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里的苏州是什么样子的,城市文化对苏州城有什么样的影响

旺尚聊历史 2023-03-04 02:34:05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1368年,朱元璋黄袍加身称帝,改国号为明。1636年,努尔哈赤入主中原,建立了清朝。

明清时期是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时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中心地位的同时,经济也在稳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城市文化兴起,百姓的生活丰富多彩,昆曲、京戏、文人画、小说等文化发展到黄金时段。

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小说,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民俗化。

“人间天堂”苏州城是小说里最常出现的一座古城,苏州又称“姑苏”,吴侬软语的声调与美景融合,像是人间仙境,像是世外桃源。

那么明清小说里的苏州是什么样子的?苏州的城市文化对现在的苏州城有什么影响?

一、继承发展,融合多样

明清小说是在历朝历代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起来的,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小说的最高境界,而小说初步起步则是在先秦两汉时期。

秦始皇大一统天下,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也随之稳定发展了起来,先秦两汉时期多数是神话故事、寓言故事。

像家喻户晓的《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在先秦两汉的基础上持续发展,出现了像《世说新语》的笔记小说。

不过,笔记小说只是叙述故事,缺少生动性和情境性,感情也不是很丰富,用简单的言语记述当时发生的事。

小说形成是在唐朝时期,包容开放的政策让商品经济也逐步发展了起来,出现了夜市等商业街,百姓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唐传奇。

在唐传奇出现之前,大部分的小说都是以古代神话为基础的,唐代以后,百姓安居乐业,人间炊烟不断。

话本也就朝着写实主义的方向发展,像元稹的《莺莺传》写的就是市民生活的故事。

宋代在唐代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以文言文为主的小说变成了白话小说,小说更倾向于世俗化,小说不再是独属于王公贵族的娱乐书籍。

小说从先秦两汉时期到宋代不断发展和完善,从只属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从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朝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二、两大王朝的发展推动小说的黄金时代

明清时期是小说发展的高潮阶段,平民百姓人手一本白话小说,欢声笑语声充满整个城市,可以说,明清时期的小说的显著特征便是渗透到百姓的生活。

明清时期,在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后,商品经济也成为第二大经济支柱,但这一时期统治者颁布海禁政策,与国外断绝了来往。

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出现了萌芽,但发展的速度远远不及国外。不过海禁政策的出台也并没有阻止商人们出海,贩卖贸易仍然存在于沿海城市。

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市民阶级的出现,加上当时印刷术的成熟,小说的发展自然就达到了黄金阶段。

不过明清时期的小说更倾向于写实主义题材,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文人阶层对于统治者的治理方式越来越愤懑。

在王夫之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和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社会责任的影响下,下层文人都以小说的形式批判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这也是为什么明清时期的小说更加贴近普通平民百姓的生活的原因,他们从百姓的身上看到国家的结局,发泄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生活的无可奈何。

三、小说中的“人间天堂”

明清时期的小说里大部分是以苏州城为创作背景,“除是人间别有天”最繁华的古都当属苏州为首。

“人间天堂”苏州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也似人间仙境一般繁华盛景,美不胜收。

苏州以纺织业最为著名,“天下四聚”之一,明清时期的苏州是全国性的商业中心,街上满是百姓的叫卖声,热闹非凡。

在《豆棚闲话》中就记载了苏州城的热闹景象“那平江是个货物码头,市井热闹,人烟辏集,开典铺的甚多。”

明清时期的苏州城是商铺店面最多的一座城市,单纯石碑上记载的就有351家。

从事木商的就占据接近二分之一的店铺,况且石碑上记载的仅仅是苏州城的一部分商铺店面。

热闹非凡的苏州城从事商业的平民百姓甚是多,整座城市充斥着繁荣盛景,除了染布作坊、木商还有金银珠宝、蚕丝产业。

在《醒世恒言》中不仅描述了当时苏州城集市的热闹还详细的描述了集市生意的红火与兴盛。

《十二楼,萃雅楼》里苏州城充满花香的卖花店散布在大街小巷、《警世通言》里苏州城的典当铺人来人往、《拍案惊奇》里苏州城洞庭红的叫卖声音此起彼伏,这些小说里的生意兴隆的苏州商铺是苏州城繁华的见证者。

《施润泽滩阙遇友》是明清时期最能反应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商品经济发展的小说。

小说里的江县盛泽镇是一个以贩卖丝绸的小镇,作者笔下的小镇是热闹的,集市上贩卖丝绸的额百姓络绎不绝,是当时苏州最美的“风景线”。

百姓拿到金钱的欢呼声,小贩们招呼客人的贩卖声,层层相叠,从集市的角度上展现苏州城的城市文化。

苏州城这座商业中心的繁荣也引来各省各地来到苏州城做生意的商人,从遥远的南边乘坐船来到商业古都苏州,不仅带动了苏州城的发展更让自己的腰包鼓鼓的。

在《无声戏》中就记载了一位福建商人在本地收购荔枝带到苏州城贩卖,价格不菲,不仅赚足了来回的路费,还留有多余的钱财改善家里的生活现状。

明清小说里的苏州城里有大部分外省商人,也有大部分本省商人到外省做生意。苏州城里独一无二的商品在外省不仅能卖个好价钱还能在外省得到人流量,一举两得。

《古今小说》里描述元县黄公在江北一带贩卖线香、《拍案惊奇》里描述苏州商人辽阳在外省贩卖苏布,生意红火。

《无声戏》里描述王继轩在山东省贩卖苏州大米。

这些小说里的苏州商人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商业思想也随之进步,苏州城也正是有这些有思想的商人的推动下有了苏州商业中心的地位。

结语:

对于苏州城的繁盛景象有二分之一是与地理位置有关,苏州城除了与上海连接,还是货物集聚地,四通八达的交通为苏州的发展提供了前提。

当时明清时期的赋税主要来自于苏州,为了确保苏州城的发展,明清统治者任命专门负责苏州和松江的管理者苏松道,这一职位的出现更为苏州城的发展给予了一层保障。

清代画家徐杨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以明清时期繁华盛景的苏州城为创作灵感,从太湖到虎丘。

徐杨将苏州城独有的“美景”用他手中的画笔记录了下来,这幅画折射出千年前的苏州城有多么繁荣。

苏州城的园林文化至今还是我国的文化遗产,苏州的古典园林是在历朝历代的发展上形成的一座世外桃源。

因有明清时期的发展,苏州城虽比不上灯红酒绿的上海,但它却保留了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吴侬软语、昆曲、苏绣、剪纸、古琴等古典在这座城市变得闪耀。

参考文献:

《豆棚闲话》

《拍案惊奇》

《无声戏》

《中国园林文化》

0 阅读:45
评论列表

旺尚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