到位,甚至当地的老百姓都能随便进出定陵。

三副金丝楠木做的棺椁也被老百姓当作木材劈了捡回家烧柴,万历皇帝的尸骨更是不知道去了哪里。

然而没想到就在挖掘定陵后不久,郭沫若又向中央上报希望能批准挖掘武则天的乾陵。

有了定陵惨痛教训,让人们知道了凭借当时的技术根本无法对这些文物进行保护。所以周总理不仅驳回了郭沫若的申请,并且还下令以后不允许主动挖掘任何帝王陵墓。

而吴晗和郭沫若二人正是因为这件事,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每每谈到定陵文物的损失,二人都少不了被诟病。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