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浪潮下,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竞争那是越来越激烈。2023年,美国反华参议员马可·卢比奥扔下一颗重磅炸弹,他在一次演讲里公开说,资本主义没搞定中国的社会主义,反而被中国反过来影响了,他哀叹资本主义制度没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这话一出,直接把美国几十年来信奉的经济和政治理念给挑衅了一把,也让不少人开始琢磨,美国这套路子是不是真得出问题了。
谁是马可·卢比奥?
1971年5月28日,马可·卢比奥出生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家里是古巴移民。他爸马里奥·卢比奥·雷纳和他妈奥里亚莱斯·加西亚·卢比奥,1956年就跑到了美国,那时候卡斯特罗还没上台,离古巴革命还有两年半。他们到了美国后,日子过得挺苦,老爸在酒店当酒保,老妈要么做清洁工,要么去工厂打零工。
1975年,他们拿到了美国公民身份。卢比奥老拿他爸妈的奋斗史当例子,说这让他特别看重努力和家庭。
卢比奥家里还有个哥哥马里奥、姐姐芭芭拉和妹妹维罗妮卡。小时候,他跟爷爷佩德罗·维克多·加西亚关系特别好。
爷爷1956年合法来美国,1959年回过古巴一趟,1962年又逃出来,当时被当成无证移民抓了,但当天就被改成了“假释者”,后来靠《古巴调整法》在1966年拿到了永久居民身份。爷爷的故事让卢比奥从小就对共产主义特别敏感。
卢比奥家是天主教背景,不过他8岁到11岁那会儿,家里搬到拉斯维加斯,他跟着加入了摩门教。1984年,他又回到天主教,接受了第一次圣餐。
1998年,他跟妻子让妮特·杜斯德贝斯在教堂结了婚,生了四个孩子。现在他常去珊瑚阁的圣母百花教堂,周末带着全家去做弥撒,信仰对他政治和生活影响挺大。
读书方面,卢比奥在南迈阿密高级中学念到1989年毕业,高中时还是足球队的主力,靠奖学金去了密苏里州的塔基奥学院读了一年后,转到佛罗里达的圣菲社区学院。
1993年,他在佛罗里达大学拿了政治学学士,1996年又从迈阿密大学法学院拿了法学博士,成绩一直不错。法学院时他就爱搞政治活动,组织辩论会什么的,算是为后来从政打基础。他念书时欠了10万美金的学生贷款,一直拖到2012年才靠出书和演讲费还清。
卢比奥的政治路子起步于1998年,当上了西迈阿密市委员。2000年,他进了佛罗里达州众议院,2006到2008年还当了议长。
那几年,他主推减税、法律改革和教育政策,保守派作风特别硬。2010年,赶上茶党运动的东风,他当选佛罗里达州的联邦参议员,正式上了全国舞台。
在参议院,卢比奥一直是保守派代表,反对奥巴马的医改、气候政策和同性婚姻。2013年,他试着搞了个移民改革法案,想给非法移民一条入籍的路,展现了点跨党派合作的意愿,可惜没通过。
2015年4月,他宣布竞选2016年共和党总统提名,喊着美国梦和保守价值的口号,但2016年佛罗里达初选中输给了特朗普,灰溜溜退场。
竞选总统没成,卢比奥2016年还是连任了参议员,在外交关系委员会和情报委员会干得挺起劲。他推过不少法案,像加强网络安全、支持小企业什么的。
对中国,他态度一直很强硬,老批评中国的人权、贸易和军事扩张,支持《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和《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还呼吁制裁中国官员。2020年,中国政府因为他在新疆和香港问题上的发言制裁了他两次,他直接在社媒上回怼,说这只会让他更坚定。
私下里,卢比奥跟妻子让妮特带着四个孩子,生活挺低调。他爱看历史书,喜欢足球和篮球,常在家跟孩子踢球。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他老参加教会活动,特别强调家庭和社区。他一直觉得美国得捍卫自由市场和民主,但中国崛起让他开始怀疑这套东西还能不能玩得转。
卢比奥那场演讲说了什么?
2023年3月1日,卢比奥在华盛顿参议院大厅发表了一场演讲,视频后来传到了X平台上。这次他没像往常那样直接开炮骂中国,而是掉转枪头反思美国自己。他一上来就说:“我们一直觉得资本主义能改变全世界,可现实给我们泼了冷水。”
他抛出个观点,美国的资本主义没把中国的社会主义改了,反而被中国给影响了。这话听着挺刺耳,但他是认真的。
他先回顾了历史,说二战后美国靠马歇尔计划和自由贸易,把西欧和日本扶了起来,还顺便输出了价值观,建了个盟友圈。那时候美国工厂忙得热火朝天,工人加班加点,货运到海外,帮盟友搞繁荣,美国的地位没人能撼动。
可冷战一结束,美国有点飘了,觉得自己这套资本主义天下无敌。2001年中国进了世贸组织,美国想着经济一开放,政治改革肯定跟上,结果完全没按剧本走。
卢比奥拿数据说话,说2022年中美贸易逆差高达3850亿美金,美国从中国进口了5388亿的货,出口才1538亿。这说明美国越来越靠中国,而中国拿这个依赖壮大自己。他提到美国不少工厂关门,工人没活干,社区破败得不行,反观中国,城市高楼盖得飞起,发展势头猛得一批。他举了个俄亥俄州工厂小镇的例子,说那儿以前多热闹,现在街上都没人了。
他还批美国企业,就盯着股东的钱包,根本不管国家死活。比如苹果在中国雇了几十万工人,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供应链全靠中国。他讽刺这些企业高管就知道利润,其他什么都不管,结果是中国拿到了高科技,美国工人什么也没捞着。
卢比奥接着说,中国现在是全球供应链的中心,从手机到药什么都有。疫情那会儿,美国口罩和药都缺货,这问题暴露得太明显。他警告说,美国现在就像个瘾君子,离不开中国。他拿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比,说中国那边是为国家干活,美国这边就知道赚钱,像华为、小米跟政府一条心,推国家战略,而谷歌、亚马逊在美国就忙着游说,保股东利益。
他还提到中国在全球推自己的模式,决策快、执行猛,美国这边呢,党派吵架、官僚拖拉,效率低得不行。他拿修路打比方,说中国一个月能搞定一条公路,美国得磨三年。中国还在非洲、拉美推高铁项目,拉拢发展中国家,这让不少人对美国模式没了信心。
卢比奥也没放过美国自己的政治问题,说共和党和民主党老掐架,政策翻来覆去,根本解决不了事。
他还说美国经济现在就靠金融和高科技撑着,制造业早就蔫了,中国那边却是全产业链一把抓。他拿特斯拉中国工厂举例,说上下游全是本土企业,帮中国电动车产业冲到了前面。
最后,他语气挺沉重,说美国政治分裂,经济只服务大资本,不顾国家利益,再不改就没法跟中国竞争了。他呼吁得改制度,把国家利益放第一,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这场演讲在X上火了,浏览量破百万。
这场演讲一出,反响不小。保守派媒体《国家评论》说这是美国政治的转折点,自由派《纽约时报》却觉得他太悲观。参议院里,共和党同事有的支持,有的怕这会让对立更严重;民主党则说他有孤立主义倾向。几天后,卢比奥在国会台阶上接受采访,说他不是夸中国,是给美国敲警钟。
卢比奥的言论如同警钟,引发了美国国内对自身制度和国际地位的深刻反思。在全球格局加速演变的当下,美国能否继续稳坐全球头把交椅,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全球多极化趋势的加深,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卢比奥的观点也促使人们思考资本主义的未来,尤其是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的当下,美国的制度和政策是否需要调整以适应新的国际环境。
美国需要认识到,与其将中国视为威胁,不如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与稳定。