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份的那个15号,日本的天皇站出来说,日本不打了,无条件认输,这事儿就算给二战画上了句号。
关于日本投降,哪股力量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各国历史学家对此有着不小的分歧。
在中美日俄的老百姓之间,这个话题相当热门,咱们国内有些所谓的公众知识分子,各种新奇的观点满天飞。
我记得在中学上历史课时,老师特地聊到了这事儿,还跟我们分享了一个民间高手总结的有趣说法:“毛遂和屈原,苏武加蒋干”。
毛遂式的行动:就是像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那样,带头引领的抗日大联合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群人,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勇气,引领着整个民族走向团结与抗争。这些人,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他们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像一根纽带,紧紧地把中华儿女连接在一起,共同抵御外敌的侵略。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深知,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打败强大的敌人。于是,他们挺身而出,积极倡导并努力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这个统一战线,不仅包括了国共两党,还广泛吸纳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民族团体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力量。通过这样的联合,中国共产党人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他们与各方势力携手并肩,共同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奋斗。在毛泽东等人的带领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毛遂式的行动在现代战争中的生动体现。他们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屈原这事儿吧,跟美国往广岛和长崎扔的那俩原子弹没啥关系。屈原是咱们中国古代的大文人,他生活在那个没有原子弹的年代。而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那是近现代历史上的大事,跟屈原完全不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里。所以,咱们得搞清楚,这两件事不能混在一起说。屈原的故事,讲的是他的才华、忠诚和悲剧人生,跟原子弹没啥瓜葛。
苏武这事儿咱先放一边,说说苏联那时候对日本动手的事儿。苏联直接向日本宣战,大军开进了咱们中国的东北地界,跟日本那号称王牌的关东军干了一仗,最后直接把那关东军给全收拾了。
说到老蒋领导的国军,他们在正面战场上可是真刀真枪地跟敌人干上了。这里的“老蒋”指的就是蒋介石,他带领的国军,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奋勇抵抗,毫不退缩。那些激烈的战斗,都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虽然过程艰难,但他们始终坚守阵地,为保卫家园而战。
记得那时候在课堂上,同学们对各种答案争论得热火朝天,谁也不愿意让步。结果老师给出的答案呢,倒是跟经典教科书上的说法对上号了,但总感觉有点模棱两可,像是在两边讨好。
说白了,共工这事儿咱得这么看:日本投降,那可不是单一哪股力量干的,是多方抗战的兄弟们一块儿拼出来的成果。
尽管我把答案记在心里了,但小时候的我,心里头还是有点小自卑。总想着,那时候国民党在前面打,共产党在后面游击,能让日军闹腾不起来,国家没被灭掉,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说到日军最终投降,关键还得靠原子弹的爆炸和苏联陆军的强大震慑。
等我长大以后,这些年我跟好多朋友,像美国人、日本人和俄国人,都聊过日本投降这事儿。看得历史资料多了,我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法和分析方法。
说到1945年到底是哪股力量让日本低头认输,大陆、台湾、俄国、美国这些地方都有它们自己的历史记录。各个地方都爱讲自己在里头扮演的关键角色,那是肯定的。
咱们得理智地瞧瞧这事儿,北风啊,你不如先翻一翻日本人自己是怎么记录的,他们究竟为啥会举手投降呢?
一、说说日本在历史上是怎么投降的
早在1945年年初,就能找到一些呼吁日本投降的早期资料。
1945年2月份,日本那时候的战时首相近卫,给天皇还有战时内阁递了份报告,就是《近卫上奏文》。他里头说了,国家经济已经垮得不行了,要是仗还打下去,老百姓根本顶不住,说不定会闹革命,到时候国家可就乱套了。
近卫在30到40年间,两度坐上了首相的宝座。说到中国,他属于主战那一派。当政的时候,他和德国、意大利勾结到了一块儿,搞了个战争小圈子,成了恶势力的中心。
不过说到美国,首相近卫算是主和派,1940年到1941年期间,他一直琢磨着跟美国好好聊聊,不想跟美国打起来,就盼着美国能松开南海那只掐着脖子的手。
1941年的时候,近卫内阁在谈判桌上没能取得进展,天皇那边开了个大会,最后拍板决定要跟美国干一架。可近卫内阁不买账,还是一门心思地想找美国和解。
最终,日本军界大佬东条英机放出狠话:要是不对美国动手,近卫内阁就得卷铺盖走人。
近卫内阁垮台后,东条英机这个军方大佬直接上了台,还当上了首相,这意味着日军开始全面接手以前一直是文官管理的内阁大权。
近卫因为主张向美国投降,所以在他的上一份奏章里提议了投降的事。但大多数人觉得,这并不能代表日本上层大多数人的看法。
到了1945年6月份,二战里的大罪人木户幸一,就是那个1941年硬推东条英机当首相的好战头头,他给天皇和政府内阁递上了一份《应对危机局势的方案》。
木户幸一跟近卫差别大了去了,近卫那可是已经下台的首相,他之前提交的奏本,说白了就是在民间有点儿分量的言论罢了。
木户幸一在天皇和东条英机的内阁里,那可是个出谋划策的关键人物。他负责搞出些草案来,内阁一看通过了,这事儿就成了法律,得照着办。
木户幸一在他的《危机管控提案》里头直接说了,日本再打不下去了,没那能力了。这话天皇面前开的会上,内阁和军方的大臣们全都点头认可了。
所以在1945年6月那会儿,日本上面的大老板们,已经铁了心要认栽,接受打了败仗的事实。
就差最后一仗了,打算拼一把,让美英盟军损失惨重,好让第二次世界大战能有个像样的收尾。
说到日本军人那会儿在国际上喊得响当当的一亿玉碎、本土决战啥的,其实啊,就是他们跟盟军谈判时手里捏的几张牌罢了。
那时候,日本全国的人口数量,去掉战场上牺牲的,整整一亿。而且,他们国家狭长,是个岛国,实在不具备在本土打大仗的条件。
1945年6月的时候,日本已经铁了心要认输。那时候,他们跟苏联还有个叫《日苏友好中立条约》的协议在呢。
日本人觉得,前几年他们守规矩,没跟德国联手对付苏联,这才让你们在莫斯科保卫战时撑了下来。
现在我认输了,你得帮我个忙,站出来缓和一下中日、美日之间的紧张关系。
日本人老盼着苏联能出来说和,但一直等到7月26号,中美英三个国家直接发表了那个《波茨坦公告》。公告里话说得很重,一点不含糊,就是让日本军人赶紧缴枪投降,没得商量。
二战的真实战斗情形,其实比我们历史课上讲的复杂多了。大家常常觉得,二战就是中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这些正义的国家,一块儿对抗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三个邪恶的国家。
可大家都没想过这么一件事,中美苏三国不是结盟了嘛,那为啥宣布二战结束的《波茨坦公告》里头,愣是没提到苏联呢?
到1945年7月26日那会儿,苏联和日本之间还没正式动手开打,就是说他们还没宣战呢!
中美英三国发表的《波茨坦宣言》,对日本军队态度强硬,但在说到日本国家体制问题时,却故意绕开了,这让日本人心里头直犯嘀咕。
一战输了的那两个国家,德国和普鲁士,直接被拆分了。所以日本为啥一直死扛着不投降呢?他们怕啊,怕一旦战败了,也会被拆得七零八落。想想看,南边的琉球,北边的北海道,哪还保得住?就连日本天皇的位置,也得让人给端了。
但盟军的《波茨坦公告》里头,居然对日本天皇和国家体制的事情一字不提,这让日本人琢磨着,双方之间似乎还有很大的商量余地,完全可以不当回事儿,趁机多要点儿条件。
关于中美英三国在《博智坦公告》中的立场,有个事儿挺让人琢磨的,就是它们只说让日本军人投降,但天皇制度还能保留。这事儿吧,有两种说法在传。
一种情况是,英国女王还在统治,为了让自己国家的君主制继续站得住脚,英国人就保留了日本天皇的制度。
这话漏洞百出啊。你看英国和美国,那都是二战的大赢家,三巨头里的两位呢,哪还用得着靠维护战败国的皇室,来给自己君主制找合法性啊?
那时候,全世界范围内连独立运动的影子都还没见着,更别提有什么反对君主制度的迹象了。
如果这个说法站不住脚,那另外一种说法很可能就是真的了!
在中美英探讨日本战后体制问题时,蒋介石主张“天皇留下,军阀得除”,这思路挺像中国古代皇帝战后处理乱臣贼子的做法,就是“打了败仗,清理身边坏人”。
皇帝其实没犯错,那场害了几千万中国人的侵略战,主要是军方高层几个领导的责任。
难怪日本有那么多人称蒋介石为他们的“敬仰之人”,把他看得跟神明一样,这主要是因为他确实帮了日本天皇的大忙,让天皇制度得以延续。而且,他还为日本在战后凝聚了民心,说他是日本战后的救星,那是一点都不过分。
聊起“波茨坦公告”,中美英三国只要日军放下武器,对国家制度没提啥要求。这让日本人感觉谈判挺有余地,于是他们就想着尽量多捞点好处。
按照国际上的老规矩,打仗的两边,如果有一边下了个“赶紧投降,不然咋样你懂的”的最后通知,那另一边就得琢磨琢磨,到底是立马举白旗,还是咬牙拼到底。
日本那边的高官们开会开得没完没了,最后拍板说,得强硬点,让美国、中国和英国把投降的要求放低些。
日本人回应说:“他们压根儿没理睬那个波茨坦公告。”他们觉得自己挺机灵,我就回了一句“无视”,这样既没说我们投降,也没说反对,对吧?你得拿出新的条件来继续谈啊。
那时候,盟军作战指挥中心的问题是,找不到几个能把日文玩得转的翻译官。你知道吗,在日文里头,“无视”这个词,搁不同的场合,意思能变成“瞧不起”。
日本坚决“无视波茨坦公告”,说白了就是不肯投降。
然后,在8月6号那天,美国人往日本的广岛投了一颗原子弹。那爆炸产生的巨大烟云,就像个蘑菇似的,结果导致广岛大约二十万老百姓丢了性命。
日本政府高层都懵了,我还以为你在等机会提要求呢,结果你咋就直接扔原子弹了呢?
内阁和军部得再次在天皇那儿碰头,开一场御前大会。
虽然美国是最先研发出原子弹的国家,但日本的海军和陆军其实在过去几年里,也一直在琢磨原子弹这事儿。因此,他们对于原子弹有多大的威力,心里头门儿清。
可他们心里明白,原子弹这玩意儿不容易大量做出来。日本军方就想冒个险,琢磨着美国手里头到底能有多少颗原子弹!
现如今,咱们造出了威力超大的原子弹和氢弹后,就容易把原子弹的吓唬能力想得太吓人了。
说实话,广岛挨原子弹之前,东京那地儿已经被美军战机炸了好几年。
东京那场大爆炸,说起来,虽然它用的炸弹跟原子弹单个比起来差远了,但真要说起来,东京那场轰炸的可怕程度和范围,都比广岛被原子弹炸的时候还要狠。
日本人扛过了好几轮东京的大轰炸,因此只要美国人原子弹数量有限,他们就不担心!
广岛遭到核弹袭击后,日本那边挺冷静的,高层没咋慌乱,还是接着开会,商量着怎么谈投降的事儿。
8月9号那天,斯大林正式宣布苏联跟日本开打了。苏联的坦克大军,浩浩荡荡往南开,目标直指咱们中国的东北还有朝鲜那边。
苏联军队进入中国东北后,日本那些搞行政的官员一看,加上美国扔下的原子弹,立马就吓软了,急着要无条件投降。
但日本军方就是不买账,他们坚信自己那支号称无敌的陆军王牌——关东军,完全有能力扭转整个战局!
8月9号那天,苏联军队往南进军的同时,长崎那边又挨了一颗原子弹,炸了!美国那边还放出风声,说他们手里还有上百颗原子弹,足以把日本所有的城市都给夷为平地。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文职官员和军事将领只能选择在深夜时分,聚在天皇的休息处召开紧急会议。
两边一直吵个不停,最后干脆跟天皇说拜拜了。“大臣们都没啥好说的了,天皇您自个儿看着处理吧!”
日本天皇背了黑锅后,琢磨了好久,最后拿定了主意。
日本天皇的决定,在官方资料里压根没提。
不过,打完仗以后,日本好多文官写的回忆录,包括那些甲级战犯在审判时的证词,都提到了当时天皇做的决定。
他们回想起,天皇始终垂着头,末了,用带点沙哑但诚恳的语气说道:
我看了下现在全球还有咱们国内的情况,琢磨了好久,觉得这场仗真的不能再打下去了。
把日本投降的全过程捋一捋,能看出来,8月15号日本投降,主要就是因为美国扔了两颗原子弹,还有苏联宣战。但翻翻日本的资料,你会发现,这三件事其实并没让日本上面的领导层改变主意。
在1945年2月到6月期间,日本真正下定了二战投降的决心。那时候,国内的高层领导都达成了共识,觉得日本已经没法再打下去了!
二、日本为啥以前能成功
啥原因让之前在战场上挺威风的日本,到了1945年2月,就差点垮了呢,跟战败国没啥两样?
要弄清楚1945年2月日本为啥会输,咱们得先回头看看他们以前打仗是咋赢的!
聊到日本近代史上多次挑起战争这事儿,很多人爱从武士道文化,还有日本人的战斗性格上找原因。
我认为这是一个关键因素,但日本之所以能形成全民尚武的风气,关键在于他们每次打仗,都能让老百姓捞到不少实惠。
1880年那会儿,日本的大米价格跟1878年比起来,足足涨了七成。到了1890年,日本国内粮食短缺问题严重,老百姓都闹粮荒了。
1891年,日本农业出了问题,之后那仿制品行业就跌了不少,直接掉到了85%的水平。到了1892年,更糟糕的是,日本的整个经济总量,也就是GDP,还缩水了。
面对如此巨大的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日本看起来好像快要撑不住了,但他们究竟是怎么挺过这个难关的呢?
1895年那会儿,中日甲午战争打响了。日本为了跟清朝干一架,发行了一大堆公债,加起来一亿多,还东拼西凑了两个多亿的军费。
清朝在战场上其实并未战败,但最后还是同意了日本提出的高额赔偿要求,并且把整个台湾岛都给了日本。
这一回,整个日本都高兴坏了,仗没打赢,清朝那边还白送钱来,那咱们国内不就可以大肆印钱了吗?
因为有了清朝的赔款做基础,日本就开始大肆印刷钞票,推动民间借贷。这样一来,工商业火速发展起来,工厂数量噌噌往上涨,直接变成了战前的好几倍。
大清朝打了败仗后,就把自个儿、台湾还有朝鲜的市场给敞开了,这下日本工业品算是有了地方卖。这么好的靠打仗赚钱的法子,他们哪能放着不用,再去另找门路呢?
1904年的时候,日本在国内搞了个大动作,就是大量发行债券,用来加强军备,打算跟俄国开打日俄战争。
这场日俄之间的较量,日本那边最后是胜出了。但说实话,俄国人跟满清比起来,那骨子里的倔强可强多了。
战斗失利了,我们不会赔你钱,顶多是给你点俄国在满洲的好处,外加半个库页岛,就这么定了!
日本为了跟俄罗斯开战,先后四次发行了国债,老百姓纷纷购买。结果,日本政府没拿到这些钱,还让老百姓跟着一起背上了还外债的包袱。
这时候,日本老百姓可是怨声载道了,那个打赢日俄战争的桂太郎领导的内阁,最后也被迫下台了。
从这儿就能瞧出日本人的性格了,他们打仗,说白了就是为了捞钱。要是打赢了,地盘大了,没捞到钱也不行,照样得走人!
1931年之后,日本又玩起了那套通过战争让自家捞好处的老把戏。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下了个不抵抗的指令,东北军就撤回到关内了。这样一来,日本人没费啥力气,就轻易占据了东北那片肥得流油的地盘。
东北那边挺太平的,没咋受战争影响,所以日本人就大胆地在那儿开矿、修铁路。但这都不算啥,有资料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在东北的官方银行里,直接搬走了十六万斤的金条,现金大洋更是多得数不清,都是以亿为单位来算的。
这么点儿军事上的消耗,再加上那么庞大的一个战略基地,在东北那边,地方大得跟两个日本本土似的。那里能给日本提供的战略资源,肯定足够让他们打一场更大规模的仗。
三、说说日本二战为啥会败
日本控制了东北后,国内上下都捞到了不少好处,这使得更多人支持起战争来。所以到了1937年,日军就大规模地侵略中国了。
日军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就迅速占领了华北地区。而过了半年,他们又成功攻占了上海和我们的首都南京,完全达到了他们的战略目的。
要是汪精卫他们那套投降的路子走得通,让一个假政府给日本当帮手,让日本能继续打下去,那日本就能一直靠这场战争赚的比花的多,战争就这么一直拖下去了。
在殖民扩张那会儿,英国靠拿下印度,手里就有了源源不断的物资,接着他们就拿这些去抢中国的东西。
要是日本能让中国投降,那他们就能占大便宜了。不管是中国像清朝那样,倾尽所有去赔款,还是像满洲那样,老百姓都听话顺从,让他们有机会慢慢恢复实力,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在战场上赢得更多地盘。
可中国老百姓,尤其是那些在敌后奋战的勇士们,打死也不低头认输!
中国人坚决不低头,在日本控制的区域里,他们一直打游击战,让日本人的损失远超过他们从中国抢走的东西。这样一来,日本每多占一点地方,就越难从国内得到补给。最后,日本国内的经济也被这场战争彻底拖后腿了。
到了1941年那会儿,日本从他们占领的中国地方抢来的农产品、矿产这些资源,越来越不好换成钱了。就算勉强换点外汇,也立马就被美国用他们的石油、钢铁给挣回去了。
从1941年起,日本在中国就陷入了防守态势,战斗还得继续打,人员不断伤亡,而他们占领的地方,游击队还是不停地搞破坏,想靠打仗来养活军队,这条路根本就走不通。
日军也是没办法,1941年7月时,他们只能选择去扩大在东南亚的战事,还跟紧咬着他们的美军频繁发生冲突。
换句话说,是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让日本没法继续打下去,只好把战场扩展到东南亚,最后不得不跟美国决一死战。
到了1945年,美军真的打到了日本国内,一踏上那片地儿,全都愣住了。这就是那个在硫磺岛上跟美军打得难解难分的日本?
这就是那个无敌舰队跟美军上演航母大战的日本吗?日本经济早被战争整垮了,老百姓穷得只能吃树皮,真的得靠美军来救济了。
日本经济垮了,可不是因为美国扔的那两颗原子弹。主要是之前跟中国打的持久战,把日本国内折腾得不行,老百姓的日子,跟中国占领区的人比起来,也好不到哪去。
中国人坚决不低头,既不认输也不赔钱,更不让敌人通过战争来滋养自己。就这样,到了1945年初,日本的经济彻底垮了,根本没法再支撑他们继续打仗。
那时候,情况已经很明显,除了选择投降,真的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走了。
四、中日战争留给我们的现代启示
在跟日本打仗那会儿,蒋介石曾说“要是反抗,咱们国家三天就没了”。
汪精卫心里也琢磨着一条不一样的救国路,就是所谓的“曲线救国”,他还梦想着“大东亚共同繁荣”。
从现在的历史角度来看,说他们不是笨就是恶意,其实挺没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
说实话,他们并不笨。在汪精卫那时候的投降政府里头,有好些知名的大学问家和出过国深造的高级人才。
他们精通近代历史,对西方工业史有深入研究,同时拥有融合中西文化的广泛国际认知。
他们研究中日战争时,中国用来反驳亡国论的那些理由,即便放到现在,也还是挺有道理的。
第一条说的是文明差距论。那时候,日本已经完成了工业化革命,他们靠着先进的工业文明,对还处于农业文明的民国形成了巨大的优势,就像是高手对新手的碾压一样。
第二点要说的是生产力起主导作用。那时候,日本的人口数量虽然只是中国的五分之一,但他们的人均生产力却远远超过了中国,高达几十倍之多。
第三点说说国防工业的转化率。那时候,咱们国家虽然有点轻工业底子,但那点底子根本没法转变成军工实力。要是拿两国的军工产业来比比,那差距可比单纯的生产力大多了。
第四点,民族脾气影响事情结果。那时候,咱们中国人的脾气是能忍能吃苦,而日本人的脾气呢,讲的是武士精神。
这些专家们,从工业进步和世界文化变迁的大方向来看,觉得中国这场仗会输,你来瞅瞅,他们的话里有没有啥破绽?
但这些所谓的学者、投降主义者,还有那些精通中西学问的高级知识分子,最终都没能让中国摆脱困境。
他们那套超前的理论,说是放哪儿都适用的铁律,咋就在中日战争里头栽跟头了呢?
他们跟那位最终让中国重获新生的英雄比起来,究竟差在啥地方呢?
他们少了一本书,书名叫《论持久战》!
要是不从中日两国五千年文化和漫长历史的视角出发,咱们真得琢磨琢磨,日本这个钢铁大国,到底能挺多久?
中日那场冲突的最终结果,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让人琢磨不透。
要是碰上个科技、金融、军事上都远超咱们的对手,朝咱们宣战,那咱们就一定会被吊打吗?
也许会这样,要是你猛地一跪,把啥都给他,让他用你的钱和东西来保命,那他就会变得更牛,把你甩得更远。
但只要你站着不倒,那个靠拼命借钱硬撑场面、死撑战争的霸权,你坚持不割地不赔款,断了它靠战争捞好处的念想,一直这么斗下去,到底谁能赢,看看已经趴下的日本就知道了。
知道了这段过往,我盼着以后大家跟朋友们聊起二战,说到啥力量让日本投了降,能自信满满地告诉他们:靠的就是咱们中国人民的坚韧和不低头,把想欺负咱们的敌人都给打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