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的三等伯含金量有多高?对于文臣来说,比大学士吃香多了

小禾萌萌 2025-04-22 15:42:27

乾隆十三年那会儿,张廷玉给乾隆皇上递了个折子,说想让自家的三等伯爵爵位由儿子张若霭接着当。乾隆看到后,就给了这么个回复:

我们朝代里,文官通常不封公、侯、伯这些爵位,但大学士张廷玉却特别被授予了伯爵,这是额外的恩赐。他之前请求让这个爵位由他儿子张若霭继承,但这不太合适。所以现在决定,这个爵位就留给张廷玉自己,他儿子张若霭就不用继承了。

张廷玉可是历经三朝的老臣了,当官这么多年,一直以小心谨慎出名,从来不敢跟皇帝提啥过分的要求。但这次咋回事呢?他咋就不顾自己老脸,非得给儿孙们争这个三等伯爵的位子呢?

别瞧不起三等伯这个头衔,从长远来看,三等伯可比首席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要抢手得多。说白了,只要皇帝一答应,张家的后代就能靠着三等伯爵这个身份,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

【混个三得伯有多难?】

在清朝的异姓封爵规矩里,公、侯、伯算是爵位里的高档货,朝廷管它们叫“超品”,就是说比文武大臣的正一品还要高上一截。伯爵呢,不管你是头等、二等还是三等,穿戴都跟公、侯一样讲究,都能戴上珊瑚帽,穿上斗牛服,那派头,可比正一品的大学士要风光多了。

三等伯的薪水是460两白银和460斛的粮食,这可比大学士的待遇高出两倍不止。重点在于,一旦你有了三等伯的爵位,无论你是在朝廷当官,还是在家闲着,这份薪水都是稳稳当当的,一点不受影响。

从康熙时期开始,异姓爵位的继承规矩就基本定下来了。像是一等公,能一代代传下去26回;二等公呢,能传25代;三等公则是24代。就这么往下数,到了三等伯这儿,按照规定能传16代。

要说明白这事儿,就是假如张廷玉真能帮儿子张若霭拿到三等伯的爵位,那张家后代就能一直继承这个爵位16辈儿。咱们粗算一下,一代人大约20年,那就是320年。这个时间跨度,足够熬到大清朝结束的时候了。

得讲明白,虽说公、侯、伯这些不是皇家姓氏的爵位,能一代代传下去很多次,但它们跟那种一直传下去不变的世袭还是两码事。按规矩,得皇上专门下命令,你才能享受到那种一直传下去的特权。

说实话,清朝整个时期,伯爵的总人数才66个,这里面还包含了死后被追封的。而且,这些人里大部分是旗人,汉族大臣得伯爵的真的很少。除了那九个一开始就明确站在朝廷这边的汉族大臣,真正被封为伯爵的汉族大臣,就只有柴大纪、曾国荃、李鸿章(他死后被封为一等侯)、赵良栋、张廷玉、许世亨、李长庚这七个人。

在七个伯爵里头,除了张廷玉,其他五位加上一个,都是靠打仗立功被封的。这么说吧,整个清朝,汉族的文官里,就张廷玉一个人是皇上特别恩赐封的伯爵。因此,乾隆皇帝才会说,这是“特别的恩典”。

【汉文臣封爵有何特殊要求?】

清代时候,异姓爵位从一开始就不是专门给汉族文官设立的。清朝刚建立那会儿,就有挺多汉族大臣投靠了清廷,其中不少人因为投诚有功或是立下军功,后来都被赐给了很高的爵位。

在清朝初期,有那么几位不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王爷,还有好多武将,虽然说他们后来都被归到了汉军八旗里头,但要是论起血统,那可都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

汉人文官可就没那么走运了,像洪承畴,他出了不少力,结果只是个轻车都尉。还有范文程,皇太极特别信任他,对他言听计从,但他的地位也就到三等子为止了。

从顺治皇帝那时候起,就定了个规矩,世袭的官职和爵位,是不给汉族的文官的。到了后来的康熙时期,也一直是这样,没有一个汉族文官能拿到爵位。

雍正当了皇帝后,张廷玉、朱轼、蒋廷锡这三位汉族大臣帮了大忙。雍正不按老规矩来,特别赏给他们可以世袭的一等阿达哈哈番的职位,后来这职位又改名叫一等轻车都尉。汉族的文官能拿到世袭的官职,就是从雍正这儿开始的。

乾隆皇帝刚上位那会儿,张廷玉是朝廷里的大管家,跟鄂尔泰一起管着国家大事。乾隆看张廷玉工作卖力,帮了他不少忙,就打算好好奖赏他。原先张廷玉是一等轻车都尉,这次乾隆直接跳过男爵、子爵,升他为三等伯。

因为以前从没给过汉族文臣这么高的爵位,所以乾隆在圣旨里压根儿没提能不能世袭。按照老规矩,就算圣旨上没说,张廷玉那三等伯爵的爵位,也能让后代传16代呢。

可到了乾隆十三年,皇上和大臣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乾隆对张廷玉的看法就完全不一样了,张廷玉心里也明白这一点。因此,他上书请求继续享有死后进太庙的荣耀,还希望让儿子张若霭继承他的伯爵爵位。

从张廷玉那会儿起,乾隆皇帝就想了个新招儿,针对汉人官员的爵位继承。他规定,以后汉人官员的爵位,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直接传给后代了。

清中期时候,得到五等高级爵位的汉文臣,那真的是少之又少。就那么几位,比如说张廷玉,还有孙士毅他是一等公,徐广缙被封为一等子,叶名琛则是一等男。就这么几个例子。

太平天国闹起来以后,那些懂文书的汉人官员得爵位的事儿就多了起来。像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些人,都拿到了很高的爵位,还能一代代传下去。

张廷玉虽然没能让儿子得到三等伯爵的头衔,但乾隆皇帝还是留给了他一等轻车都尉的世袭职位。这个职位是雍正皇帝当初给的,所以乾隆也不好随便就给撤了。

御史查阅了百科和好多其他作者的文章,都说张若霭后来接了个三等伯爵的位子,但其实这个说法不对。张若霭真正接的,只是一等轻车都尉的职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