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朱德视察云南,回昆明旧居参观,屋中却跑出小孩喊他爷爷

小禾萌萌 2025-04-22 15:45:11

【前言】

1909年的时候,23岁的朱德一个人离开了四川的老家,跑到云南去当兵了。他在云南一待就是整整13年,最开始只是讲武堂的一个学生,但后来一步步升为了滇军的旅长,还当上了云南陆军宪兵司令的大官。

云南是朱德当兵的开端,也是他在军队里初露锋芒的地方。不过,在滇军待久了,朱德发现自己和地方那些军阀的想法、目标根本合不来。所以,1922年的时候,他决定离开云南,跑到德国去继续学习深造。

朱德心里头对云南有着很深的情感,但之后的35年里,他四处征战,始终没能腾出空儿再回云南瞅瞅。到了1957年,朱德去海南岛进行了考察,考察完事儿后,就在广州先歇了歇脚。

在广州待的那几天,朱德心里头特别想念小时候在云南的时光。他吩咐秘书瞧瞧行程安排,挤出几天空档,打定主意要回云南瞅瞅。

1957年2月13号,朱德直接从广州坐飞机到了昆明。

朱德坐在车里,瞅着那些熟悉的马路,心里头自然而然地就蹦出了以前的事儿。他脑海中闪现过被暗杀的好朋友范石生将军的身影,还有在讲武堂时教他的恩师李鸿祥先生的模样。

他心里惦记着好多想见的人,还有好多做梦都想去的地方。但既然来了云南,他就不能只忙着和老朋友叙旧、回忆往事,还得抽时间去瞧瞧云南的建设情况,还有军务上的事儿。他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一点时间都不能浪费。

【朱德会见云南友人,回旧居参观】

2月14号那天,朱德特地会见了范石生将军的夫人和闺女。老朋友一碰头,就聊起了好多以前的事儿。朱德感慨地回想起:“那是在1940年,我当时在太行山带队伍呢,突然间收到云南那边地下党捎来的信儿,说范石生将军牺牲了。我跟周恩来知道后,心里头那个难受啊......”

聊起往昔,在场的几位都情不自禁地眼眶泛红。朱德稳了稳情绪,劝慰大家道:“日子会慢慢变好的,要是碰到啥难题,你们可以找当地政府帮忙,或者写信告诉我。”

后来,朱德特地跑到云南陆军讲武堂时教过他的老师李鸿祥家里去看望。两人一见面,心里都乐开了花。朱德开口道:“记得1922年,我在南京跟您分别,这一晃都十几年了,我一直挺挂念您的。现在看您身体硬朗,我心里也踏实了。”

李鸿祥满心欢喜地说:“真心感谢你一直挂念着我,这十几年来,我也挺想你的!如今咱们能再见面,实在是太棒了。”

朱德说:“想当年,我一个人跑到云南,多亏了您的帮忙,我才得以考上讲武堂。进了讲武堂,您又那么用心地教我,我一直都特别感谢。那时候,讲武堂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厉害的军事人才,这全靠您和其他老师的辛勤付出。”

他们俩聊起了很多在讲武堂时的往事,说起来就没完没了。聊着聊着,李鸿祥朝客厅一角的一个摆设努了努嘴,说道:“记得35年前,你远赴德国深造,临走前在南京把这匹乌铜马送给了我。这些年战乱不断,但这玩意我一直好好留着。每次看到它,我就想起你那股子劲儿,为了国家和自己的理想,一直在努力打拼。”

跟朋友见过面后,朱德下午找了个时间,又去了趟小梅园巷3号。那是他在昆明以前住的地方,屋子是他自己动手拾掇出来的。楼房不大,他在房子后面划拉出一小块地,种了点花草。

昆明天气真不错,花儿草儿随便养养就长得特别好。朱德心里有事儿烦的时候,就会一个人默默地看这些花花草草,边赏边琢磨。

朱德一进门,就有一群小孩冲过来,围着他直喊“爷爷”。朱德这才回过神来,看着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嘴角也忍不住上扬了。在延安、在北京的日子里,朱德帮不少烈士和战友照顾过孩子。这些孩子,都爱叫他“朱爹爹”或者“朱爷爷”,朱德听起来觉得特别暖心。

现在,这老房子已经变身成一个小型幼儿园了,以前那些花花草草都没了影儿。不过,小孩子们的嬉笑声和欢笑声还是让这儿热热闹闹的,充满了朝气和盼头。

这天夜里,朱德在震庄宾馆摆了宴席,请来了以前讲武堂的同学、老师,还有一些老部队的战友。原本安静的宾馆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朱德亲自站在门口迎接大家,每个人见到他都特别高兴。

吃饭时候,大家聊得特别开心,朱德先站了起来,端起杯子说了几句:“今儿个,我又回到云南了,见到老朋友心里头真高兴。云南对我来说,就像第二个家,我的革命想法就是在这儿开始的。云南真的是个好地界儿,天气好,东西也多,咱们现在搞社会主义建设,云南以后肯定前途无量......”

喝了几轮酒后,桌子上的氛围逐渐变得火热,连朱德、李鸿祥他们几个都忍不住当场吟起诗。

吃完饭以后,还准备了滇剧的节目给大家看。朱德特别喜欢看戏,坐在最前面,眼睛一眨不眨地看得很入迷,还不停地点头,脸上挂着笑容。聚会一直到深夜才结束,朱德笑着回到了房间去休息。

【燕窝煮鸽蛋和燕窝稀饭】

接下来的几天里,朱德忙得不可开交,他四处奔走,看了看周边的工厂、试验场地,还有农田等地方。此外,他还跑到政府的各个部门去,耐心听他们汇报工作,仔仔细细地了解了云南和昆明的发展状况。

在一次干部工作会上,朱德说:“要让云南经济往上涨,种经济作物是个好方法。云南的好东西可不少,茶叶、咖啡、橡胶、草药这些,需求都挺大,不光咱们国内要,国外也抢着要。得琢磨琢磨,怎么把这些名声打出去。”

朱德跑了很多地方,忙得几乎没停过脚。他跟身边的战友们讲:“难得回趟云南,得多出去转转......”

云南省委的领导看到朱德日程满满,心里头真为他这位老前辈的身体捏把汗。毕竟,朱德已经71岁高龄了,而且以前打仗时还受过伤,平日里就有些老问题缠身。

省委的大佬们不想多去烦他,就告诉宾馆的人,吃的得弄好点,服务也得细致入微。朱德到了宾馆,也专门提了吃的这事儿,他说不能搞得太奢侈,得简单节约,别浪费。

朱德对云南的地方特色小菜很了解,他特意点了几样常见的野菜,像“马豆荚”、“金雀花”还有“苦刺花”。他还给厨师出主意,说这些野菜炒鸡蛋或者凉拌着吃都挺不错。

宾馆里的大厨发现朱德对几道家常菜情有独钟,于是他就照着这个口味来做菜。过了几天,省委的领导来问朱德吃得咋样,一看这几天的菜单,领导就不乐意了,直接批评了宾馆的管理人员,还特地叮嘱说,得给朱德准备些更有营养、更健康的菜品。

结果,朱德没一会儿就在餐桌上瞧见了“燕窝炖鸽蛋”。朱德一眼就瞅出了燕窝,便温和地指出:“你们真是想得周到,之前准备的饭菜就很不错,没必要搞这些昂贵的东西。”

负责人赶紧说明:“省委的领导特别挂念首长的健康状况,怕您营养跟不上。”

朱德说:“我这身子骨硬朗着呢,用不着这些金贵的东西。这次燕窝的费用我来出,往后可别再折腾这些了!”说完,他就吩咐秘书去店里打听了一下燕窝的价钱,然后拿了钱给宾馆方面。

宾馆陷入两难,最后妥协给朱德煮了碗燕窝粥送去。朱德看出不对劲,气呼呼地不肯吃,工作人员吓得不行,连忙保证以后都按朱德说的做饭。

接下来的几天,朱德在餐桌上尝到的全是云南地道的家常菜,像豌豆苗、椿芽小炒这些。在离开昆明之前,朱德特地夸了夸宾馆的大厨:“你们的手艺真不错,我好多年没吃上这么地道的云南菜了,这几天吃得特别开心。”

2月25号那天,朱德要离开昆明了,机场来了好多人来给他送行。在上飞机前,他乐呵呵地对大家说:“真心感谢你们啊,我以后肯定还会再来云南的,这儿对我来说,就跟第二个家一样。”

探索历史上的实战案例,深挖那些引人入胜的人物传奇!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