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外派将领”吕光带头分裂河西走廊?为何这么说呢?

品古观今 2025-02-08 10:47:43

吕光出身于略阳(现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南部)的氐族,是十六国时代前秦的著名军事将领,同时也是后凉政权的创立者。他曾经远征西域,声威震动远方;班师回朝至河西地区后,建立了后凉政权,并将都城定于姑臧;他四处征伐,巩固了政权初期的统治基础,一度成就了霸业。然而,在政权后期,由于连年征战,导致兵力耗尽,人心背离,最终使得后凉逐渐走向了衰败。

在公元376年,前秦灭亡了前凉。前秦君主苻坚抱负宏伟,在统一了北方之后,便怀有攻略西域的雄心。公元382年,西域的车师前部王弥寘和鄯善王休密驮前来前秦朝贡,在交谈中提及西域的情况时,他们二人表示愿意充当向导,帮助前秦军队征伐那些不顺从的西域国家。苻坚闻之大悦,随即任命吕光为统帅,带领将军姜飞、彭晃、杜进、康盛等人,指挥七万步兵和五千铁骑出征西域。从此,吕光踏上了五凉历史的舞台中央。

在占领西域的过程中,吕光积极攫取财富和名誉。然而,西域的高僧鸠摩罗什提醒他,真正的成就在东部。吕光于是决定带着他的军队和掳掠来的战利品,在385年3月向东返回。可是,长安早已不是他最初的模样,政治格局在不经意间发生了不小变化。

凉州刺史梁熙见吕光归来,心中涌起了自立为王的念头。对于梁熙而言,吕光的来归是不愿看到的,于是提出了截击吕光的策略。然而,这一策略并未被梁熙采纳,他选择正面对抗。结果,吕光凭借雷霆之势轻松击败了梁熙,并顺利进入武威自封为凉州刺史,这成为卢光与各地割据势力纷争的导火索。

尽管吕光成功镇压了迎头碰上的乏味阻力,但他逐步失去了凉州地方名流的支持。尤其是暴力镇压南安姚皓、天水尹景等当地名士,导致民心尽失,凉州内反抗势力暗中崛起。

386年,凉州的反叛如星火燎原。焦松、齐肃、张济等人联合推举前凉国主张天赐之子张大豫为盟主,形成了一股莫大的反叛力量。吕光派猛将杜进去镇压,却依然失败,反而进一步促成了张大豫自立为军阀的势头,扩大了凉州的叛乱规模。

吕光虽然能征善战,但镇压总是徒劳。次年12月,部下徐炅等纷纷响应叛乱,张掖太守彭晃更带头举旗背叛,而西平太守康宁等势力也纷纷自立。在经过一年的艰难平叛后,吕光将这些零星的叛乱都镇压下去,却也让更多的势力产生了独立割据的念头。

西秦的威胁重启了吕光的征战机器。尽管西秦君主乞伏乾归的国力较弱,但屡次骚扰凉州,给吕光造成了不小困扰。就在吕光深感烦恼之时,潜伏百年的河西鲜卑秃发部也逐渐恢复元气,并在397年建立了南凉,迅速攻打吕光刚占领的金城。

连绵的战火耗尽了吕光的实力。西秦和南凉的夹击进一步削弱了后凉,而曾归附吕光的卢水匈奴沮渠部也在不断动摇。苻坚曾托付给吕光的疆土终在吕光的手中转瞬瓦解,各种自立割据势力此起彼伏,势同水火。

吕光的暴力统治和快速扩展导致了更多祸水。他旧部阵营内部争权夺利,为权力、利益争斗不已。总算维持近十年的后凉在内外夹攻心弦紧绷下,终于在401年进入了崩溃状态。自此,吕光的一生战绩虽彪炳史册,却也冥冥中注定河西走廊的割据在所难免。

随着吕光的离世,他的子孙们为权力争斗不休,内讧频繁,后凉迅速走向末路。在河西走廊的土地上,新崛起的南凉、西凉和北凉各自为战,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割据大潮。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